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首頁> 地方傳真

雲南助推民族鄉精準扶貧奔小康

2016-09-09 09:45:42  |  來源: 中國網民族頻道

位於昆明市晉寧縣最偏遠、落後的雙河彝族鄉和夕陽彝族鄉,是該縣經濟發展最落後的少數民族山區鄉,晉寧縣也是昆明市除祿勸、尋甸兩個民族縣以外唯一有兩個民族鄉的縣。近年來,為了幫助這兩個鄉鎮早日完成脫貧致富,兩個鄉圍繞“引進留住人才”、“城鄉統籌政策”“一帶兩包”幫扶展開脫貧致富工作。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蔬菜種植為主,烤煙、核桃、花卉和現代養殖業有效補充的農業産業格局,至“十二五”末,雙河鄉農業總産值達到2.6億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由5492元增至9200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由3963元增至8279元。兩個民族鄉的脫貧致富指日可待。

雙河彝族鄉和夕陽彝族鄉少數民族人口占全鄉80%以上,兩個少數民族地區的脫貧致富,一直是牽制晉寧縣與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晉寧縣統戰部發揮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職能作用,積極創造條件,圍繞“引進留住人才”、“城鄉統籌政策”“一帶兩包”幫扶展開脫貧致富工作。握緊“小偷”抓好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早日脫貧與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雙河、夕陽路遠、偏僻、貧困,到兩個少數民族鄉工作的老師、醫生乃至公務人員都不能長期安心工作,人才流失嚴重,2012年以前,這兩個鄉鎮如何留住人才的問題困擾著鄉鎮的發展。

【握緊“引進留住人才”關鍵之手,確保幹部專業技術隊伍穩定促發展】

針對雙河彝族鄉、夕陽彝族鄉等“邊遠山區鄉(鎮)”人才特別是優秀教師、醫療衛生、水利基層工作人才難留難引的突出問題,2012年,晉寧縣政府下發了《晉寧縣關於在民族鄉設立民族團結進步目標考核獎的實施辦法》,縣財政每年預算100萬元作為考核獎勵經費,年終考核兌現。把在民族鄉工作的機關、事業單位經過當年考核稱職以上的在職幹部職工(鄉政府機關,司法所、國土所,教育、衛生事業單位在職幹部職工)列入獎勵對象。分六個標準進行獎勵,最高每人每年獎勵6000元。

有了好的政策,人才願意留下來了。雙河、夕陽兩個彝族鄉幹部、教師、醫務人員等技術人才能安心在當地工作,為彝鄉留住了人才,老百姓基本醫療得到了保障,彝鄉孩子上學能有穩定的師資力量,幹部隊伍能穩住人心,安心工作。至今,這筆獎勵已經累計兌現約500余萬元。

留得下人才,也要招的來人才。2015年,晉寧縣建立邊遠山區鄉(鎮)人才貢獻補償機制,鼓勵人才到邊遠山區鄉(鎮)工作。對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等,連續在邊遠鄉(鎮)工作滿兩年,沒人每年給予2萬元的工作崗位補貼。同時,在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晉陞和聘任的條件中,將服務邊遠山區鄉(鎮)滿2年作為重要條件。有效解決邊遠山區鄉(鎮)難引才,難留才的困境,確保現有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同時,為穩定和充實基層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特別邊遠山區的基層隊伍,晉寧縣還規定了直各機關、部門不宜以任何形式抽調年齡在50周歲以下的專業人才到機關工作。這一政策的實施為少數民族鄉留住人才、引進人才,提供了強有力的後盾保障。

【握緊“城鄉統籌政策”規劃之手,建設民族團結示範鄉村促致富】

在兩個民族鄉的城鄉統籌規劃上,晉寧縣以創建民族團結示範鄉、培育和扶持發展特色種養殖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項目以及繁榮民族文化為著力點,實現了雙河鄉、夕陽鄉的快速發展。

