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2017首頁>資訊速遞>地方>

北京委員為“醫養結合”獻計獻策

發佈時間:2017-01-14 12:45:30  |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高健  |  責任編輯:吳愛鳳

昨天,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以“醫養結合”為主題舉行記者會。本報記者 方非攝

昨天,在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本報記者向委員提問。

本報記者 方非攝

本報記者 高健

面對日益嚴重的老齡化,“醫養結合”四個字越發受到社會各界關注。昨天,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舉行記者會,“醫養結合”成為委員們和媒體共同討論的話題。

“大醫生”要帶頭下社區

“醫養結合”,首先要有醫。王以新委員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全科醫療科主任,她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建議——大醫院的醫生應該帶頭下到社區。

“我自己在三級醫院出門診,也在社區出門診。”王以新説,三級醫院的醫生下到社區,不僅能為老百姓看病,同時把基層醫生也帶起來,醫療水準就提高了。王以新還建議,積極鼓勵社會辦醫,加快網路建設,開展遠端醫療、化驗、會診、影像等,實現農村和城市居民均等化的醫療服務。

“醫養結合”還需要更多條件。余立新委員談到:“我在社區看到了這幾年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的發展,最深刻的體會就是老百姓的需求非常多元,而供應部分相對單一,要把它們聯動起來,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通過雲平臺

採集為老服務需求資訊

網際網路時代,網路科技能在“醫養結合”領域起到什麼作用呢?

“資訊技術進到養老行業,真是大有可為。”余立新認為,如果每個個體每天生命體徵的變化,可以用網際網路的技術採集到,再提供到相應的服務人員手裏,就會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也在調研報告中提出,要做好“資訊供給”:結合智慧社區建設,通過資訊化和雲平臺,全面準確採集為老服務的需求資訊,實時發佈動態養老服務資訊。根據老人的年齡、身體狀況、文化水準等情況,通過深入和精準分析對老人及其家庭的需求進行細化,使有效、便捷、智慧的為老服務成為可能。

除了“雲養老”,京津冀一體化,也為更好地實現“醫養結合”提供了更多元的選擇。

董瑞委員認為,京津冀推進“醫養結合”合作發展,首先要在政策上接軌,比如社會保障政策、醫療保險政策等應當處於統一平臺。三地還應進一步實現醫療資源協同發展,建立京津冀醫聯體,加大三地合作。老年人的養老需要好環境。董瑞建議,可以在張家口、承德等與北京鄰近的區域,做京津冀“醫養結合”推進試點。

將長期照護保險

納入社會強制險

養老費用,是大家最為關注的一個問題。

九三學社提出建議:推進本市社會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設。

九三學社在“關於儘快建立北京市社會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建議”中提到,大部分長期護理費用不在醫保報銷範圍內,需要自費,相當比例的人因支付能力不足而享受不到這項服務,因此影響到“醫養結合”服務體系的發展。

另一方面,長期護理服務機構因缺乏穩定籌資來源,也陷入運營困難的窘境,從而導致本應是長期護理服務對象的老人不得不住院治療,又增加了醫保。

對此,九三學社建議:北京市儘快建立社會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立起風險分擔機制,既可減輕失能老人的經濟負擔、改善生活品質,也是長期護理服務體系建設的基本保障,並可減少醫保成本、提高醫院資源利用效率,同時可拉動就業、促進健康産業發展。對於這一建議,市政協一次調研座談會上,市民政局曾回應:推動建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並建議將其作為一項基本社會保障制度,納入社會強制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