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首頁> 媒體動態

[人民網]6000新生兒視頻洩露,“駭客攻擊”就了事?

2016-07-14 10:42:36  |  來源: 人民網

剛出生的嬰兒躺在保育箱內,旁邊的貼紙上,“姓名”、“年齡”、“診斷病情”、“入院日期”等資訊一覽無余。近日,安徽大量新生兒的住院視頻,出現在了一家商業視頻網站上,引發網路熱議。(7月12日《新京報》)

住院資訊原本是十分私密的東西,卻被人非法盜取、上傳網路,對此,醫院説,是因為“駭客攻擊”。但上傳者“安徽婦幼論壇視”,卻是此前院方為了方便家長探視,通過一家名為“安徽婦幼網”的網站,開闢的“新生兒視頻探視專區”。

由於診療資訊受國家法律保護,因此多數醫院對個人的資訊都嚴格保密,近年來比較受歡迎的“新生兒視頻探視”系統,也多數由醫院自己運營。而該醫院卻與私人註冊的網站合作,提供這一功能,這也就意味著將大量資訊“出讓”給對方。對此,醫院説是公益項目,但單憑這一説辭,恐怕沒有人相信。

個人資訊隱私性的重要性不足而論,就是如此重要的資訊,卻因為醫院的各種問題而洩露在網路上,這帶給人們的是個人資訊的不安全感。從這個方面來説,6000新生兒視頻洩露, “駭客攻擊”這一個自稱的理由是不能作數的。公安部門以及衛生部門理應牽頭組成調查組,對其進行清查和問責,以此保障個體的權利,避免此類事件的再度發生。

近些年來,由於網際網路等技術的革新,個人資訊遭洩露事件頻發。《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5》顯示,78.2%的網民個人身份資訊被洩露、近半數網民個人通訊資訊被洩露。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間,我國網民因為垃圾資訊、詐騙資訊和個人資訊洩露等現象,總體損失約為805億元。個人資訊的洩露不僅帶來了個人安全隱患,也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損失。

為了打擊侵犯個人資訊犯罪,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網路資訊保護的決定》,遭遇資訊洩露的個人有權立即要求網路服務提供者刪除有關資訊或者採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則進一步加強了對公民個人資訊安全的保護,新設了“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罪”,對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罪最高可判7年。

但以上的條文由於缺乏細節等原因,對洩露個人資訊的行為打擊力度還不夠。舉例來説,6000新生兒視頻洩露,受害者卻只能通過《侵權責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來要求侵權人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償損失等,沒有專門的法律來保障人們的權利。而目前的法律對相關主體的連帶責任也缺乏明確説明。

當買輛車、買個房、住個院、考個試、瀏覽一個網站,個人資訊都能洩露之際,呼籲多年的“個人資訊保護法”是時候出臺了。

 

 

作者: 劉義傑 責任編輯: 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