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重啟新股發行 輿論熱議大盤走勢
2015-11-11 09:34:38 | 來源: 人民網-輿情頻道
一、輿情綜述
本期,證監會重啟新股發行,讓輿情熱度已恢復常態的股市話題再度升溫。此外,輿論特別關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有關金融行業的新提法,而其中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出臺,也給保險業帶來機會。金融反腐方面,媒體曝出農行行長被帶走配合調查及降職的消息,巡視組或將在銀行業掀起風暴。
二、熱點解析
1.證監會重啟新股發行 輿論熱議大盤走勢
11月6日,中國證監會宣佈將重啟新股發行。前期暫緩發行的28家公司IPO將按照現行規則依次啟動,預計在兩周左右的時間將率先發行10家企業,剩餘18家年內重啟。
本次新股發行再度啟動的同時伴隨著發行制度的調整,主要變化包括以下三點:一是取消新股申購預先繳款;二是網上投資者通過證券交易系統按市值申購;三是小盤股直接定價發行。
【輿論觀點】媒體普遍關心重啟新股發行對二級市場影響,證券類媒體特別強調IPO重啟利好大盤。《中國證券報》援引業內人士觀點,認為IPO重啟是穩定和修復市場的重要一步,有助於促進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對A股走勢影響中性偏正面。《上海證券報》認為,當前A股市場已回到正常狀態,此時恢復新股發行必要、適當。
對於新股發行機制將取消網上網下申購預繳款,業內人士傾向於認為,由於打新資金成本將大幅下降,申購者增加,將直接導致中簽率下降,打新的收益也會減少。同時,在取消全額預繳申購資金的規定後,凍結資金規模將顯著下降,貨幣市場受到的衝擊將大幅降低。
網民對重啟新股發行的看法較為分化。支援者認為,這意味著大量資金入場,“賺錢的機會來了”、“只管逢低買進”;監管層不會在市場仍在危機中時重啟IPO,所以重啟的消息不應視作利空。反對者則認為,“重啟IPO是重磅利空”;現在重啟IPO為時尚早,將給下跌埋下伏筆:“每次IPO重啟都是一波韭菜催化劑”。
【輿情解讀】證監會宣佈重啟新股發行當日,新聞網站的報道及轉載量即超過2700篇次,而此話題在微信公眾平臺上的傳播量更是超過網站,達到3100篇次。11月7日,新聞網站的相關報道量達到4000篇,而此消息在微信平臺的傳播量則小幅下降,或與新聞網站踴躍轉載傳統媒體報道相關。
經過4個月的沉寂,新股發行再次引發輿論對股市的興趣。A股在經歷大跌、清理配資和嚴查市場操縱等波動後,日漸回歸正常軌道。儘管官方媒體和諸多分析師高調唱多,但從網民中較為分散的觀點可以看出,個人投資者對大盤是否已真正企穩尚存疑慮。
2.十三五規劃佈局金融業 要求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效率
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正式發佈。在金融領域,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發展普惠金融,著力加強對中小微企業、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金融服務;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規範發展網際網路金融;防止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等要求,引起媒體關注。
【輿論觀點】《建議》提出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引起業界對目前經濟下行背景下金融業作用的格外關注。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加快我國金融業發展既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也是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對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具有重要意義。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在當前資金供給總體比較充裕的背景下,不少企業仍在喊融資難、融資貴,與經濟下行期商業銀行風險偏好下降有關,同時也反映出我國金融供給結構失衡,資金難以流到小微企業、三農等薄弱環節。
