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藝人吳才好 讓仫佬族煤砂罐重煥生機
2016-07-18 09:20:00 | 來源: 中國網民族頻道
年近七旬的仫佬族煤砂罐民間製作藝人吳才好,1949年出生於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三堆屯。他就讀中學一個學期後就回家務農,跟隨村裏前輩學習仫佬族煤砂罐製作技藝,15歲開始獨立製作煤砂罐。他手藝精湛,製作的煤砂罐各式各樣,有燒熱水的高罐、煮飯的甕口罐、炒菜用的橫柄扁罐、燒茶用的牛頭罐、蒸糯飯用的飯甑罐、裝酒的壺罐、釀酒用的酒甑罐等,品種達到20多種,有時他還在煤砂罐上刻畫各種花草圖案,樸實、耐用而美觀大方。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是仫佬族聚居地,境內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據歷史記載,羅城仫佬族群眾在宋朝初年就開發煤礦,至明、清兩代用煤來做燃料、燒飯取暖等,相當普遍。由於鐵鍋、銅鍋等金屬炊具耐不住煤硫的腐蝕,於是仫佬民族群眾開始用煤矸石和當地特有的白泥等原料來製作煤砂罐。當地群眾家中的煤砂罐主要用於煮食物、儲藏糧食等,有用於燒熱水的高罐,煮飯的甕口罐、籬耳罐,炒菜用的橫柄扁罐、雙耳扁罐,燒茶用的大、中、中牛頭罐等,品種達20多種。
煤砂罐價格便宜,又不容易受當地燒煤産生煤硫的腐蝕,極為耐用,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很受群眾歡迎。當時,煤砂罐遍佈仫佬山鄉各個村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煤砂罐很受歡迎,最貴的一個煤砂罐曾賣到10多元錢”,吳才好介紹,“製作煤砂罐前,要先準備好焦炭、煤矸石、白泥等原料以及舂對、篩子、磨盤、模具等製作工具。”吳才好邊在操作煤砂罐磨盤邊介紹煤砂罐製作過程:製作煤砂罐時,將焦炭、煤矸石、白泥等特有原料舂碎後,按一定的比例用水拌揉成泥團,利用磨盤旋轉操作,製成各式各樣的罐狀生坯,然後放到煤窯裏煅燒,再和入松樹枝燒釉,夾生的松枝冒出一縷縷青煙,給煤罐釉上一層黑亮的釉殼,光彩奪目、烏黑髮亮的煤砂罐便做成了。
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和進步,人們改用電飯鍋、電磁爐等用具做飯,使用煤砂罐的人越來越少,煤砂罐逐漸淡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羅城民間能熟練掌握整套煤砂罐製作工藝的師傅寥寥無幾,煤砂罐製作工藝瀕臨失傳,
“我覺得煤砂罐製作這門幾十年的手藝不傳下去很可惜,所以我就一直保存好這套煤砂罐製作工具” 吳才好説,2000年以後就基本沒有人問起,因為沒有銷售市場,很多曾製作過煤砂罐的群眾都另謀生計,都把製作工具丟棄了,為了傳承仫佬族煤砂罐這門獨特的手工藝,他曾讓自己的6個孩子跟著他學過製作煤砂罐,但沒多久都覺得這行當又臟又累,賺錢又少,另謀了職業。如今,他還是打算讓自己最小的兒子學好這門手藝,讓仫佬族煤砂罐製作工藝有傳承。
近年來,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文化工作者及時加大力度開展仫佬族文化挖掘、搶救和保存傳承工作,開始逐步將仫佬族煤砂罐製作技藝等這些民間文化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加以挖掘、保護和傳承。據了解,2012年5月,仫佬族煤砂罐製作技藝已列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吳才好于2015年12月被列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仫佬族煤砂罐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目前,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有1項,列入自治區級6個項,列入市級12個。
作者: 廖光福 | 責任編輯: 吳愛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