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首頁> 地方傳真

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揭曉

2016-08-08 09:15:09  |  來源: 中國網民族頻道

原標題: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揭曉 四川兩位80後女作家上榜

日前揭曉的第十一屆(2012—2015)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我省兩位80後女作家榜上有名。一位是來自大涼山的魯娟(彝族),其詩歌作品《好時光》獲得本屆“駿馬獎”的“詩歌獎”;另外一位是來自康定的雍措(藏族),其散文作品《凹村》獲本屆“駿馬獎”的“散文獎”。

“駿馬獎”是由中國作家協會、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共同主辦的少數民族文學的國家級文學獎。與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並稱國家級四大文學獎。“駿馬獎”自1981年設立,每四年評選一次。已經評選出一大批優秀作品和翻譯家,對推動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和鼓勵優秀民族作家作品産生了良好效果,奠定了多民族文學發展繁榮的基石。第十一屆“駿馬獎”設長篇小説獎、中短篇小説獎、報告文學獎、詩歌獎、散文獎、翻譯獎,每項獲獎作品不超過5部。本屆共有24部作品和3名翻譯者獲獎。

雍措:

用散文深情書寫家鄉

雍措現供職于貢嘎山雜誌社,是魯迅文學院第九屆少數民族班學員,她的作品散見於《民族文學》、《星星》、《散文海外版》、《四川文學》、《西藏文學》、《貢嘎山》等報刊。出版散文集《凹村》。2016年,聘為巴金文學院簽約作家。

生長在鄉下的雍措,從小就在河水、大山和陽光中,與大地建立了一種“親密性”聯繫。她的獲獎作品《凹村》是康巴作家群書係第三輯,由作家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雍措介紹説,這是她以自己成長的家鄉姑咱鎮時濟村為背景創作出來的一本散文集。最終以《凹村》命名,雍措説,“是自己根據時濟村的地形而名。”在這本散文集中,雍措不只是寫時濟村,“還囊括整個大渡河流域的村村落落,是大渡河流域生活文化的産物,是高原農村文化的小小縮影。”

獲獎後的雍措,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時説,即使她現在因為工作到了康定市,自己也沒有中斷與家鄉的密切聯繫,“我們這裡的生活安靜溫馨,人都很淳樸。我對家鄉是發自內心地熱愛。家鄉是我文學創作永不枯竭的題材和靈感源泉。”

魯娟:

大涼山是詩歌的沃土

魯娟的彝名叫阿都阿喜,1982年生於雷波縣,曾在雷波縣工作多年,如今在省作協工作。她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時説,得知自己獲獎的消息,感到是一份“意外的驚喜”。

魯娟的獲獎詩集《好時光》是四川省委宣傳部、省作家協會共同打造的“重振四川詩歌文化工程”——《蜀籟》詩叢第二輯的第二冊,2013年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著名詩人梁平,在為《蜀籟》詩叢寫的總序中,高度評價了魯娟以及她的詩歌成績,“我省彝族詩人在中國當代詩壇不僅有一席之地,而且出了不少傑出詩人,以吉狄馬加為代表,彝族詩人倮伍拉且、阿庫霧烏、吉木狼格等都是以詩歌讓這個民族引以為驕傲。可以説,年輕的魯娟近年在詩歌上的成就,為彝民族贏得了新的榮譽。2013年,她被評為四川十大青年詩人之一。”梁平還提到,魯娟的《好時光》“所呈現出來的詩歌內在精神氣質和文化血緣,好就好在依託于她的母語世界和母語文明這一古老源泉,對母語生命自覺與超越精神轉換為漢語的表述。”

談到大涼山與自己詩歌的聯繫,魯娟説,“大涼山是詩歌的沃土。美麗的自然風光、豐富的彝民族文化,小時候聽的故事,吟唱的民謠,都給了我如今創作強大的精神養分。這些都自然而然地流淌到我的筆下,我的詩歌中。”

作者: 張傑 責任編輯: 吳愛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