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首頁> 媒體動態

[廣州日報]外賣配送監管,需要“霹靂手段”

2016-04-13 15:22:20  |  來源: 廣州日報

原標題:外賣配送監管,需要“霹靂手段”

網路外賣近來“時運不濟”——生産環節的“黑餐廳”問題硝煙未散,配送環節又陷入了輿論漩渦。近日媒體報道,相比商家配送、平臺配送等正規軍,第三方配送才是外賣配送的真正主力,然而由於市場發展快、進入門檻低等原因,這些配送員成了不可控的雜牌軍。

他們會帶來哪些問題?擺在明面上的是服務——配送超時、食物串味、服務態度差等早已成為顧客投訴的熱點,也讓網路外賣招來無數板磚。而消費者看不見的還有安全隱憂。根據記者調查,為了節約成本,部分配送員所使用的保溫箱“年老色衰”,污漬遍佈,衛生狀況令人擔憂;更讓人“細思恐極”的是,從業者身份複雜,入職無需健康證明,一旦攜帶傳染病或在送餐途中出現食物污染,後果不堪設想!

從某種程度上説,外賣配送員是一個特殊的職業。他們要將美食從餐廳取出,經歷短則數分鐘、長達1小時的路途送至消費者手中,其間還要保證食物的衛生、安全、新鮮等。因此,外賣配送不同於普通的快遞,應屬於餐飲行業範疇,應當具備一定的從業許可和資質。

然而當前,第三方配送平臺“跑馬圈地”,為了搶佔市場而重速度輕服務,重規模輕品質。一方面,忽略“守門員”身份。以從業門檻而言,要從事外賣配送只需在平臺APP上輸入姓名、身份證號認證,不用1分鐘即可完成註冊開始搶單,成為一名“合格”的配送員——簡單快捷、來者不拒,真是零門檻!另一方面,沒有當好管理員。外賣配送也是一個技術活,然而平臺的線上培訓大都淪為擺設,線下培訓則主要是推銷裝備,幾乎不涉及業務培訓,對於組織鬆散的旗下員工那是一個大寫的放心!

此外,監管滯後也為行業亂象提供了氾濫空間。和此前熱議的“黑作坊”問題一樣,網路外賣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發展快、問題多,而監管仍未跟上時代的步伐,甚至誰來管、怎麼管都還是一個模糊地帶,亟需更多探索。

怎麼辦呢?從操作的角度來説,網際網路平臺可以發揮技術優勢把好準入關口,嚴守從業門檻、加強資質審核,在監管、培訓等環節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財力——這非常簡單,關鍵在於動力不足。所以,監管倒逼是必須的!一方面,專項行動應有雷霆萬鈞之勢。所謂安全重於泰山,外賣配送零門檻已經違法違規,直接威脅消費者的健康乃至安全,因此不妨通過專項行動予以整治,嚴加懲處,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行業平臺感受到泰山壓頂。

另一方面,探索常態監管。從業人員有資質不等於安全衛生,行業平臺加強管理不等於問題解決,應該説,外賣配送亂象只是網路外賣問題在配送環節的一個表現,解決也必須從全局下手。對此,部門監管、媒體監督、群眾投訴舉報要形成監管體系,形成監管常態。比如,上海食藥監局成立了專門的網上執法支隊,嘗試與電信、工商、公安等建立聯動平臺;有地方嘗試與網路平臺對接大數據,實現備案機制,建立信用監管體系;還有的暢通消費者投訴渠道,試水網路餐飲服務標簽追溯制度等等。

不管怎樣,網路外賣事關消費者切身利益,安全應是根本,守法應是底線,對其治理也要及早出手,不惜重拳。(夏振彬)

 

 

作者: 夏振彬 責任編輯: 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