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者嘎村 “三變”轉身成傣族名寨
2016-08-02 09:32:22 | 來源: 中國網
位於元江縣城東南方向的龍潭社區者嘎小組,距離縣城8公里,傣族佔比96.5%。村內有土木2層為主的傣族傳統建築132幢,是元江傣族傳統民居保留較好且集中的村寨,具有典型而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和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的廣闊前景。
通過不斷的建設,這裡的旅遊開發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逐步發展過程,逐步形成了元江“冬季避寒旅遊勝地”、“紅河谷中的太陽城”的旅遊知名度。
一變
修舊如舊
者嘎小組是元江最具有傣族原生態民族文化特色的村寨之一,傣族民居依然保持傳統的建築風格,特色村寨的建設村內傣族民居錯落有致。
房屋的建築都以土木為主,在氣候變化較大,山多平地少,依山麓而居的傣族村寨,代之而起的是厚重、結實的平頂土掌房。
土掌房係土木結構,一般為兩層,一樓住人,二樓堆放糧食和雜物,牲畜單獨建圈。土墻有兩層,厚達三尺,對防熱保涼防寒保暖起到了獨特的功效。土木夯實的平面屋頂厚達五至十寸,夏夜可在平頂上納涼,秋收時又可在頂上翻曬穀物,有效地利用了空間。
二變
傳統承今
者嘎村的傣族歷史悠久,傣語屬漢藏語系壯傣語族傣語支。這裡全民信仰佛教,原始宗教活動亦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農業祭祀、狩獵祭祀、靈物崇拜等。
傣族把水視為組成人體的重要物質,因而對飲水的潔凈十分重視。傣族住地是靠近江河,但他們只把江河水用來沐浴、洗滌而不飲用。他們要另尋水源,修建水井,專供飲用。為防止污染,所有的水井都要修建井欄、井屋,防止污物落入井水內。不少水井還建有井塔,將井口圍嚴實,僅留一個取水口,防止山水衝入井內。傣家樓上的水,也有“喃京”、“喃薩火”(飲水、用水)之分。“喃京”往往擺在屋檐內較高的地方;人們決不用“喃薩火”來做飯、燒開水、煮湯。傣家人很早就注意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並採取有效措施來防止污染,實在值得稱道。
一年一度的蒙面情歌節、花街節和具有獨特的婚喪嫁娶特色文化,使當地的傣族歌舞流傳至今,村裏成立有1支民樂隊,專于從事該文化的傳承和表演。村裏組織有老中青文藝隊2支,利用農閒等時間從事民族特色歌舞和結合時代的文藝活動表演,使者嘎村寨呈現發展、進步、繁榮、和諧的景象。
三變
特産走出去
這裡還擁有全省知名的“者嘎傣錦織坊”傣錦織坊藝人封瓊英、白瓊珍、刀麗華的織坊藝術遠近聞名,曾獲得省級傣錦織坊藝人殊榮。傣錦是流傳在傣族群眾中的一種民間工藝品,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少數民族特色,傣錦織工精巧,圖案別致,色彩艷麗,堅牢耐用。當今並廣泛用於筒帕、窗簾、被面、墊單、沙發墊等。
者嘎在特色民族飲食文化方面也別具特色,每年的花街節和蒙面情歌節、芒果節,傣家居民都做棕子、油炸糯米粑粑尤其是油炸肉、腌肉、油炸泡皮是傣家人最有特色的。
傣家人的食譜以生態、營養、清秀、養生色香味俱全著稱,極喜魚、蝦、蟹、螺螄、青苔等水産品。而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風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選春季江水裏岩石上的苔蘚,以深綠色為佳,撈取後撕成薄片,曬乾,用竹篾穿起來待用。做菜時,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後揉碎入碗,再將滾油倒上,然後加鹽攪拌,用糯米糰或臘肉蘸食,其味美無比。
如今,者嘎村被元江縣列為傳統民居保護生態旅遊觀光園區。
作者: 曾志 | 責任編輯: 曾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