值得注意的是,網際網路金融首次被寫入中央五年規劃。經濟學者余豐慧特別強調了“規範發展網際網路金融”寫入十三五規劃建議稿的意義,認為這“意味著網際網路金融作為經濟金融的一種新業態、新種類、新概念、新分支被正式確立下來了。”P2P網貸界人士認為《建議》給予網際網路金融明確的方向和強烈的信心,行業發展前景積極樂觀。
受話題的專業性所限,公眾在網路上對十三五金融改革話題的討論比較冷清,微網志中原創評論很少;微信公眾平臺也以介紹《建議》的重點內容為主,並對網際網路金融從草根到躋身國家級規劃的歷程給予了特別關注。
【輿情解讀】有關金融業與《建議》的報道和轉載數量在本期內持續走高,並於11月4日達到峰值8800篇次。中央與各省黨報、四大證券報和財經類媒體分別從各自角度傳播、評價《建議》的相關內容。主流輿論傾向認為,雖然中國經濟在調整過程中的確面臨下行壓力,但長期增長潛力仍然存在,隨著金融管理制度和監管規則不斷完善,金融市場將更加健康。
3.媒體稱農行行長被降處級金融反腐或成常態
11月2日,媒體引用匿名消息源稱,中國農業銀行行長張雲被中央巡視組帶走協助調查,或與農行原副行長楊琨檢舉有關。11月3日,張雲回到其在北京的辦公室。有關部門已向農行下發了有關張雲的行政處分通知,撤銷張雲黨內職務,降職為正處級別。
【輿論觀點】此事件是巡視組大規模進入金融系統後曝出的第一個重大負面新聞,業界著重解讀了此事件的標誌性意義。《中國産經新聞》刊發評論《金融反腐最終應落在制度建設上》,認為張雲的案發似乎正預示著一場波及範圍廣泛的金融業反腐風暴即將拉開序幕。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劉俊海教授評論,如果説過去一段時間放鬆了對資本市場的監管,那麼現在出現了新的拐點,金融反腐將成為常態。
張雲被降職事件讓網民驚呼風暴在銀行系統爆發。新浪財經設計了關於《傳農行行長張雲被帶走協助調查》的網路民調,在逾7.6萬的投票者中,91.3%的參與者認為金融領域的腐敗現象嚴重,僅有1.4%的人選擇“不嚴重”,餘下7.3%的人認為“不好説”。此外,約八成網民認為中央巡視組全面入駐金融業會釣出“大魚”。
【輿情解讀】媒體對農行行長被調查的報道高峰出現在11月2日、3日,相關輿情隨後出現回落。本期內,農行官方未對此作出任何評論,引起網民疑問,作為上市公司的農行為什麼不發公告?此事件由於涉及金融反腐、國企、巡視等輿論熱點,預計很難就此平息。隨著巡視工作的推進,類似話題會繼續升溫。涉事機構應盡可能響應公眾的關切,主動提供準確、及時的資訊,這也有助於緩解不實消息流傳給企業聲譽造成的不利影響。
4.全面二孩有待政策跟進 保險理財借勢行銷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幫扶存在特殊困難的計劃生育家庭。注重家庭發展。《建議》中,“全面放開二孩”的新政備受保險業關注。有保險公司已經火速推出“二胎險”。
【輿論觀點】放開二胎對社會保險的影響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中國勞動保障報》11月6日刊文《“全面二孩”給社會保險帶來什麼》,指出“全面二孩”政策從長期來看有利於改善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該報還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用“生育保險説你好,醫療保險皺皺眉,養老保險微笑不語”概括二孩政策對社保基金的影響。《新京報》引用人社部專家看法,認為二孩政策雖必然會造成生育保險基金支出的增加,但總體可以承受。對於社保基金的可持續性來説,全面實施二孩政策利遠大於弊。
保險業人士認為,二胎放開會在長線增加少兒保險、教育保險、意外險等險種的銷量,對保險業將是利好。險企工作人員也認為,多生一個孩子,家庭就需要多一份保障,因此新政有望整體帶動家庭保險的投保。
自媒體中,在二孩時代如何規劃家庭保險與理財成為熱點話題。多家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通過微網志、微信公眾號支招,呼籲準備生二胎的家庭做好財務方面的準備。微信平臺上,一篇題為《二孩養育成本高達百萬家庭理財保險雙管齊下》的文章被大量傳播,反映出金融行業隨新聞熱點調整行銷策略的應變能力。
【輿情解讀】整體而言,媒體和公眾輿論場對開放二孩的態度較為積極,但仍對如何化解家庭生養二胎的高成本有較多顧慮。雖然生育保險基金的結余基本能夠承受“全面二孩”政策帶來的支出上升,與“全面二孩”相關的配套政策應及時跟上的呼籲仍然成為從黨報到網民共識。
對於保險行業而言,全面放開二胎無疑意味著商機。網際網路保險機構已經快速反應,借勢行銷。相比之下,險企對母嬰保險産品的推廣攻勢則相對溫和。保險業不應輕視人口政策變化所帶來的輿論環境調整,以及與之伴生的新型産品推廣窗口期。
作者: 董晉之 | 責任編輯: 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