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首頁> 地方傳真

苗侗民族文化展現多彩貴州魅力

2016-09-06 09:36:52  |  來源: 中國網民族頻道

記者日前獲悉,苗族舞蹈詩《巫卡調恰》(漢語意謂“外婆的歌謠”——記者注)和侗族音樂劇《嘎老》將作為貴州省進京入選劇目參加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

貴州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巡視員劉暉説:“瑰麗的民族民間文化是多彩貴州的一件珍寶,是最鮮明的貴州印記。”貴州是全國民族八省區之一,全省少數民族常住人口占全省的36%,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積佔全省的55.5%。

《巫卡調恰》圍繞苗族最具代表性的“火塘文化”,通過巫卡(外婆)吟唱古歌這一主線,詮釋了苗族人的創世觀,反映了古代苗族人的農耕文化、苗族遷徙史以及苗族社會生活的各種習俗。

對於中國西南的許多少數民族來説,火塘代表家的味道。夜裏聽完外婆講的故事,就圍著火塘酣然入夢。外婆則是家的意象和守護者。苗族女兒出嫁時,外婆為之沐浴梳粧、穿戴盛裝、牽係百褶裙衫。龍阿朵説:“巫卡(外婆)這個詞是有溫度的,苗寨的孩子們就在外婆溫婉吟唱的神秘古歌中慢慢長大。”

另一部入選劇目《嘎老》是一部原創音樂劇,該劇圍繞男女主人公的尋歌之旅展開,通過侗族大歌、琵琶歌等侗族音樂和現代音樂,詮釋侗家人“沒有什麼比唱歌更重要”的精神追求,還原了侗家人與世無爭的風俗人情。

“嘎老”是侗族民間多聲部民歌的總稱,在侗家俚語裏又是“老者”的意思。2009年,侗族大歌入選人類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成為貴州唯一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2015年,融戲劇、音樂和歌舞為一體的音樂劇《嘎老》在貴陽上演。“《嘎老》將通俗唱法和民族原生態音樂進行結合,是東方侗族大歌與西方音樂劇之間的碰撞。”《嘎老》主創人員王德文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參與《嘎老》演出的演員中,80%是來自貴州侗寨裏的村民,他們中年齡最大的70多歲,年齡最小的僅有6歲。“侗族真正是歌的民族!侗族村寨裏99.9%的人都會唱歌。”王德文説,“他們有些人可能從未到過省城,也沒見過現代的舞臺,更沒聽説過什麼是音樂劇,但通過《嘎老》,他們的歌聲被外界所知並得到認可,有了榮譽感,這對於自覺傳承最重要。”

作者: 何春中 責任編輯: 張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