當前位置: 首頁> 2016首頁> 輿情關注

“無現金社會”網路安全須給力

發佈時間: 2017-03-16 09:23:16  |  來源: 北京晨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郭天虎

原標題:“無現金社會”網路安全須給力

資訊安全是“無現金社會”面臨的最大考驗,竊取、販賣公民個人資訊案屢屢發生,這既要求相關職能部門建立起實時、動態、給力的安全監控和預警機制,更要求網路技術層面築牢防護墻,避免漏洞、防微杜漸,提供安全支付環境,切實打消大家的顧慮。

目前,中國各級政府正積極推進“網際網路+金融”行動,“無現金社會”發展迅速。2016年全國已有357個城市入駐第三方移動支付城市服務平臺,包括車主服務、政務辦事、醫療服務、交通出行、生活繳費等在內的9個類別共計380項服務,為超過1.5億用戶提供簡單便捷的服務體驗和無現金支付的便利。有超過10億人次使用“指尖上的城市公共服務”,比上年增長218%。(3月1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網際網路+”深入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成長,“無現金社會”悄然來臨,市場主體和廣大公眾成為實實在在的受益者,而一段時期以來曝光的某些網路詐騙、隱私泄密事件無疑也提示我們,須格外正視虛擬網路潛藏的諸多風險,建立起更加嚴密的防控體系,最大限度地規避“無現金時代”可能滋生的安全隱患,確保金融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得到可靠保障。

社會誠信建設夯實基礎。“無現金社會”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包括銀行卡、二維碼支付、NFC(近場支付)、票據等各類支付工具的應用,涉及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必然要求具有相應的信用機制相匹配、做支撐。各有關部門之間基於大數據共用,加強聯動、深化協作,建立起全覆蓋的誠信資訊系統,對失信行為形成有效預警和有力約束,顯然必不可少。

網路技術提供堅強後盾。資訊安全是“無現金社會”面臨的最大考驗,竊取、販賣公民個人資訊案屢屢發生,涉及交通、物流、醫療、社交、銀行等各個方面,牽涉面廣、危害性大更讓人防不勝防,這既要求相關職能部門建立起實時、動態、給力的安全監控和預警機制,更要求網路技術層面築牢防護墻,避免漏洞、防微杜漸,提供安全支付環境,切實打消大家的顧慮。

依法治理更加精準有力。一方面,要儘快出臺相關法律和行業標準,保障公民的隱私安全和賬戶安全,有效減少隱私洩露和經濟損失;另一方面,要建立起專業的“網路金融警察”隊伍,對涉及侵犯隱私、妨礙支付安全的不法行為實時偵辦、精準打擊;同時,要依法嚴懲利用網上支付通道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切實維護“無現金社會”的國家金融秩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