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 舒均
2015-08-05 08:49:01 | 來源: 中國記協網
從業14年,我採訪過許許多多的新聞故事,但是有兩個故事一直讓我銘記在心。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2010年2月20日,農曆正月初七,一名讀者打來求助電話説:10天前,在河南高速公路上發生一起交通事故,哥哥一家五口不幸遇難。事故處理和善後工作遇到困難,他希望家鄉媒體能夠幫助。
老實説,我當時曾有過猶豫:這樣一起車禍,一個求助,時效性差,又發生在外地,有沒有必要遠赴河南採訪?想到讀者在電話中的無助,我還是決定前往採訪。
這個打求助電話的人,就是後來的“信義兄弟”孫東林。在河南,我詳細採訪車禍發生過程,協助他跑有關部門處理善後事宜。
隨著採訪的深入,我心底産生了一個疑問:車禍發生在大年二十九的深夜,哥哥孫水林為何要冒著紛飛大雪開車奔赴武漢?汽車後備箱裏為何又帶有26萬元現金?孫東林的回答,讓我肅然起敬——原來,當建築老闆20年來,兄弟倆有一條不成文的約定:每年年三十前,無論多困難,都要結清農民工一年的工錢。孫水林帶著26萬元現金,深夜冒雪趕路,正是為了這個承諾。
這讓我深受感動,那幾年,每到年底,農民工被老闆欠薪的事情屢見報端,孫東林、孫水林兄弟倆的做法,讓人感到特別的意外。
更讓人感動的是,在哥哥孫水林一家五口遇難,後事尚沒有辦理的情況下,弟弟孫東林毅然決定接力送薪,幫死去的哥哥給農民工發工錢。
更讓人震撼的是,當孫東林準備給農民工發錢時,他發現哥哥記工錢的賬本在車禍中不見了,於是他又決定,讓農民工憑著良心領工錢,大家説多少錢,他就發多少錢。孫東林手頭的現金不夠,他年邁的母親得知,還拿出了自己壓箱底的1萬多元的養命錢。在年三十前,30多萬元工錢,一分不欠的發到農民工手上。
這就是“信義兄弟”接力送薪的故事。報道時,我們沒有報道車禍的慘烈,善後處理的困難,而是突出傳播兄弟倆“新年不欠舊年帳”“今生不欠來生債”的信念和義舉,感動千千萬萬讀者。孫東林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道德模範、2010年感動中國人物等榮譽稱號,這組系列報道也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至今,由孫東林拿出社會各界捐岀的200多萬元善款發起和成立的農民工幫扶基金會仍在溫暖著農民工兄弟!
第二個故事,同樣來源於一個求助電話。
易勤是一位女老闆,帶著12名智障工人開辦了一家食品廠。辦廠8年,她賣掉一套房,又抵押一套房,虧了七八十萬,只為留下這些智障工人。她既當老闆,也當媽媽,硬是把這些智障工人培養成生産線上的好手,食品廠連年獲得“食品安全生産示範企業”稱號。一位智障工人的家屬打來求助電話,希望記者能夠幫助處於困難中的易勤和她的工廠。
在初步採訪後,我們發現:在易勤和智障員工們所組成的這個小廠裏,蘊含著一股大愛的精神力量:一是易勤對智障工人不離不棄的堅守,給殘疾人以完全平等的生命尊嚴;二是她對産品品質的堅守,體現出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易勤的這兩種堅守,體現著武漢人的一種犟勁,我們親切地稱她為“犟媽”。
要讓這種閃亮的倔強和堅守,走出廠房、廣為傳播,記者就必須先走進廠房、深入挖掘。隨後,我們到這家工廠蹲點採訪半個多月,與易勤和她的智障工人們同吃同住同勞動,體驗他們的生活,感受他們的艱辛,觸摸他們的內心。最終,助殘“犟媽”的故事在《楚天都市報》首發並持續報道,央視《新聞聯播》連續3天兩次頭條、兩次配短評播出,易勤的事跡感動了荊楚大地,傳播到大江南北。易勤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工廠也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愛與支援,現在不僅建立了現代化的生産線,工廠的發展也逐步走上正軌。
兩個新聞故事,讓我感受到同一個道理: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平凡的人,他們堅守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作為新聞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基層一線和群眾生活,細心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傳播社會正能量,為實現中國夢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這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也是時代的召喚和迴響!
作者: | 責任編輯: 曾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