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2016首頁> 首頁新聞發言人> 制度建設

重慶市多措並舉促新聞發佈提質增效

發佈時間: 2016-11-14 17:07:53  |  來源: 重慶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  作者: 王亞  |  責任編輯: 孫宇

近來來,重慶市按照中宣部和國新辦的統一部署,積極應對輿情變化趨勢,認真總結經驗,採取多種措施完善新聞發佈體制機制,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選題向“高”度擢升。重慶市堅持“國際視野,國家站位,重慶特色”,重視通過新聞發佈會這個重要平臺講好“重慶故事”。比如,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大環境下,重慶GDP連續10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領跑全國。因此每個季度的“重慶市經濟社會運作情況新聞發佈會”,廣受海內外輿論關注。重慶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十分重視發佈會的策劃和準備。通過市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闡釋系列數據背後的深層動因,重點講清楚這些成就的取得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統一部署,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所取得的。通過駐渝的中央媒體和境外媒體的報道、海外媒體的廣泛轉發,堅定了外界對重慶、乃至對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信心,傳遞了正能量、發出了好聲音。

二是解讀向“深”度發掘。專家解讀,是提高新聞發佈內容權威性、公信力的重要手段,實踐證明行之有效。比如,在處理“東方之星沉船事件”過程中,重慶市分管副市長帶隊的前方工作組協助指揮中心組織船舶、航道、氣象、救助等領域的18位專家,通過出席新聞發佈會、參加電視專題節目和連線採訪等形式,進行了49次專業解讀。在去年底調查結果公佈後,又協助相關部門組織多名專家解讀專業術語。繼央視《新聞聯播》播出後,又在《焦點訪談》和《東方時空》滾動重播。通過專家解讀,有效澄清了公眾的模糊甚至錯誤認識,有力引導了輿論。目前,重慶市已組建了涵蓋涉民生市級部門、公共衛生應急醫療救援、氣象及地質災害和市內智庫在內的46人專家解讀隊伍,隨時配合新聞發佈開展解讀和輿論引導工作。

三是回應向“熱”度貼近。微網志微信等政務新媒體的廣泛應用為及時回應公眾提供了便捷手段,極大提高了新聞發佈的覆蓋面和到達率。比如,今年5月,在重慶市南岸區花園路街道社區醫院兒童自費疫苗疑似被“調包”事件中,重慶市政府新聞辦協調南岸區“南岸政務”及時發微網志,表明及時公佈調查結果的鮮明態度,當即安撫了蔓延在家長中的焦慮情緒。調查結果出來後,又通過微網志及時澄清真相,聚集的群眾很快散去,為事件的後續處理贏得了主動權。

四是互動向“黏”度增進。政務新媒體用戶的及時反饋,為新聞發佈的閉環管理提供了可能。及時回應受眾,讓廣大公眾形成“有困難,@政府官方微網志”的用戶習慣,不僅有利於增長粉絲和增加黏度的良性互動,還極大提升了新聞發佈的吸引力、引導力。比如,重慶市渝中區公安分局的“平安渝中”微網志,把線上回應搬到線下。邀請天涯網友與局主要領導面對面座談改進公安工作的短板,以誠意換民心。此活動經過多年積累,幾乎請遍了在天涯上吐槽的重慶的全部網友。渝中區公安工作的明顯改進積極回應了網友的關切,據此積累了大量“鐵粉”。在重大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中,這些“鐵粉”成為了其新聞發佈的堅定支援者和廣泛傳播者,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生力軍作用。

五是話語向“溫”度轉變。從2011年重慶市、區(縣)兩級陸續開通微網志微信以來,重慶市政府新聞辦持續狠抓新媒體轉文風。比如,市交巡警總隊微信公眾號的“警花小妹”形象代表,像鄰家小妹一樣與你話家常。夏季暴雨時告訴你過積水區的竅門,冬季冰雪時傳授你防滑的技巧。不僅話語溫情,而且營造的話題都很暖人心。長此以往,積累了數十萬粉絲。在外國政要來訪限行、集中整治超速、車窗拋物等各類新聞發佈中,每則消息輕而易舉超過10萬,收到了良好發佈效果,提升了社會治理的效果。

六是技術向“鮮”度探索。當前政務新媒體“兩微一端”的佈局正在向微視頻、微音頻等多微、多端發展。近年來,重慶市政府新聞辦積極推動VR、無人機等新技術手段的應用,使新聞發佈的形態日益時尚、多元,受到年輕人的熱情追捧。比如,今年9月初重慶市承辦“感知中國·哈薩克行”“中國館”的承建工作,用虛擬現實技術製作了“一眼看盡中國館”的VR作品,360度呈現中國館的全貌。在活動開幕當天推出後,被人民網、中國日報網、鳳凰網等廣為傳播,收穫了海內外受眾紛紛點讚,稱這種別開生面的新聞發佈生動展示了當代重慶、現代中國的形象。

七是培訓向“廣”度拓展。重慶市政府新聞辦首先拓展培訓內容的廣度。今年7月組織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50余名新聞發言人赴中國傳媒大學全國領導幹部媒介素養培訓基地,進行了首次全過程、全要素的新聞發佈工作培訓。受訓的各級領導幹部深感不虛此行。其次是推動培訓對象向基層、向各行業拓展。比如,市高法院在全市法院系統、九龍坡區在全區中青年骨幹集訓、市安監局在全市安監系統的單位和企業、市外經貿集團在全系統外向型企業等學習培訓中都安排了新聞發佈的專題,大多數單位還開展了新聞發佈的模擬演練。受訓的學員無不感嘆,今後無論走到哪個崗位,新聞發佈的培訓都受益終身。

(重慶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處 王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