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首頁> 媒體動態

外媒稱"中國製造"不再意味著劣質:製造王國風向轉變

2016-05-30 14:34:14  |  來源: 參考消息網

  資料圖:中國製造的智慧手機

外媒稱,中國正出現一股消費者態度的革命。“中國製造”不再意味著廉價、劣質和落伍。受尊敬的中國品牌開始涌現,其中一些不僅在中國和其他地方追趕上了更知名的外國對手,甚至已開始超越它們。

據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5月22日報道,2011年,中國售出的智慧手機中70%都來自三大外國品牌:諾基亞、三星和蘋果。當時,國內的大量電子産品製造商和新興的國産品牌都被認為是廉價的倣冒品,品質低劣,不像壟斷市場的昂貴外國手機那樣具有社會認同感和地位。

“任何有自尊心的中國消費者都不會用本地品牌,”總部在上海的消費者調查公司China Skinny的創始人馬克·唐納這樣描繪當時的普遍心態。

而現在,過去了不到五年,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

“去年,中國銷量前十位的智慧手機有八個都是中國品牌,”唐納説:“華為和小米高居前列,本地品牌正迅速擠壓蘋果和三星兩大外國品牌。”

報道稱,今年,這一勢頭仍在繼續。中國本土的Oppo近來成為中國排名第二的最受歡迎智慧手機品牌,67%的增長足以使其超越蘋果手機。許多報道稱,全球十大智慧手機品牌中有7個都是中國品牌。其中華為現在不僅是中國頭號手機品牌,還是歐洲第二,全球第三大品牌。

據報道,中國品牌現在不再像幾年前那樣被輕視。麥肯錫諮詢公司最近的一份報告稱,假如品質和價格同等,62%的中國消費者現在更青睞國産品牌。“5年前,這個比例遠遠不到一半,”唐納説。

唐納認為,消費者態度的這種大變化主要有4個原因:

1、許多中國品牌大大提高了産品品質。

這是迄今為止轉變的最重要推動力:“中國製造”不再意味著劣質。最初中國生産商靠著低成本産品打開了世界市場,而現在他們也開始生産出一些最先進、尖端和高品質的産品,全世界消費者的態度也在相應地轉變。

2、中國消費者在國産品牌的社會認同感上也更加自信。

外國品牌在中國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物。洋品牌進入中國已經有幾十年,對年輕人來説,蘋果、星巴克等國際品牌在幫助他們炫耀財富方面的能力正在下降,只是生活中的常見部分,是眾多商品中可供選擇的之一。在一些高端中國品牌不再遜於外國同類産品的情況下,國際品牌曾經的地位正在迅速消失。蘋果公司在中國銷量的迅速下滑——今年已經下滑26%——就是一個例子。唐納説,中國消費者不再需要“用外國品牌來顯示自己有多酷。”

3、購買國産品牌日益被視為愛國行為。

中國人支援國産品牌以表示愛國心的做法也越來越多。

“人們感到有必要支援國産品牌,因為自己是中國人,”一名技術行業觀察人士科迪·趙(音)總結這種現象説。

一些重要的意見領袖開始把國産品牌推到前臺,對中國消費者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力。2012年12月,世界奢侈品協會調查發現,86%的中國消費者拒絕購買國産奢侈品,因為中國産品是廉價的代名詞。僅僅18個月之後,這個數字就降到了9%。

“在2011年的時候,只有31%的中國消費者願意支援國産貨,”唐納説:“一年後,這個數字就上升到了43%。這也反映了中國消費者成熟的速度之快。”

4、國産電影帶來了中國文化的復興

國産電影的發展對中國當代文化的推動起了巨大作用,就像好萊塢幫助推廣了星巴克、耐克等西方品牌一樣,中國電影也在通過其軟實力來推廣中國品牌。2012年,中國國産電影票房佔了總票房的47.6%,去年這一比例就增加到了62%,唐納説,這塑造了國民自豪感以及對中國的一切的青睞。

一些中國品牌對國內多元複雜的市場也更為了解,其銷售策略和産品特性也更能迎合國內需求。

報道稱,Oppo就是很好地利用本地定向市場行銷和技術創新的中國品牌的典範。該公司著力提高技術,比如充電5分鐘即可通話三小時,同時邀請南韓和中國明星代言,另外在網購還不普遍的小城市開設大量實體店,這些手段幫助其迅速成為中國第二大智慧手機品牌。

中國製造業王國的風向正在迅速改變,消費者態度也緊隨其後。以前是最快地生産出大量盡可能廉價的商品,現在則是注重品質、行銷技能和品牌形象。五年前,小米通過將自己定位為買不起蘋果和高端三星産品的人的替代選擇品,從而實現了品牌立足,而如今這一策略已經不再有效。

“他們也不再這麼説了,”趙説:“他們現在説‘我們很棒’。這是中國智慧手機業的一個新趨勢,就是高質和高價。”

“中國人一向對自己過去的成就感到驕傲,現在他們認識到‘嗨,我們其實真的是個很棒的國家,’”唐納説。(編譯/王笛青)

作者: 王笛青 責任編輯: 吳愛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