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宣講是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途徑
2016-09-09 09:47:25 | 來源: 中國網民族頻道
讓民族團結意識直抵人心,是開展民族團結工作的重要一步。由草根宣講員來解讀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知識、民族團結進步先進人物事跡和法律法規是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渠道。知民情、通民心是宣傳思想工作的生命,堅持讓群眾説話、用事實説話,才能迸發出強大的情感力量,不斷促進民族團結工作。
一、草根宣講的意義和作用
草根宣講,是在新形勢下貫徹踐行群眾路線的工作拓展,創新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機制。人民群眾既是主流文化傳播的客體、受眾,更是主流文化傳播的主體。由群眾自己做宣講,是一種群眾觀念的確立,是群眾主體力量的激發。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基層開展民族團結工作,首要一步是通民心。民心相通,團結的基石才能更牢固。草根宣講員來自生活、來自實踐、來自百姓,用百姓的語言和百姓的故事在百姓中傳播主流價值,更容易把握宣講內容的真實性和代表性,使之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吸引力、説服力和感染力,更能夠在群眾中引起共鳴、獲得直接的認可,更容易使聽眾動心、動情、動容,入耳、入腦、入心,從而使宣講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農牧區是宣傳思想工作的基礎陣地,是難點也是“短板”。面對面地進行宣講,是加強基層宣傳思想工作的關鍵一環,是意識形態建設的最後一公里,草根宣講是打通這最後一公里的橋梁和紐帶。
二、巴州草根宣講工作的實踐與探索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提出在2017年要創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州”,將“草根宣講”工作作為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途徑,對鑄造意識形態領域的鋼鐵長城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宣傳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推進全州民族團結工作中,巴州十分注重發揮草根宣講員的作用。2016年上半年,全州參加培訓的草根宣講員達600余人。在宣講活動中,草根宣講員堅持現代文化引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面向廣大農牧民群眾進行宣講,為推進基層民族團結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草根宣講員與達西村。尉犁縣興平鄉達西村作為民族團結的典型,不僅對尉犁縣、對巴州,乃至對全疆都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習近平總書記讚譽達西是“華西式”的達西,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典範。巴州把學習總書記給達西村復信精神作為全州民族團結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將《達西村社會穩定長治久安36條黃金法則》向全州推廣。2015年8月,巴州組織達西宣講團,在全州範圍內舉辦巡迴宣講報告會,宣講隊伍吸收了兩名達西村草根宣講員,他們分別用漢語、維吾爾語講述民族團結的真實故事,在基層群眾中廣泛、深入地宣傳達西村民族團結的主要做法和先進經驗,收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庫爾勒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石榴籽”宣講團。2016年4月,“石榴籽”宣講團從開發區所轄社區的各族居民、學校中吸收宣講員,以非常新穎的方式在開發區開展巡迴宣講活動。宣講活動中穿插文藝演出節目,把民族團結內容融合到歌聲和舞蹈中,用民族團結知識、“去極端化”知識有獎競答來宣傳“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優良傳統。宣講現場還發放《民族區域自治法》《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條例》等宣傳資料,有效地加強了社區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提高了各民族群眾對黨的民族政策的認識,鞏固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
且末縣獨特語言和多種方式的草根宣講。且末縣委宣傳部組織“民族團結進步年”草根宣講團,充分利用“鄉村文化大巴扎”、文化大院、百日文化廣場等陣地開展宣講活動,使民族團結政策法規深入人心。來自各行各業的模範和農牧民草根宣講員,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會,向各族群眾闡述民族團結的真諦,教育各族群眾維護民族團結。該縣阿熱勒鄉古再勒村,草根宣講員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向農牧民講述如何搞好鄰里關係,受到村民歡迎,表示要把聽到的方式方法融入到日常勞作和生活中,與各族群眾不斷增進鄰里感情,共同致富奔小康。2016年全縣草根宣講員進村、下社區宣講已有100余場次,聆聽群眾達2.4萬人。
三、創新草根宣講工作的幾點思考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工作創新,重點要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努力以思想認識新飛躍打開工作新局面,積極探索有利於破解工作難題的新舉措新辦法,把創新的重心放在基層一線。”廣大宣講員要做政治堅定的引領者,做敢講、會講的戰鬥員,做各族群眾的貼心人。
創新草根宣講隊伍建設。要把草根宣講員培養成群眾身邊的“理論專家”。草根宣講員身處鄉村,用群眾理解的語言傳播黨的聲音、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這就要求宣講員自身要有高於群眾的理論水準。草根宣講員要提高理論水準,需要更加重視宣講員培訓工作,要讓草根宣講員吃透黨和國家民族團結方針政策和相關條例、法規。“哪有群眾哪就有宣講、群眾在哪就宣講到哪”。要讓草根宣講員主動深入老百姓中間,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即時向老百姓宣傳法律常識、科技文化知識、國家政策。要把草根宣講員培養成群眾喜愛的“民間藝術家”。通俗易懂的語言風格、民漢兼通的語言能力是草根宣講員的基本素質,善於把宣講內容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出來,則是草根宣講員的特殊能力。要按照“聽得懂、記得住、易傳播”的要求,把宣講內容融入宣講員們説、拉、彈、唱、舞之中,使宣講鮮活而富有感召力。
創新草根宣講模式。集中宣講是最常見的宣講模式,有組織、有計劃,在固定的地點、時間,召集廣大群眾,面對面地進行宣講。“微宣講”形式更加靈活,可以隨時隨地開展宣講。走在路上,遇到群眾可以邊走邊宣講;到田間地頭,可以邊幹活邊宣講;到村民家裏可以家長裏短,問民意、講政策,了解情況的同時進行宣講。“微信、QQ、短信”等新媒體平臺,也是開展草根宣講的陣地。針對不同受眾,通過建立微信群、QQ群、短信平臺開展宣講活動。烏魯木齊市幸福路南社區建立了全疆首個以民族團結為重點宣傳內容的社區微信服務平臺。社區居民上微信進入民族團結大講堂模組就可以看到“民族服飾、習俗、歌舞、語言、故事”等內容,此做法值得借鑒。
創新草根宣講評價激勵機制。評價激勵機制可以激發草根宣講員的動力,增強百姓參與草根宣講活動的積極性。草根宣講員面向的是廣大群眾,宣講得好與不好,群眾説了算。建立宣講員評優制度,由群眾打分,評價宣講員。群眾評價機制的建立,對草根宣講員是一種直接激勵,激發其從群眾愛聽、想聽的角度思考如何提高宣講水準。對於廣大群眾,也要提高其參加宣講活動的積極性。可以開展聽宣講積分兌獎活動,吸引更多農牧民和城鎮居民參與其中。
作者: 李明 | 責任編輯: 張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