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首頁> 記者風采

新疆人民廣播電臺 黃曉燕

2015-08-26 10:27:57  |  來源: 中國記協網

    黃曉燕,女,漢族,1980年11月生,新疆塔城人,1997年9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現任新疆人民廣播電臺929頻率策劃監製、主持人。

黃曉燕始終不忘媒體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汶川地震後,她參與策劃主持了大型抗震救災義演“我們都是一家人”公益活動,現場募集善款175萬元,創下了新疆同類活動中的最高紀錄。舟曲特大泥石流發生後,她與同事策劃發起了“祈福舟曲心手相連”大型公益活動,新疆電臺FM929全天10小時的滾動直播,100多位志願者、20多輛愛心車輛、7處覆蓋首府主城區的愛心接力點、5000多張社會各界簽名的祈福卡,1000多方飄動在首府大小車輛上的黃手帕,昭示了一個媒體人應盡的社會責任。2010年高考期間,她帶領團隊策劃發起了主題為“一切為了高考”929特別活動,為高考路上的學子提供交通便利,929直播間儼然成為了臨時的“高考訊息指揮部”,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幾年來,她參與策劃主持的《為地震災區人民獻愛心》、《尋找拾金不昧好心人》、《嫣然天使基金新疆行》、《五星紅旗高高飄揚》等特別節目和全國多個城市電臺、經濟電臺、私家車電臺聯動直播,讓新疆的聲音傳遍祖國四方,讓公益的腳步遍及神州大地,有力的傳播了社會的正能量。

獲獎情況:

2007年榮獲全國經濟電臺社教類節目三等獎;

2007年榮獲全國經濟電臺社教類節目三等獎;

2008年榮獲新疆電視文藝一等獎;

2009年榮獲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民生節目一等獎;

2009年榮獲新疆廣播電視節目一等獎;

2010年榮獲中國廣播電視創優新聞類節目三等獎;

2010年榮獲中國廣播電視文藝類一等獎。

 

“婚禮不許笑、葬禮不許哭”,你聽説過這樣的事嗎?近幾年,在新疆南疆一些地方的婚禮上,唱歌跳舞不見了,歡聲笑語沒有了,宗教極端思想,就像黑色的毒瘤,正在滲透著新疆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

一場特殊的集體婚禮玉素普江是新疆英吉沙縣的一名維吾爾族小夥,2014年年初,他準備和女朋友結婚,可女方的家長卻説:我們要舉行“伊斯蘭式”的婚禮。他們所謂的“伊斯蘭式”就是不讓唱歌、跳舞,不讓吹嗩吶、打手鼓。這種沒有幸福場面的沉默婚禮玉素普江不能接受。我問他:“你準備妥協麼?”他搖搖頭説:“這不叫婚禮,我寧可不結婚了。”

這次採訪深深觸痛了我,宗教極端主義宣揚穆斯林孩子不能學漢語、結婚可以不用領證、不能使用政府頒發的各種證件。他們正在試圖用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蒙蔽人心,進而達到與我們政治和文化上的對立。為此,新疆開展了以現代文化為引領的一系列文化活動,倡導文明的生活方式,從思想上引領群眾,爭奪人心。於是就有了一場場“塔克拉瑪幹的婚禮”。

2014年4月,我隨著婚禮採訪組深入南疆四地州,行程13000多公里,最遠的地方要坐9個小時的中巴和馬車,幾乎到了中國的最西部。説實話,在新疆南疆地區採訪,危險和困難是並存的。同時,婚禮推行也遇到障礙。自然報名的只有兩對新人。採訪後我了解到:很多人都認為,如果參加了這樣的婚禮,會被村裏笑話,沒臉見人。

經過一次次登門拜訪、一次次推心置腹的勸説,2014年5月1日,第一場集體婚禮在沙雅縣開啟,當時只有15對新人參加。隨著宣傳報道力度的不斷深入,活動影響也越來越大,以前不敢報名的新人主動報名了,受到極端宗教思想影響較大的父母們通過看新聞,態度也轉變了。

在墨玉縣,有100多名“的哥”志願為66對新人們免費服務;在麥蓋提專場,12位化粧師為99個新娘免費化粧。一家照相館的老闆依明·托帕,主動提出為99對新人免費沖洗一張30寸的婚紗照。我問他:您平時沖洗一張這樣的照片多少錢?他説:70塊錢。我又問:您為什麼會做出這麼大的支援呢?他説:“我們這兒好久都沒這麼熱鬧的婚禮了,我一定支援!”在皮山縣,一開始反對女兒參加集體婚禮的宗教人士買買提依看到女兒穿著美麗的婚紗幸福地出嫁時,使勁地鼓掌,他的老伴不斷地擦著眼淚。

就這樣,一場、兩場、三場,直到第七場、第八場。麥蓋提縣的集體婚禮採用了網路直播的方式,99對新人在短短的一小時內收到了來自全國網友祝福資訊20多萬條。一時間,有關“塔克拉瑪幹的婚禮”的消息在各大媒體報道著、轉載著。讓不了解新疆的、甚至對新疆有誤解的外地人,進一步走進了新疆!我想,這是我們做記者的收穫。

一位我敬愛的維吾爾族媽媽

我採訪過的一位75歲老人,她帶給我難以言表的感動。2011年,在紐約曼哈頓時報廣場大螢幕上播放的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中,出現了一位普通的維吾爾族老人——來自新疆阿勒泰的感動中國人物、愛心媽媽阿尼帕。她先後收養了維吾爾族、漢族、回族、哈薩克族四個民族的10個孤兒。初次採訪她的記憶依然那麼清晰。那天,阿尼帕媽媽不願意接待我。原來,她家的事被記者報道後,19個兒女的身份一夜之間被曝光了。誰是親生的,誰是收養的,誰又是哪個民族的?而多少年來,這些孩子們根本就沒有“收養”這個概念。所以,阿尼帕媽媽變的沉默了。當我第二次來到老人家中的時候,我對阿尼帕媽媽提出了一個小小請求:能不能請您給我編一個漂亮的辮子?媽媽竟然答應了。坐在夕陽下的院子裏,我感受著媽媽輕輕的撫摸,我頓時有種説不出的感受,幸福的眼淚順勢而下。之後,媽媽對我也沒了隔閡,留我吃晚飯,讓我住炕頭,這一住就是三天,她給我講了那麼多她和孩子們的故事,我收穫了一篇沉甸甸的報道,更收穫了一位大愛母親的感動故事。

真愛無價,大愛無疆!我們的新聞播出後,以阿尼帕媽媽為原型的電影《真愛》,2014年5月,在全國公映,好評如潮。用一句維吾爾族諺語來形容就是:好人走過的地方,後面開滿了鮮花。通過採訪我感到:阿尼帕媽媽身上體現出的就是在新疆最重要的社會情感:民族團結!也正如習總書記説的那樣: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一次次新聞採訪結束了,我在思考著,到底是什麼在不斷地感動著我、撞擊著我的心靈?那就是真心、真愛、真情。是塔克拉瑪幹婚禮上的一對對新人的純真,是阿尼帕媽媽真情流淌的胸懷,更是新疆這祖國六分之一國土上不斷前進的力量!如果你問我作為一名記者最大的使命是什麼?我覺得:不論是大漠戈壁,還是酷暑嚴寒,我們都會行走在新疆大地上,去發現、去收穫、去報道那些鮮活的新疆故事,那些我們一定要傳播出去的新疆正能量!因為,我們的名字叫記者,我們的使命在前方!

作者: 責任編輯: 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