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求職面面觀:一線城市居不易 二三本生遇瓶頸?
2015-07-16 10:29:47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進入7月,全國高校相繼迎來畢業生離校的最後期限,今年全國高校有749萬畢業生,再創新高。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加、求職人數攀升的背景下,應屆生如何求生存?以往受青睞的一線城市吸引力是否依舊?這些問題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生存壓力大 一線城市吸引力下降?
一直以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都頗受高校畢業生青睞,但隨著生活成本攀升、戶籍制度收緊,“留下”的難度越來越大,北上廣深的吸引力似乎也在下降。
清華大學今年3月份公佈的數據顯示,該校畢業生京外就業率連續三年突破50%,2015屆畢業生選擇京外就業的人數還會增加。而十年前,80%左右的清華畢業生選擇留在北京。上海市教委6月公佈的統計數據也顯示,今年非上海生源離滬就業的畢業生比以往有所上升,預計將超過20%。
“在北京的生存壓力太大,首先是戶口難解決,同班的9名非京籍同學中,今年只有2名解決了北京戶口。我基本沒在北京求職就決定回老家鄭州了。”畢業于首都師範大學外語學院的研究生李筱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像李筱這樣的應屆生並不在少數,今年5月,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務中心聯合騰訊發佈的《2015中國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查報告》顯示,48.8%的被調查者希望去省會城市和二線城市工作,25.5%願意去地級市工作,14%願意去直轄市工作。
另外,一線城市近年來飛漲的房價也讓不少大學生“望而卻步”。以北京為例,有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價已經達到29222元/平方米。“房價貴、消費高,即便在北京的收入高,但整體生活品質並不高。”李筱對記者表示,三年前懷著對首都的嚮往來到這裡求學,三年後北京對自己的吸引力已經大打折扣。
與此同時,大批走進一線城市求職的應屆生也面臨巨大生活壓力。今年剛從浙江某高校傳媒專業畢業的宋鑫幾個月前在北京某電視臺謀到了一份實習工作,她對記者説,現在每個月1500元的房租已經讓她這個收入不高的新“北漂”承受不小經濟負擔。
學校定位不清 二三本院校生遇就業瓶頸?
“我走了一圈,發現沒什麼適合的工作,一份簡歷也沒投,準備撤了。”剛剛從一場招聘會走出來的李琦對記者説,“我的畢業學校一般,在河北一所高校讀的工科,是個三本。”
與李琦境況相似的學生並不在少數,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近期北京一些招聘專場上,有很多非重點院校的應屆畢業生仍在求職,佔據了未就業學生群體中相當一部分。
畢業于天津某三本院校會計專業的周曉曉就對記者表示,在大學階段,學校設置的課程實用性不強,在求職過程中發現自己面臨“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一方面畢業院校不如名校本科生具有競爭力,另一方面,在實操領域,自己的技能也不如一些大中專院校的學生。
“學校開設的一些課程都是偏理論的,作為一名會計專業的學生,點鈔、操作計算器等最基本的職業技能還不如專科生。”周曉曉説。
“二三本院校畢業生長期以來都是學生中就業最難的群體”,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強調,這些院校本身應當培養應用技術人才,但是很多學校的辦學定位存在偏差,認為培養應用技術人才是“低人一等”,培養學術型人才就“高人一等”。
“學校本身定位不清晰,導致人才培養和課程設置偏離社會需求,學生畢業後雖然有了本科學歷,但是就業競爭力很弱。” 熊丙奇強調,目前這些高校的當務之急是回歸學校本身定位,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熊丙奇指出,除學校培養模式存在問題,有些學生自己設定的目標過高也會導致就業不成功。此外,有一些二三本院校學生完全以考研為目標進行大學期間學習,一旦考研失利,再進入到求職市場,其競爭力就要弱很多。
求職招聘兩難 供需雙方需互做調整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今年3月表示,今年城鎮新成長勞動力約1500萬,除749萬高校畢業生外,還有中專、技校和初高中畢業後不再繼續升學的學生,以及需要轉移就業的農村富餘勞動力。
“總量壓力仍然非常巨大,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尹蔚民指出,在經濟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産業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今年就業形勢將更加複雜、嚴峻。
熊丙奇分析稱,從整體就業形勢來看,若國家能夠創造更多有效崗位需求,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就能得到一定改善。因此,從政策層面看,國家需要改善就業環境,給學生創造更良好、公平的就業空間,但學生自身也要在現有的就業環境下調整就業目標,提高競爭力。
熊丙奇還認為,針對學生離校未就業情況要區別對待,學生在畢業前因忙於畢業論文等原因沒找到工作屬於正常現象,根據以往教育部統計數據,畢業半年後學生的就業率會提升約20個百分點,但長期處於待業狀態的學生則要檢查自身整體素質及心態是否存在問題。
實際上,一邊是畢業生苦苦奔走于求職路上,另一邊則是,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面臨“招人難”困境。
長期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趙琳日前對記者感慨稱,企業現在也面臨招不來人的問題。以其所在的一家中型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為例,通常職能崗位給本科生提供的月薪在3000到4000元之間,研究生比本科生高500到1000元,但招聘過程中發現這一薪資水準仍不能達到一些應屆生的預期,特別是一些研究生對薪資要求過高,企業難以滿足。
熊丙奇認為,“求職難”、“招聘難”從表面上看是資訊不對稱問題,但其核心是學生的能力、求職目標與用人單位待遇存在差距。
熊丙奇強調,一方面,學生本身要對自己的能力有準確認知,調整職業定位和規劃,另一方面,企業不應當因存在“就業難”現象就壓低待遇,要適當提高人力資源成本,同時也要考慮到企業本身提供給學生的發展空間究竟有多大,求職者與用人方都需要彼此調整,實現供需對接。(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記者 張尼)
作者: 張尼 | 責任編輯: 曾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