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2017首頁>首頁新聞發言人>理論研究>

以園區建設為抓手 培育轉型升級新標桿

發佈時間:2016-12-26 10:28:34  |  來源:《學習時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張鈺

——山西省長治縣轉型發展的實踐探索與啟示

《學習時報》課題組

在山西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省委書記駱惠寧提出,必須徹底丟掉再現煤炭十年黃金期的幻想,緊緊抓住市場倒逼的歷史機遇,堅定不移走轉型發展之路。這是省委、省政府對實現山西浴火重生、再現雄風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對全省提出的重大歷史任務。作為傳統煤炭大縣——長治縣,五年前就率先提出煤炭産業“現在離不了,明天靠不住”,確立“率先發展、轉型發展、同城發展、文明發展”的戰略思路,在推進經濟轉型上艱辛探索,取得了積極進展。地面非煤企業總産值在縣域經濟中的比重由2011年5.7%升至2016年上半年的16.5%。目前,長治縣已擁有科工貿産業聚集區、太行山農産品物流園區、振東科技健康醫藥園區和新型工業創業園區“四大園區”,園區經濟為長治縣實現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點。

長治縣地處太行山西麓、上黨盆地南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享譽全國的“煤鐵之鄉”、晉冀豫的“要衝之會”。全縣國土面積483平方公里,轄6鎮5鄉2區、254個行政村,人口34萬。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長治縣曾是山西省的輕工強縣、經濟大縣,“海棠”洗衣機、長河鍋爐、長鷹起重、飛華電器都是暢銷全國的著名品牌。但隨著煤炭市場形勢的好轉,以煤炭産業為主導的資源型經濟逐漸唱起主角,形成了“一煤獨大”的産業格局,全縣財政的75%來自煤炭産業。

2009年,正值煤炭“十年黃金期”,“烏金”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當煤炭産業成為聚焦點時,長治縣的主要決策者卻高屋建瓴,敏銳地意識到必須進行産業轉型,擺脫對煤炭的依賴,並確立“四個發展”戰略思路,成為長治縣轉型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轉型發展在長治縣開始步入快車道。

應勢而生工業園區扛起轉型大旗

作為內陸地區的長治縣,總耕地面積36萬畝,每人平均耕地少,人口密度大。如何讓有限的土地生産效益最大化,經過多方考察論證,長治縣決定走以“大企業帶動、大園區承載、大項目引領”的集約化轉型之路。2010年,長治縣成立第一個工業園區——科工貿産業聚集區。五年來,科工貿産業聚集區伴隨著長治縣的轉型發展不斷成長、壯大,成為轉型項目集聚地、産業投資“金洼地”。

思想引領,開啟經濟轉型的總開關。面對轉型和園區建設,社會上存在著種種質疑和憂慮,有人認為煤炭産業靠得住,何必瞎折騰,有人認為是“圈地行為”,有人認為是“形象工程”,等等。為此,長治縣相繼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科學發展大討論”“轉型發展我來談”等一系列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活動。走出去,組織幹部、企業家北上朔州,塞外取經;南下廣州,前沿握手;深入濱海新區,感受綜改試驗;走進清(華)復(旦)南(開)浙(大),接受先進理念。請進來,舉辦專題講座,邀請知名專家、學者、權威人士傳經送寶;開設高端論壇,讓優秀企業家登上講臺現身説法。一次次思想解放的學習和討論,促使領導幹部、企業家和廣大群眾確立了轉型發展的理念。

