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塔爾族因何而得名?又有何來歷
2016-07-20 09:04:08 | 來源: 中國網民族頻道
“塔塔爾”一名為“Tatar”的漢語譯音,是本民族的自稱。這一族稱最早見於突厥如尼文闕特勤碑文中。該碑文東面第4行和第14行都提到“三十姓韃靼”(OtuzTatar)。其碑立於732年,則“塔塔爾”見於記載的最早時間是732年,立於735年的毗伽可汗碑除了“三十姓韃靼”外,東面第34行還記有“九姓韃靼”(TokuzTatar)。漢文譯名則最早見於9世紀40年代,音譯作“達怛”。主要指蒙古中的一些部落。漢文史籍中曾有“韃靼”、“達怛”、“達靼”、“達達”、“塔坦”等均係不同譯名。
“塔塔爾”在漢文史籍中多作“韃靼”。這一名稱最初是指古代塔塔爾諸部落,塔塔爾族的祖先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的突厥汗國統治下的“塔塔兒”部落,即後來的“韃靼”本部。它曾在歷史上統治過許多部落,8世紀時,突厥人把東面室韋諸部統稱為“塔塔兒”。突厥衰亡後,韃靼大部分歸服回鶻主黠戛斯,一部分(陰山韃靼)與中原王朝建立朝貢關係。9世紀中期,韃靼部乘回鶻為黠戛斯所滅之際,入主其地,進而稱雄漠北,漠北諸部一概被稱為“韃靼”。《五代史》正式為韃靼立傳。繼之,北方諸部雖臣屬遼金政權,但仍慣稱“韃靼”,且稱漠北蒙古部為黑韃靼,漠南汪古部為白韃靼,森林狩獵部落為生韃靼。“韃靼”一詞遂成為蒙古高原各部的通稱。韃靼(塔塔兒)部則成為蒙古高原上最強的大部。
據14世紀初年的波斯史學家拉施特所編的《史集》記載,在遼金時代,韃靼人(中譯本作“塔塔兒”)有6個部落:阿亦裏幾惕塔塔兒、備魯幾惕塔塔兒、察阿安塔塔兒、阿勒赤塔塔兒、都塔兀惕塔塔兒、阿魯孩塔塔兒。共有7萬戶。他們的牧地和屯營地主要在今貝加爾湖地區。
史學家一般認為,塔塔爾人是由許多不同部落長期融合而成的,其中保加爾人(或稱不裏阿耳人)欽察人和蒙古人是主要組成部分。保加爾人是匈奴西遷出現在黑海以北草原上的一個遊牧部落。7世紀前後,一部分人遷到伏爾加河中下游和卡馬河一帶,組成保加爾部落聯盟。欽察(Kipxak)人為突厥的一支,原在額爾齊斯河流域遊牧,11世紀向西擴展,達黑海以北廣大地區。
12世紀末,金章宗派兵討伐背叛金的塔塔兒首領篾古真,薛古勒圖;因韃靼部與蒙古部結下世仇,成為仇敵。成吉思汗為報塔塔兒人的殺父之仇,聯合王罕軍隊配合金夾擊塔塔兒,雙方進行了多次戰爭,最後,蒙古部擊潰韃靼部。其中一部分韃靼人大概向西遷至欽察人和保加爾人居住的地方。一部分勒靼人併入蒙古部,成為蒙古部的組成部分,從而加速了韃靼人與蒙古人互化的過程。
13世紀初成吉思汗孫拔都,在伏爾加河一帶建立了橫跨歐亞大陸的欽察汗國,(也稱金帳汗國)。保加爾人、欽察人和韃靼人等均為其屬民。並與突厥化的蒙古人被統稱。
16世紀初又因封建割據分裂為喀山韃靼人、阿斯特拉罕韃靼人、克裏米亞韃靼人、西伯利亞韃靼人等地方集團。16世紀中葉被沙皇俄國吞併。自16—19世紀,俄國文獻將其境內諸多操突厥語民族,諸如亞塞拜然人及北高國索、中亞和伏爾加流域操突厥語各族,統稱為“韃靼人”。歷史上喀山汗國的塔塔爾民族在後來的蘇聯也一直被稱作“韃靼人”(至今)。1920年5月成立韃靼自治共和國,屬於俄羅斯聯邦。
塔塔爾族源的演變和民族的形成,是中世紀民族大遷徒浪潮中,突厥人蒙古化、蒙古人突厥化這一交融過程中的典型與照。總之,“韃靼”是塔塔兒的祖先,是其祖先的古稱和族名,“韃靼”不是蒙古部落的祖先,也不是蒙古部落的族名,“韃靼”的歷史上強大時,許多部落都稱其為“韃靼”,或屬於“韃靼”一部分;蒙古就曾經屬於韃靼諸部之一。把“韃靼”改稱塔塔兒,是恢復基本民族的自己族名和自稱、古稱。
我國新疆境內的塔塔爾族主要是16世紀末以後不堪忍受沙皇俄國的統治陸續從伏爾加河和馬河一帶遷入的。到本世紀初基本上形成今天新疆境內的塔塔爾族。1950年將我國新疆境內的韃靼人,正式命名為“塔塔爾族”。
作者: 張雨 | 責任編輯: 張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