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首頁> 媒體動態

[光明網]“撕書吼樓”現象凸顯著怎樣的訴求

2016-06-06 11:30:36  |  來源: 光明網

一年一度的高考來臨了。數天前眾多高中畢業生以“撕書吼樓”的方式鬧得沸沸颺颺,尤其是貴州省遵義市桐梓一中高三學生在教學樓上集體撕書照片引起的網路圍觀,一些高三開啟“人工降雪”、“六月飛雪”的網路視頻更是觸目驚心,以及廈門市教育局日前下發了《關於做好高三年學生心理疏導工作的通知》中對此現象的要求再次引發了網路熱議。

高考前後的考生們“撕書吼樓”集體現象不在少數,多年來就有發生,但現今越演越烈,這樣風俗化做法對高考生宣泄壓力、釋放包袱、緩解情緒到底有多大作用不得而知,但對心理排解、風氣蔓延、環境污染等的確不是恰當和合理的表達。教育主管部門提出的“各普通高中要嚴格規範管理,堅持正確的方式方法,科學開展高三年級心理疏導工作,切實提高高考(精品課)備考的心理疏導效果,杜絕簡單地通過組織學生撕書、吼樓等形式宣泄壓力。”,這種適時作出反映進行勸導式的管理,沒有不妥。而有些輿論及媒介指責把此作為“不尊重知識”、“文化暴力”、“心理病態”和“道德批判”,也顯得言過其實。

説到底,這樣現象級的事件頻發是青年學生的心理情緒減壓、模倣跟風好樂、尋求解放痛快的行為。這一跡象發生,意味著他們在此方面的缺失或失衡,如何加強引導高中畢業生的壓力排泄和心理疏導問題,應當引起教育主管部門和教育工作者的密切關注和高度重視。近些年來,高校大學生因心理健康問題觸發的事件屢見不鮮,如殺母、投毒、跳樓等事件的發生,無不讓人痛心疾首。更有調查顯示,超過40%大學新生在寢室人際交往中都有心理問題。大學生群體常見的環境適應問題、學業與目標反差問題、人際交往問題、戀愛與性問題、性格與情緒管理問題、擇業與理想差距問題所産生的心理病態緣由很多,也很廣,這與數年來甚至十多年來的日積月累所致,與中學、小學繼而幼兒園的學校教育狀況密不可分,與家庭環境和教育密切相關,與社會風氣和輿論緊密相連。

“撕書吼樓”現象中的“撕”、“吼”,“撕”開了教育從業者的思維和腦洞,“吼”出了青少年學生的心聲和所想。學業過程中特別是中小學階段如若配備專業指導老師和心理諮詢室、心理減壓室等場所及用具;如若教育主管部門的學生心理疏導重視不局限于“高三年級”的特殊群體和“高考前”的特定時段;如若家庭裏更加注重情感溝通、情緒發現、心理鬆綁、取捨懂得、言行控制等引導和教育;如若社會鼓勵提倡減壓減負、心理問題發現和幫扶或診治甚至心理危機干預等方面從大學向中小學延伸,為青少年成長提供更有利的外在環境,輿論導向更加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這根從小學到邁上社會青少年發展的鏈條中,每個階段的責任主體都應為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肩負起應有的義務,那麼這種“撕”和“吼”或許就減少了很多。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學業成績和考入高校層次,更不能將心理層面的問題拖一拖、讓一讓,交給大學和社會來幫扶和調理。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置前,這是大勢所趨。

高考前後的考生們“撕書”和“吼樓”不是表面現象,而是他們心理舒適與否的真實反映。撕去了考卷書本,吼亂了校園寧靜,也不會有太大的事。置他們的減壓的心理訴求而不顧,只是簡單處理,弱化對待,一笑了之,貽誤了發現和幫扶,那才是耽誤了他們順利完成求學和成功服務社會的大事。

 

 

作者: 淩曉明 責任編輯: 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