科學規劃,突出園區發展的先進性。從科工貿産業聚集區成立以來,始終秉承“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率管理、高效益經營”的發展理念,以建設“新型工業聚集區、區域商貿服務區、休閒養老示範區”為目標,採取“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市場推進、強區富民”的開發模式,由山西容海城市規劃設計院進行總體規劃,重點建設三大板塊:北部城鎮化CBD板塊——以建設上黨城鎮群中央商務區(CBD)為目標,加快生産性服務業發展,規劃建設總部經濟大樓、中高檔寫字樓、科研中心、科技孵化樓、大型超市、大型商貿樓、金融一條街、休閒娛樂中心等商務商貿項目;南部新型工業板塊——以建設省級新型工業化基地為目標,加快發展新興産業、朝陽産業、高新技術産業,圍繞汽車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礦用設備製造、新型建材五大産業,重點培育成功汽車、易通環能、日盛達太陽能光伏三個百億元企業;西部生態旅遊板塊——主要建設現代農業區和濱水休閒區,重點發展現代農業項目,規劃建設生態濕地公園、濱河公園、濱河娛樂休閒中心、養老福利中心以及旅遊文化産業。隨著規劃的全面實施,産業聚集區必將發揮新興産業的引領作用、創新驅動的示範作用、人口規模的集聚作用,不久的將來,這裡將是長治縣發展的新引擎,經濟的新支柱,城鎮化的橋頭堡,幸福宜居的新天地。

政策先行,調動全社會參與轉型的積極性。為改變經濟結構中煤炭産業一柱擎天的局面,長治縣確立“以地下促地上,以黑色促綠色”的轉型策略,出臺《關於鼓勵煤炭企業參與全縣非煤項目建設的實施意見》以及一系列優惠政策,引導本縣雄厚的煤炭資本流向轉型項目。鼓勵企業家、特別是煤老闆投資非煤項目,要求縣屬6大煤礦主體企業都要上一個5億元以上非煤項目,5個單獨保留煤礦都要上一個億元以上非煤項目,並強調投資非煤項目、參與産業轉型是各個煤礦企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也是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一項不容討價還價的發展要求,必須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凡創辦非煤項目,政府對固定資産投資1億元、3億元至5億元、5億元以上的,分別按土地使用價10%、30%、80%予以鼓勵補貼。同時,每上一個大的項目,政府會提供10%的産業配套資金。在用地上,充分利用“雙試點”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通過農村土地大流轉、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辦法,産業聚集區啟動24個村合併為5個城市小區的棚改項目,實現土地資源在更大範圍內的優化配置。在融資上,注重頂層設計,千方百計破解資金難題,出臺獎勵政策,對於成功上市企業,融資10億元以上,給予1000萬元獎勵;10億元以下,給予500萬元獎勵。政府出資6億元,控股組建黎都農商銀行,重點服務轉型企業,優先扶持重點項目發展。此外,採取BT模式、租賃形式,分別與太平洋投資、遠東國際等大集團進行合作,融資56億多元。在政務服務上,土地、環保、供電、發改等集中辦公,實施項目“一窗口服務、一站式審批”機制,一週時間辦結所有新開工項目全部審批手續,提高項目審批效率。在人才上,實施了“萬名人才培訓”戰略,設立院士、博士、研究生工作站,引進全國高端人才和高技術專業人才,率先引進100名大學生“企官”,參與企業發展。2013年6月5日,天津大學技術轉移分中心在長治縣掛牌成立,搭建起縣校企高端合作的大平臺,使長治縣成為天津大學科研成果優先轉化的基地。

高端引領,掌握可持續發展的金鑰匙。轉型發展的關鍵是項目。建設、引進什麼樣的項目,代表著轉型發展的方向。長治縣用一句很形象的話將轉型項目堅持的原則描述了出來:只要“科技鳥”,不要“脫毛雞”;寧可不上項目,也不上“淘汰項目”,堅決不上“污染項目”。長治縣採取聯姻高校、上市公司和國內外行業領域專家的“三聯”方式,在上百個項目中,從篩選、環評、審批、立項、落地等事項中,進行全程跟蹤服務,實施了“四個高端對接”:政策與北京對接,綜改與天津對接,産業與上海對接,市場與廣州沿海對接。深度對接天津大學、南開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等多所國際國內知名高校,牽手合作德國羅德康普、杜爾、中國建材等國內外知名公司,組建了産業先進、科技領先的項目儲備庫,在項目儲備、項目引進上做到領先一步,快人一拍。2012年,科技部攻關項目低溫餘熱發電技術落戶易通環能,全國第一台工業餘熱全天候低溫發電機組于當年10月下線,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達到世界領先水準,已成為全省綜改試驗和轉型發展的標桿項目。日盛達一窯四線日熔量500噸的超白壓延光伏玻璃生産線,引進德國先進控制系統,是目前國內裝備水準一流、能耗較低的大型太陽能光伏玻璃生産線。2016年12月,易通環能自主研發的燃煤電廠煙氣污染物高效脫除技術及裝備通過山西省科技重大專項驗收。目前,産業聚集區已經聚集了一大批綠色低碳、生態環保、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等新興企業。

