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不合理的職稱評定傷人
2016-04-19 15:34:27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不合理的職稱評定傷人
讓“論資排輩”或其他外部理由成為左右職稱評定的重要因素,本來可能十分純粹的學術風氣、和諧的同行關係也受到威脅,其於人心人性的消極影響,實在不可小覷。
《中國青年報》4月15日討論了“職稱的小船説翻就翻?”的話題,引發了周圍不少朋友的共鳴。作為躋身學術圈的一名青年,我平日對學術界評價機制問題也頗為關注。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關係到評定人學術權力的運用、資源的調配和被評定人學術水準的定性、地位的改變,對業內人士而言自然非常重要,但其中隱含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比如,在科研成果方面,高校和科研單位仍普遍存在一種“大躍進式”的比拼,對教師、科研人員甚至在校學生發表論文數量的渴求已近瘋狂,這種重量不重質、重發表論文的期刊級別而不重論文內容水準的評價機制,已經大大傷害了科研工作者的創新動力和信心,同時催生出一大批周邊的“地下産業”,如代寫代發論文有償服務等,由此造成學術內部的腐敗,甚至比有司濫用權力危害更大、影響更深遠。
至於要求被評定人必須參與或主持一定級別的項目和課題,則更有強人所難、強人所不必為之難的壞處。人文藝術與科學技術的學科差異常被人們所忽視,對不同學科和專業“一刀切”看似省事省心,其實標準根本難以統一,帶來的結果只能是引發更多的矛盾。很多人文學科研究並不依靠團隊合作、政府支援、資金投入來進行和完成,人文學者更為需要的是充裕的時間、寧靜的心態和深入的思考。再者,主持科研項目也不能與産出優異學術成果畫等號,只能反映主持者能夠寫出一份頗為吸引學術資源分配者、合乎時宜的“計劃書”,而對“計劃書”的過分看重,也透露出科研或學術作為一種“産業”潛藏的危機和痼疾。
《中國青年報》評論中稱,“不合理的職稱評定體系可能造成人才逆激勵”,對此我深感認同。事實上,在評定職稱的具體操作層面,限定名額和評聘分開也是不合理的。依照學術能力和水準評定職稱即行聘任,自然而且正常,但由於所謂名額的限制,讓“論資排輩”或其他外部理由成為左右職稱評定的重要因素,本來可能十分純粹的學術風氣、和諧的同行關係也受到威脅,其於人心人性的消極影響,實在不可小覷。
作者: 谷卿 | 責任編輯: 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