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首頁> 媒體動態

[新華每日電訊]美國體育的另一種“舉國體制”

2016-08-29 10:14:34  |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美國體育的另一種“舉國體制”

奧運會不單純是運動員個人的事情,廣告商一定會把奧運五環和美國國旗設計在視覺語言中。奧運會期間,美國運動員升國旗時沒有將手放在胸口,會在社交媒體上遭到批判

一些美國奧委會的合作企業,比如全球最大的啤酒商安布斯-海希,會給運動員工作機會。説白了,就是在企業裏領薪水,基本不用上班和工作,平時專心訓練即可。除了極少數金字塔尖上的運動員,大多數美國奧運選手還得依賴這套“舉國體制”生存和進步

美國奧委會的錢來自哪?表面看是贊助商,但歸根到底還是來自國家法律賦予的獨家運營權,還有相關減免稅政策

黃恒(新華社駐洛杉磯記者)  

每逢奧運會,總會有些貌似見多識廣者,對中國運動員的成績不屑一顧:贏了,説那是舉國體制的勝利,不行;輸了,説連舉國體制都沒戲,更不行。問他們怎麼辦,給的答案只有一個詞:市場化。

其實,迷信市場化,恰恰是一種典型的計劃經濟時代的思維方式。從個體角度説,將體製作為運動員的“原罪”很不公平,以此否認他們的天賦和勤奮,並沒有什麼道理;另一方面,從組織行為學角度看,世界上有效的管理體制並非只有一種,美國式的市場化也好,蘇聯的行政命令也好,現在英國和德國的混合製也好,無非是組織方式有別而已。但有一點毫無疑問,要在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必須有國家層面的組織體系,必鬚髮動全社會的資源,舉全國之力。

舉國,才是舉國體制的核心。具體怎麼操作,則要與國情相結合,避免僵化。

以美國為例。首先,認為奧運會是沒什麼美國人關心的非主流活動,這是一種誤解。裏約奧運期間,記者恰好在美國東西海岸間“飛來飛去”,特意觀察了一下,航班上三成左右的乘客選了NBC(全國廣播公司)的直播節目在空中觀看,更不要説酒吧、咖啡廳和飯館,只要有電視,大家幾乎都在看轉播的奧運比賽。

在美國,奧運顯然是一場國家形象公關活動。奧運期間,幾乎所有商業廣告都與此相關,出現的人物無非是能拿金牌的明星選手,或顯示意識形態上政治正確的非著名選手。比如,在各種媒介上頻頻出現的美國擊劍隊的伊布蒂哈吉·穆罕默德,她的成績不算特別顯眼,女子佩劍個人賽連16強都沒進,但她是第一個代表美國隊戴著頭巾參加比賽的穆斯林女運動員。

奧運會同樣不單純是運動員個人的事情,廣告商一定會把奧運五環和美國國旗設計在視覺語言中。奧運會期間,美國運動員升國旗時沒有將手放在胸口,會在社交媒體上遭到批判。正在參加總統競選的希拉裏,更是將奧運與政治結合得特別緊密——每當美國運動員贏得金牌,她都會專門發“推文”表示祝賀,如果是女運動員,還要引用她所説的一句經典語錄。大家都知道,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的支援者以白人男性為主,而民主黨的希拉裏則主打女性和少數族裔牌,奧運是一個直白的意識形態賽場。

再來説説美國奧運戰略的組織形態和資金來源。此前,因為美國沒有專門負責體育運動的行政部門,奧運代表隊也沒有國家財政撥款,所以很多國人都有一種錯覺,以為美國並沒有組織化的奧運管理體系;還有人以為,美國運動員都是出於興趣而參加訓練的純業餘選手,奧運比賽之後他們就會去上班,進而推論出美國不是舉國體制。

其實這是一個大誤解。現代競技體育,運動員再有天賦,不經過超越一般人的刻苦訓練,依舊很難站在奧運賽場上,特別是通過選拔代表美國為國家榮譽出戰。除了每天最少五六個小時的訓練,這些運動員還要不停參加比賽以積累經驗,某些項目還有必不可少的國際比賽積分,這也要靠金錢支援。以伊布蒂哈吉·穆罕默德為例,擊劍並不是一項奢侈的運動,但她每年所需最低訓練經費依然達到2萬美元,這主要依賴她所在的俱樂部和商業廣告。

這個穆斯林姑娘還算幸運的,田徑項目成績能在美國排前十名的選手,大約50%根本支付不起日常訓練和奧運比賽費用,他們的資金來源是美國奧委會。那麼,美國奧委會的錢來自哪?表面看是贊助商,但歸根到底還是來自國家法律賦予的獨家運營權,還有相關減免稅政策。

一些美國奧委會的合作企業,比如全球最大的啤酒商安布斯-海希,會給運動員工作機會。説白了,就是在企業裏領薪水,基本不用上班和工作,平時專心訓練即可。這無非是貨幣化還是實物化的差別,除了極少數金字塔尖上的運動員,大多數美國奧運選手還得依賴這套“舉國體制”生存和進步。

奧運獎牌榜證明,美國這套“舉國體制”非常有效,但這是建立在與國情相結合的基礎上的。美國競技體育的根基是深厚的群眾體育土壤,加上美國身為移民國家的屬性而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徵,再加上百年曆史積累和無與倫比的科研能力,這些優勢幾乎沒有哪個國家可以複製。

所以,蘇聯也好,歐洲國家也好,為什麼發展出了與美國看似不同的“舉國體制”?原因也在於各國都想在奧運會上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績單。除非大家真的都覺得無所謂,只想在奧運會上看看熱鬧、打個醬油。

 

 

作者: 黃恒 責任編輯: 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