創優環境,政府搭建轉型升級的大平臺。“墻外的事政府管,墻內的事企業辦”。政府投資2億元,按照“九通一平”的建設標準,在“兩縱兩橫”道路網路基礎上,形成天晚集路、緯四街、創業街、月華街及中心街區的道路交通格局,完成了水、電、暖、氣和通信設施建設。真正能讓投資者“戀”上長治縣,最大的吸引力還是週到貼心的服務。不管是哪個部門,只要是上好項目,都是“一路綠燈”。為了解決日盛達集團的資金問題,一位副縣長親自到太原興業銀行為其跑貸款;辦環保手續時,環保局的領導全程服務,並包辦省、市有關事宜。創新工作機制,實施了領導包保項目制、項目補貼扶持制、責任追究制。縣四套班子領導按照分工,一家包一個百億元項目,班子成員一人包一項重點工程,與企業家噓寒問暖、促膝座談,了解企業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為項目建設出主意、想辦法、解難題。各職能部門齊心協力搞服務,各級領導抽出一半以上的時間蹲在所包項目上,跟蹤協調、服務,使重點項目體現了“主人式”的責任、“管家式”的能力、“保姆式”的服務。成功集團開工新能源汽車製造項目需徵地800畝,為加快項目建設,政府組織人員僅用三天時間為農民收割完800畝小麥,及時解決土地問題。

棚戶改造,吹響同城對接的集結號。只有實現工業化才能實現城市化,只有實現工業集聚才能實現人口集聚。長治縣採用撤村建區、遷村並區、城鄉土地置換的辦法,騰出更多的土地、更大的空間,充分保證園區的建設用地,確保有限的土地承載無限的發展。目前,産業聚集區內已有成功集團、易通集團、高河能源、長治煤銷四大總部經濟入駐,擁有成功汽車、易通科技、日盛達、捷成數控、長生玻璃、惠豐特車、潞安機械等25家工業企業,已初步形成以成功汽車為龍頭的新能源汽車裝備製造産業,以易通環能為龍頭的低碳綠色環保産業,以日盛達為龍頭的太陽能光伏製造産業,以潞安機械、惠豐特車為龍頭的特種設備製造産業,以捷成數控為龍頭的電子設備製造産業,以長生玻璃、德品堂古典傢具等為龍頭的新型建材産業,企業員工達到6000多人。這些企業的入駐和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就業渠道,實現了就地轉移農民。産業聚集區內的農民可以用宅基地換新房、原住房換錢,用農村土地經營權換保障,農業戶口轉為城鎮戶口,村民轉股民。産業聚集區正在建設5個棚改區,40000農民將變為市民,村莊變城鎮,生産生活發生質的變化。撤村建區、遷村並區、置換土地,不僅為大批項目建設解決了用地問題,激活了土地潛能,老百姓從園區發展中也獲得更多的收益,城鄉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

佔領高端打造轉型升級新標桿

經過五年來的轉型實踐,長治縣在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裝備製造、現代物流等新興産業領域已具備一定基礎,産業轉型已進入成長壯大期和換擋加速期,為長治縣實現更高品質、可持續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點。五年來的轉型實踐,使長治縣在擁有一批高品質的企業的同時,也鍛造一批優秀的企業家和管理人才,培養一批熟練的技術工人,形成各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改變著長治縣的人口素質結構、思想觀念、行為模式、生活方式,為長治縣科學發展、持續發展積累了寶貴的財富。

