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執法過程直播也是對執法者的保護
2016-06-12 14:08:56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城管又上新聞了。
城管常上“頭條”。在搜索引擎裏,“某地城管打死人”形成了一個固定句型,還湊齊了一個方陣。當然,真假尚待甄別。
不過這次有所不同。鄭州市中原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做了件新鮮事:6月1日晚,例行巡查的城管隊員成了一場網路直播的主角。
巡查時,兩名隊員用手機將執法過程同步直播到網上,並配上了時間、地點以及必要的文字解説。
直播持續到次日淩晨。不到半天,中原區城管局的直播首秀收穫了24259次“讚”。在後來的一項網路調查裏,近500位投票者中超過85%表示支援。
網友HITMAN—47的點評很能代表歡迎的意見:“這才是文明執法、陽光執法、人性化執法,敢於曝光在群眾和媒體的監督下的執法行為才是發展的方向,希望所有的執法都能公開、陽光。”
關於網路直播執法過程的意義,中原區城管局副局長、大隊長張金坤表示,這“可以讓市民監督執法隊員,也可以讓市民了解城市管理的規則,讓執法過程真正公正、公開、公平。”
在過去,人們對部分城管的暴力執法感到憤怒,而很多城管隊員也有一肚子的委屈,他們其實也面臨著危險。
且不説轟動一時的瀋陽商販夏俊峰刺死城管案,就在兩個月前,同樣是在鄭州,一名男子持刀長時間謾罵威脅城管的視頻便在網路上流傳。那名男子光著上身、體格健壯,菜刀來回比劃,瞪著城管隊員威脅説要剁他的頭,還讓他小心妻兒的安全。
公開是執法者與民眾共同的防護層。在公開的直播中,極少有人敢那樣倡狂地揮舞著菜刀對抗執法。而民眾也得以看到城管執法中的細節,更加直觀地認識這個群體,理解他們並懂得如何在法治的框架內與之相處。
網上流傳的城管執法視頻往往劇烈晃動,充斥打罵,且重要資訊缺失。有趣的是,當執法者主動掌機、對準自己,鏡頭更加穩定清晰了。這像是一個隱喻,任何公權力的持有者,主動為自己的權力套上“緊箍”時,就更有可能避免成為民眾茶余飯後罵街的靶子。
但是也有聲音質疑這場網路直播。一種質疑聲是,它能成為一種持續的公權力的自我監督嗎?鏡頭掌握在執法者手中,如果某次執法中出現了衝突,誰能保證執法者不偏向“自家人”?
回應這個質疑,則需要我們理解,這次網路直播之所以會受到這樣的關注,正是在城管負面新聞頻發背景下,公眾對於資訊公開的巨大需求。公眾的“鏡頭”一直在場,如今執法者的“鏡頭”的出現,構成了一場公開的對話,有利於讓不在場的社會公眾更接近事實與真相,從而遠離片面與虛假。
執法者不是要依賴直播才能執法,直播只是接受監督和自我監督的一種手段,目的在於逐步建立起與民眾間的信任感和良性互動。
我們可以説,這是對去年年底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響應。這份《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層面首次對城市管理工作作出的全面部署。
還有一種質疑聲認為網路直播有其副作用。此次視頻直播中的店主見到直播中的景象和網友對違法佔道的批評,趕緊“不好意思”地表示會改正自己的違法行為。結果雖好,可網路直播中沒有馬賽克,有人認為不能隨便將人家曝光。
我注意到了直播中一個有意思的細節:在執法過程開始的第一時間,城管隊長便向違法佔道的商家大聲宣佈“本次執法行為通過網路平臺進行視頻直播”,並告知店主佔道行為違反城市管理相關條例。
這一句大聲的告知,便是執法者在法治方面的本能反應和必要程式,也顯示出了公開的另一個好處:執法者在每一個執法步驟中都處於被檢視的狀態,“偷工減料”或是權力濫用都將難以掩藏。
在這一場規模不大的網路直播中,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直播與否,而是直播作為一種公開,作為一種規範執法的嘗試,其促進權力約束、形成對話場域、培育社會信任的可能性。
公開更大的潛力將來自公權力主動回應社會需要的意識和能力。這次直播,便是中原區城管局主動為之。它告訴我們,當選擇直面看似複雜的問題和難以短時期內改變的生態時,“複雜”二字不能當作藉口。有改變的意願,才會有改變的行動。
你看,那該公開而不公開的事,會為這個社會累積多少因資訊不對稱而造成的風險?
作者: 胡寧 | 責任編輯: 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