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首頁> 記者風采

西寧電視臺 劉鶯

2015-04-20 08:25:47  |  來源: 新華網

劉鶯,西寧廣播電視臺生活頻道主持人

四年前,大學畢業的我到電視臺實習,和一個也剛到臺裏不久的年輕記者搭檔,因為之前和很多老記者搭檔過,所以並沒有特別注意這個貌不驚人的小姑娘。真正覺得她很特別,是在兩個月後的一次採訪中。那一次,我發現她的稿件裏總是有很多在我看來不算是新聞的新聞,以至於我不願意出這樣的新聞現場。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新聞稿件裏總是離不開小區物業的失責事件、路口紅綠燈的損壞、住戶家冬天暖氣不熱冷如冰窖、路面下水井蓋無故丟失等等話題,她的稿子看似簡單卻最辛苦,每一個類似的新聞現場她都要追本溯源,一定要找出個所以然來,比如,路燈壞了多久,什麼時候能修,什麼時候能夠恢復正常,她都要落實個一清二楚。我問她,別人的稿件裏有很多新奇有趣的內容,雖然每月數量不多,但是少而精,拿了A稿還有獎勵。你的新聞稿就像一本本永遠都説不完的流水賬,什麼時候才有機會拿A稿。她説,我就希望我的稿子能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解決老百姓的困難。所以,到今天她也沒拿到幾篇A稿。 她叫淩曉娟,是西寧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的記者。

兩年前我做美食節目,去了一戶做酸奶的老人家裏。老人今年60多歲,從他父親那輩開始做酸奶,最早的酸奶店就開在老西寧城的東城門下。從父輩開始賣酸奶,這家人吃了很多苦,起初酸奶生意也並不是很好做,等酸奶生意漸漸有起色後,一直傳到他手裏,已經過了幾十年。現在老人又把這門手藝傳給了自己的兒子。雖然老人身體還算硬朗,但是每天堅持做兩三千碗的酸奶對老人來説還是一項相當辛苦的重體力勞動。我問他,現在西寧市有這麼多做酸奶的大廠子,你為什麼還要堅持手工做酸奶,大同小異的酸奶有什麼值得你這麼堅守。老人説,做了一輩子的酸奶,還是最喜歡這件事,真正西寧的老味道就是這樣的酸奶,不管今後西寧有多少傢具有規模的酸奶廠,他還是要讓家人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他要讓以後的人們都能喝到西寧的老酸奶,這是味覺的記憶。他叫馬德祿,是西寧德祿酸奶的第二代繼承人。之前的美食節目中請了一個小姑娘做搭檔,姑娘有一雙總是閃著光的眼睛。

一天中午,姑娘搬了一幅裝裱好的畫作到辦公室,圖畫裏的小孩子很抽象,身邊的天空、白雲、花朵也不是我們經常能看到的畫作展現方式,很抽象卻又很奇特。這是她一個月前就預訂好的畫,畫的作者是一名自閉症兒童,這是他最後的畫作,因為病情嚴重,以後都不能畫畫了。這幅畫的價格是她工資的十分之一,她掙的不多,但是每個月的工資裏總會出現類似的支出,我問過她為什麼不為自己添置幾件新衣服或者化粧品。她説,她買的是一份內心的寧靜,雖然力量有限,但是每幫助一個人,她都覺得是種簡單的快樂。

她叫柯超,是西寧廣播電視臺廣播主持人。去年央視四套《遠方的家》攝製組來西寧,攝製組中有兩位老攝像,常年在外的拍攝工作已經把他們曬出了黝黑的皮膚。兩位攝像都是東北人,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我對他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敬業”,隨行的箱子裏裝有40盤錄影帶,平均每天的拍攝時間都在十個小時以上,三四十斤的錄影機從肩膀上取下來的時候,兩個人不約而同地都是一張齜牙咧嘴的臉。幾十年的攝像工作,讓兩個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職業病,我有點吃驚,為了幾秒的畫面,兩個人總會從不同角度拍攝十幾分鐘甚至幾十分鐘。一次拍攝間隙,我聽見兩人的談話。年紀稍長一些的老攝像説,他已經一年多沒見過自己的女兒了,他特別想參加一次女兒的家長會,帶女兒來北京好好玩幾天。另外一個攝像老師説,他最想的就是媳婦和家裏養的幾隻狗。我問他們,為什麼想女兒想老婆都不回家。他們説,來北京是他們年輕時候的夢想,央視的一位男主播就是他們大學時候的宿舍舍友,説起這些的時候他們很是自豪,稱那位男主播為鐵哥們。回了家也許不能再從事這個職業,也許還可以但肯定找不到在央視這種拼命的感覺。這二十幾年他們跑遍了祖國的角角落落,可就是沒有跑到自己家門口,看看心愛的人。現在他們還租住在五環以外,甚至更遠的地方,每天早晨四五點就要起床上班。

北漂了幾十年,他們把青春和夢想留在這座有著幾千萬人口的城市。這裡有他們的夢想、有淚水、有歡樂也有孤獨。他們一個叫劉先河,一個叫王景義,是央視四套《遠方的家》欄目組攝像。我曾經講起過這些人的故事,有的人覺得他們過於平凡,在我們的身邊隨處可見。也許這樣的人就在你的身邊,他是你的愛人、是你的兒女、是你的朋友、是你出門辦事接觸過的人、是你每天早晨上班擦身而過的人。

每一個城市都有這些人,他們是無數平凡崗位中的一員,這些人不計較得失、不計名利,他們熱愛生活更熱愛自己的工作。可能並沒有做出什麼值得稱道的事情,也稱不上是這個行業的佼佼者,甚至各種年終表彰大會上都不會看見他們的名字,可是他們懂得堅守,知道付出,不輕言放棄。也許你我並不認識他們,但是因為他們的付出,才有我們更美好的生活。這樣的人很平凡、很渺小,但是一個行業必須有這樣的人,有一批這樣的人,我們才可以走得更遠、走得更好。

作者: 責任編輯: 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