搶佔時代先機,推進“長治智造”。進入21世紀以來,以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為標誌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興起。站在“網際網路+”和“工業4.0”的風口,企業走向智慧製造是必經之路,擁抱新技術,把握技術浪潮帶來的戰略性機會,也將是企業提升競爭力、完成産業升級的唯一選擇。作為轉型發展前沿和製造業基地的産業聚集區,加快推進産業轉型升級,實現“長治製造”向“長治智造”轉變。日盛達集團新上年産600噸太陽能組件項目,將佔領全球20%的市場份額。按照“産品做精、企業做強”的目標,引入北戴河阿米巴經營模式,全面構建哲學、文化、策略組織、運作、人力資源、迴圈改善、賽馬平臺、IT八大管理系統,努力打造智慧型企業文化,用兩到三年時間使企業整體脫胎換骨。成功集團引進德國、義大利等先進生産設備,力爭生産能力達到30萬輛,實行全程智慧化管理模式。未來,産業聚集區內的企業將在商業模式探索、技術指導和判斷、人才隊伍構建、人脈資源積累等方面凸顯智慧製造。

深化轉型綜改,優化産業版圖。深化轉型綜改試驗,工業園區是有力抓手;走出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新路,工業園區是必然選擇。長治縣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的方向,實行對標一流、創新引領、市場取向、管理現代、産業為本、帶動全域的方針,以建設省級工業園區為目標,推動全縣工業園區整合、改制、擴區、調規,由“小散低”向規模、集中、中高端轉變,由招商引資向選商引智轉變,由重視硬環境向軟硬環境並重轉變,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精心佈局戰略性新興産業,重點佈局數字經濟、高端裝備製造業、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現代物流、文化旅遊、會展創意等新興産業項目,培育新的發展動能,促進長治縣産業版圖的全新優化。舉全縣之力,把工業園區建設成為政校企、産學研為一體的技術創新聯合體,打造成新興産業的集聚區、先行先試的試驗田、創新驅動的主引擎、綠色發展的先行區、轉型綜改的主戰場。力爭到2020年,工業園區創造的增加值佔到全縣生産總值的25%以上,再經過五年,佔到全縣的50%以上,成為全縣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和主引擎。以易通集團為依託,以清潔生産、低碳技術為重點,發展節能環保産業。以低溫餘熱發電、脫硫脫硝等項目為龍頭,大力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以成功集團為依託,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打造北方新能源汽車製造基地。擴大光伏太陽能生産規模,更多搶佔市場份額,打造全國光伏製造城。深入挖掘地上資源,高起點大手筆謀劃文化旅遊産業。促進養老服務業與健康、休閒等産業融合發展。易通環能集團自主研發的“農村環境治理、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項目被農業部列為全國試點,依託垃圾、污水、人畜糞便、廢舊塑膠處理和秸稈發電的“五位一體”技術,就地消納農村廢棄物,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突破瓶頸推動轉型再上新臺階

轉型發展的過程,是一次破繭化蝶的過程,更是一次九死一生的過程。在轉型過程中,必然會産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矛盾。然而,這是長治縣實現振興崛起的必然選擇。省委提出,山西經濟發展到今天,正處於一個重大歷史拐點,到了發展動力深度轉換、經濟結構全面升級的新階段,無論是煤炭産業還是整體經濟都需要在轉型創新中煥發新的活力。作為全省轉型綜改試驗點的長治縣,必須保持定力、持續用力,理順各方面關係,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激發出轉型發展創新驅動的內生動力,發揮好工業園區在轉型升級創新驅動中的排頭兵作用,努力在産業轉型、創新驅動、體制改革、綠色發展、投資環境等方面為全省轉型綜改作示範、立標桿。