晉寧縣在兩個民族鄉升級改造中,完善鄉村道路通行條件,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先後建成了核桃園、新房子、椿樹營、一字格、大祿西六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投資667萬元建成22個美麗鄉村。此外,還投資122.4萬元完成集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完成農房抗震加固2150戶,農村危房改造470戶。如今,雙河鄉、夕陽鄉的村容村貌更整潔了。

而在另一方面,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項目的完善也正改變這這兩個民族鄉的面貌。晉寧縣在近幾年,投資828.2萬元建設了13個多功能活動室(客房),解決了人民群眾辦紅白喜事的場地和娛樂活動場所問題;投資570余萬元對兩個民族鄉衛生院進行改造和修建,對17個鄉村衛生室進行改建或新建,每個衛生室配備2名鄉村醫務人員,保障人民群眾的基礎醫療服務。“十二五”期間投資5260.79萬元,實現彝鄉所有自然村進村道路硬化全覆蓋,所有自然村實施綠色光亮工程,路燈全覆蓋,受益群眾2萬餘人。

基礎設施的完善發展離不開産業的升級進步,在兩個民族鄉鎮,龍頭企業發展特色産業基地建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同時,還積極引導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優化農業産業結構佈局。在穩定蔬菜種植、烤煙生産和現代養殖業的基礎上,發展林産業,累計連片種植核桃4700畝99400余株。發展了花卉産業、優質水果、中藥材種植等立體農業。梯田泥鰍、谷花魚等特色生態養殖業也在不斷發展,小耳豬、土雞等生態養殖業的産業化、規模化發展不斷壯大。

在産業和城鄉統籌規劃的帶動下,兩個民族鄉鎮的文化事業也在發展壯大。2006年,雙河鄉成功申報“雙河彝族秧佬鼓舞之鄉”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以此重點打造“彝族秧佬鼓”品牌。建設了雙河核桃園少數民族陳列館、雙河田壩少數民族傳習館、夕陽一字格少數民族陳列館等,在硬體和軟體上促進了文化的發展進步。 “十二五”期間,另一個民族鄉夕陽鄉成功創建了小石板河哈尼民族特色旅遊村,開設了哈尼長街宴特色農家旅遊項目,15家鄉村旅遊接待戶初具規模。初步形成了夕陽鄉特色美食、獨特梯田、良好生態、濃郁民族文化的鄉村生態旅遊。

【握緊“一帶兩包”幫扶之手,助力彝族鄉精準扶貧促脫貧】

在人才、統籌規劃的合力推動下,兩個民族鄉的脫貧致富走上了快車道,而晉寧縣實施的 “一帶兩包”(“一帶”:經濟發展先進鎮、街道帶動幫扶雙河、夕陽發展;“兩包”:鄉級領導包鄉包村包貧困戶,鄉級有關部門包村對應單位科級幹部包貧困戶)政策,更為精準扶貧提供了政策的保障。

近年來,在“一帶兩包”政策推出後,晉寧縣為兩個民族鄉的49個項目投入扶貧建設資金5106.9萬元,對在兩個少數民族鄉實施的縣級以上建設項目和其他需配套的項目,免除鄉級配套資金,全額由縣財政承擔。此外,縣財政對每個少數民族鄉按每年不低於200萬元安排綜合發展建設資金,縣級各部門的項目儘量向雙河和夕陽傾斜,縣財政制定充分保障兩個少數民族鄉機構正常運轉經費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此外還建起了對口幫扶助扶貧機制。8個縣級部門對口幫扶雙河、夕陽16村委會, 7名縣級領導掛鉤幫扶雙河6個村委會,6名縣級領導掛鉤幫扶夕陽10個村委會,32名科級領導掛鉤到15個村委會,幫助協調解決各村在建設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緊握“小偷”,助推脫貧夢。如今通過財政扶持、稅收優惠、項目投入、人才支援等政策的改善和提升基礎設施、産業發展、人文環境等建設,雙河鄉和夕陽鄉的面貌正在一天天發生著改變,這裡的山更青了,水更好了,老百姓們的日子更好過了。兩個民族鄉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和諧,少數民族地區脫貧致富與全縣同步實現小康指日可待。

作者: 張成 金曉麗 責任編輯: 張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