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首頁> 媒體動態

[錢江晚報]説對不起的,不應該是老師

2016-04-11 10:25:30  |  來源: 錢江晚報

原標題:説對不起的,不應該是老師

一封言詞懇切、老師寫給學生的信點中了朋友圈裏的淚點。15年前,瀋陽八十三中楊老師帶的一個畢業班在高考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唯一的遺憾是一名女學生落榜了。老師將責任歸結為自己對學生關心不夠,用粗暴的方式傷害了她,導致她一蹶不振。字裏行間充滿著深深的自責。

這封信引發了社會關於老師職業道德好壞、教育模式成敗的討論。老師的一句“對不起”戳中了社會的痛點,老師在為過去的事情無法釋懷,我們這些當年的學生現在的家長則為相同的事焦慮。擔心孩子遭受不公正的對待,擔心原本就很狹窄的成長空間裏因為老師一句無心的話就毀掉了一個孩子的一生。

人生中有幾個關鍵步驟是非常清楚的,比如迷茫之時遇到了一個好老師,困頓之時遇到了一個知音。楊老師可能算不上是個完美的老師,但他無疑是個願意為學生付出的好老師,楊老師只是用特別的方式幹了一件所有的老師都會幹的事,用成績來衡量付出和回報,這才是問題的由來。人原本就是多種多樣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長,而教育的最大問題是抹去個體的色彩,把每個學生往一個模子上套。人也有各種不同的性格,有的外向平和,有的內向敏感,一句話對這個學生也許構不成什麼傷害,但對另一個學生也許就能構成巨大的傷害,而教育則將每個學生都當成同樣的個體。在成績面前,個體差異不重要;在應試教育的框架裏,性格愛好也成了可有可無的問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成績好的受嘉獎,不吝榮譽;差的被排斥,被遺忘在角落。在分數面前,差別只有分數,而沒有個體。正是這種巨大的落差下,一些學生放棄自己,迷失了方向。這種傷害與其説是老師的幾句話帶來的,不如説是教育本身帶來的。

所以我們實在沒有辦法苛責老師,當整個社會都在用唯一標準衡量學生的好與壞時,不可能指望一兩個老師通過自己的職業道德完成個性化教育這樣的使命。老師可以給同學溫暖,但他再怎麼給也無法填平個體差異和流水線化教育的鴻溝,他也無法用言語上的關懷來取代制度上的冷漠。在崇尚師道精神的古代尚且出了范進中舉這樣的笑話,可見光講道德是解決不了什麼問題的。好的老師與好的制度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有百花齊放的教育制度,自然就會有擅于發現的好老師,大家都擠高考的獨木橋,自然分數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

老師的這篇懺悔信充滿著自責和反思,但他仍然沒有脫出應試教育的窠臼,把轉變人生的希望僅僅放在一場考試上,也沒能搞明白為什麼社會對教育會有這麼多抱怨。其實教育最大的責任並不是讓學生一個個都考出好成績,而是讓學生能夠做好他自己,光有學歷和文憑是解決不了人存在的問題的。

 

 

作者: 高路 責任編輯: 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