補齊政府服務短板。政府在轉型中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一是對國家政策的研究要“透”。國家的産業政策指導著産業的發展方向,也引領著企業轉型的方向。建立專門的機構,仔細研究國家産業政策,對國家階段性需求作出準確判斷,為企業的轉型發展提供有價值的資訊和商機,幫助企業搭上國家政策的順風車,借力而為,發展壯大。二是對企業的服務要“實”。推動政策向園區優化、資源向園區傾斜、人才向園區集聚,各有關部門要用更大的“放”、更好的“管”和更優的“服務”,持續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三是對企業家的態度要“真”。各級領導幹部要按照“親”“清”原則,打造新型政商關係,塑造親商、愛商的新機制,營造理解企業家、尊重企業家、愛護企業家的濃厚氛圍,為企業轉型發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經濟、人文環境,激發企業家們的創業激情和創新精神,讓他們在轉型發展的浪潮中繼續大顯身手,各展神通。

創新融資籌資新模式。大多數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先期資金投入較大,加上融資渠道單一,對銀行的依存程度較高,隨著銀行貸款門檻逐年提高,普遍存在資金緊張的問題。創新金融體系,推動金融創新與産業創新的有效結合,多渠道解決企業融資難題。要改變由政府投資開發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的單一模式,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工業園區建設。在城投公司、乾元鴻業、黎都資産、農産品物流公司等國有公司的基礎上,成立文化和煤業投融資公司,完善法人治理機構,重視金融人才隊伍建設,加大金融規範化管理,加強運作監管,建立完整的政府主導新興投融資體系,形成長治縣的“六大投”。強力推進直接融資,支援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

建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成長體系。對於地處內陸省份的長治縣來説,人才匱乏始終是一個大問題。由於地理位置及平均收入水準的問題,這裡並不是高端人才理想中的奮鬥沃土,但對於處於轉型升級期的長治縣來説,要想實現科技創新,産業轉型升級,不但需要常規人才,更需要能夠為轉型服務的高端人才。要多渠道、高層次開發人才資源,打造“人才高地”。吸納各方人才,建立全縣“智庫”,為全縣發展把脈問診。加大人才政策創新力度,對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本縣籍的優秀大學畢業生,最大限度放寬招聘條件,採取多種激勵措施,鼓勵高端人才回鄉創業。創新幹部使用機制,對專業性、技術性強的領導崗位,改革身份限制,暢通交流渠道;對高端專業人才,面向全國公開招聘,吸引更多專業人才集聚。大量培育緊缺人才,通過校企合作定向培養等形式,培養一批急需緊缺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

完善失地農民長期保障機制。建園區、上項目,必然會佔用大量的土地,也會造成大量失地農民,如何最大限度保障失地農民的合法權益,是各級政府在轉型發展過程中需要認真思考和妥善解決的大課題。從失地農民的長遠生計考慮,應建立提供農民長期可靠的基本生活保障機制,進一步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養老保險制度、醫療保險制度以及教育培訓制度,鼓勵扶持失地農民自主創業,開展靈活就業,或通過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等方式,促進失地農民再就業。一是應允許其按照自願的原則轉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分享城市化成果,解除其後顧之憂。二是堅持多層次、多渠道安置,努力拓寬失地農民生存和發展空間。圍繞園區企業大力發展第三産業,在勞務、建築、運輸、商貿、餐飲等領域有所突破,為失地農民建立新的産業平臺和基地,拓展農民增收渠道。三是建立健全失地農民的再就業培訓機制,提高失地農民的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以適應現實中勞動力市場由單純體力型向專業型、技能型的轉變,使失地農民有能力自謀出路或轉向第二、三産業,在市場經濟中站穩腳跟。

創新園區管理運作新機制。複製或借鑒其他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創新管理服務機制,加快建立專業化、市場化的園區管理運作機制。配齊配強園區領導班子,特別是選準用好“一把手”,在發展一線培養、使用幹部,認真落實省委出臺的激勵幹部幹事創業辦法和改革創新容錯辦法,把工業園區真正打造成各類人才建功立業的大舞臺。

(課題組成員:王保國 李元斌牛小婉 李 強)

(來源:《學習時報》2016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