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首頁> 地方傳真

陜西農田水利打造“新糧倉”

2016-06-17 14:04:32  |  來源: 陜西日報

6月夏收之後,陜西省將轟轟烈烈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建水庫、築大壩、固堤防、修渠道……

隨著中省不斷加大投入力度,近年來陜西省農田水利實現恢復性增長,為糧食連年豐收打下水利基礎。

6月2日,國務院公佈《農田水利條例》,專家認為條例的出臺,不僅有助於建立健全農田水利基本制度和長效機制,還為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近日,記者就陜西省農田水利建設進行了走訪調查。

財政投入四兩撥千斤

6月3日,站在臨渭區下邽鎮東關村地頭,遙望著一排排葡萄大棚,臨渭區現代農業開發公司生産部主任陳大慶內心充滿憧憬。

這個産業園的大棚,全部採用自動化膜下滴灌,既高效節水,省工省力,又提質增産增效,旱澇保收。“見慣大水漫灌的人,總覺得滴灌不過癮,其實滴灌對準需水部位供水,更精準、省水、有效。”陳大慶説,2014年,小農水項目給産業園投資584萬元,建設3座泵站,安裝潛水泵9台套,施肥罐3台,公司又自籌400萬元,把滴灌設施配套到田頭。

財政投入四兩撥千斤。在中省加大投資背景下,社會融資、群眾投工被廣泛帶動起來。“十二五”以來,渭南市累計完成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入26億元,撬動社會資金1.5億元用於現代産業園區建設。社會力量參與農田水利建設的比例逐年上升,4年來受益區群眾投勞折合資金達3.7億元。

永壽縣馬坊鎮依託農發水保項目,投資372.8萬元,帶動群眾投勞2.5萬個工作日,有效平整土地8700畝,讓當地農民徹底告別了傳統耕作。“如果土地沒有平整,就流轉不動,也引不來‘金鳳凰’。”馬坊鎮鎮長李大勇説,農田水利為土地快速流轉創造了條件。鎮上將平整的8700畝坡耕地,以每畝350元的價格流轉給陜西大統公司,建起了優質核桃示範區和育苗中心,就近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150多名,每戶年增加收入均在萬元以上,農民每年增收600萬元。

農田水利建設,加快了農業現代化進程,讓渭南市現代農業園區迅速發展到346個,白水蘋果、大荔冬棗、蒲城酥梨、臨渭葡萄等農産品,紛紛躋身“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50強,大荔黃花菜、華縣大蔥等12個農産品,通過國家地理標誌認證。

水定權,人定心,順民意

在岐山縣鳳鳴鎮四崖頭村,李沛林只要一有空就巡查他承包的機井。“如果不是産權改革,水定權,人定心,順民意,機井及配套設施或許早被人破壞了。”鎮水務站站長鄭宏讓説,原先鳳鳴鎮有300多眼機井,遭到破壞廢棄的就多達150多眼。那個時候,村民看著清水河裏流,就是到不了地頭,年年為用水發愁。

為解決“重建輕管”的問題,作為全國小型水利産權改革試點縣,岐山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管理”的原則,明晰産權,明確事權,將鎮上所有水利工程的所有權證、使用管理權證,頒發給産權人和經營管理人。“有了産權證,就有了責任。”鄭宏讓説,如果管不好水,農民澆不上地,那責任人就沒法向大家交代。

四崖頭村的4眼機井及配套設施,産權歸村裏所有,村上又將水利設施管護,承包給浙江商人李沛林。李沛林通過土地流轉,承包經營該村1000畝耕地,種植大棚蔬菜,機井及配套設施的日常管護就由他負責。如今,鳳鳴鎮新修的機井蓄水充沛,灌溉管網延伸到田間。李沛林的瓜果大棚規模經營,年年豐收……全鎮農田實現了“旱能灌、澇能排,旱澇保豐收”。

鳳翔縣范家寨鎮頁溝村,地處千山南麓,全村耕地2520畝,大多為山地,灌溉問題一直沒有解決。鳳翔被確定為陜西省水利産權改革試點縣後,依託新增糧食生産能力規劃項目,在該村5組新打機井2眼,埋設引水管道1.8公里,在山頂分別新建蓄水池2座,埋設灌溉管道5.8公里。工程建成後,産權劃歸頁溝村,村上與鳳翔縣世紀朝陽果業專業合作社達成工程租賃管理協議,由該合作社全權負責工程的經營管理,租期4年。兩年來,全村果園每年新增産量30萬公斤,新增農業産值180萬元。

岐山和鳳翔的試點,為陜西我省全面推進水利産權改革積累了經驗。記者從省水利廳獲悉,目前,全省産權明晰的水利工程有20余萬處,已頒發産權證的34961處。改制後的工程管理經費,原則上由工程産權所有者負責籌集,財政適當給予補助。2015年共落實工程管理經費2.77億元。

市場運作,微利經營,政府獎補

針對農村小水利有人建沒人管的問題,安康市漢陰縣通過市場化運作,發揮財政獎補作用,使越來越多的能人參與進來,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6月初的一天,漢陰縣澗池鎮,龍源公司總經理趙波山正在檢查水錶。“2011年以前,漢陰農村供水交給鎮村管理,因管理不精細,服務不到位,供水沒保證,群眾意見很大。”趙波山説,2012年,漢陰縣水利局率先在澗池鎮搞試點,經確權登記,將澗池集鎮供水價值400多萬元的供水設施,交由民營企業龍源公司經營,承包期30年。接管後,公司又出資300萬元,對集鎮500余戶供水管網進行改造,安裝卡式智慧水錶,逐戶建立用戶檔案,設立24小時服務熱線,還在水廠安裝了智慧監控設備。

服務優,供水好,群眾滿意度高,供水企業也因此日益壯大。如今,龍源公司從成立當初的7人增加到12人,管理的水廠也由1個增加到8個,供水服務範圍由一兩個村擴展到3個鄉鎮21個村50戶企業,共計6萬多人,經營收入由接管時的520元提高到去年100萬元,職工年收入3萬元以上,企業盈利20萬元,實現了群眾滿意、企業發展的以水養水良性迴圈。

據悉,漢陰縣還先後有振興、源泉等4家供水公司,承擔著雙乳、蒲溪、漩渦等5個鄉鎮的供水工程經營管理,縣政府實行“定補+獎勵”的辦法,每年拿出100萬元,用於民營供水公司的獎補,開創了農村供水新局面。

白河縣卡子鎮陳莊村韓吉祥,家有200畝茶園,因旱缺水産量産值一直不高,2014年“小農水”項目為該村新建1座塘壩、8座蓄水池,200畝茶園喝上了“小農水”,茶葉産量及效益大幅提高,也激發了當地群眾種植茶葉的積極性。目前,該村茶園面積發展到1000畝,增長了5倍,全村脫貧摘帽步伐明顯加快。

據了解,漢中市近年來把冬春農田水利建設作為公共財政投入重點,通過財政以獎代補、獎補結合,以及優惠貸款、財政貼息等方式,引導帶動社會資金加大對農田水利的投入。安康市則採取國家補助、地方配套、群眾自籌、社會融資等多種方式,加大農田水利建設。(記者 郭軍)

作者: 郭軍 責任編輯: 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