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首頁> 記者風采

河北電視臺 蘇明山

發佈時間: 2015-02-25 09:34:51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郭天虎

 

蘇明山,河北電視臺農民頻道《老三熱線》副製片人。2006年,他的新聞作品《蘇老三走四方——大山的呼喚》獲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短片類二等獎;2012年,他的《三農最前線》欄目獲第二十二屆中國新聞獎新聞專欄一等獎;2013年,榮獲2011-2012年度全國廣電系統青年崗位能手稱號。

“頭戴草帽,愛説愛笑,唱歌跑調,辦事公道”,這是十年前我走上螢幕時老鄉們對我的評價。可是,有誰知道,為了實現當記者的夢想,幾多艱辛,幾多坎坷。

因為普通話不好,長得也土氣,剛到農民頻道,安排我的工作是劇務。説明白點,就是給記者們跑腿、買東西之類的後勤服務工作。不管別人看得起看不起,咱得看得起自己。要麼不幹,要幹就好好幹。那時候,給記者們安排得舒舒服服,幹勁十足。大家滿意,咱也高興,那時候被大傢夥親切地稱為“蘇總”,不過可不是總監而是總管,總管記者顧不上管的雜七雜八的事。

有一回,一位記者採訪回來抱怨拍片多麼累,風裏來雨裏去,農民頻道的活真不是人幹的。那時看著他我就想:“要是讓我去吃吃這個苦,多好啊,但沒人叫我常吃這份苦。唉,還是擦桌子吧!”苦心人,天不負。看我幹活踏實,長相老實,有一期養豬節目讓我試試當出鏡記者。試試就試試,機會來了,欣然前往,那兩期節目在養豬場我是又唱又跳,有説有笑,和專家一起把養豬知識和電視語言生動結合,寓教于樂。領導看了之後,一拍大腿,豁出去了!從此,河北清涼山養豬場走出來了一個記者叫“蘇老三”。現在咱明白了,地方口音咱叫“貼地皮”,長相土氣咱叫“接地氣”,老鄉們都歡迎。但是咱心裏明白:最重要的不是外表,而是你是不是有顆一心一意為鄉親們的心!

2006年9月,滄州海興縣辛寨村老鄉反應吃水困難,長期飲用苦鹹水,健康受影響。當我們從石家莊趕到村裏時,老鄉們早已等在村口。一位大爺給我端來一碗水説:“來,喝口水吧”,我連忙説:“大爺,我不喝,我不渴。”大爺説:“喝吧,喝吧,喝了就渴了”,至今仍然歷歷在目。一位盲人大爺,我在採訪時他仰天長嘆:“老三啊,這水,老鹹呢!”。也就是從那一刻起,我才真正明白一個記者真正的價值所在:信任、希望、被人需要!三個月的奔波和聯繫,河北省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讓魏橋村的鄉親們吃上了安全水、放心水。放水的時候,我和老鄉們一人一碗喝著,那水“甜著呢!”喝了真解渴!

我到現在還記得在喝完一碗水之後我在現場的出鏡:“從此,辛寨村吃苦鹹水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當汩汩清泉從井裏噴涌而出的時候,鄉親們心中是滾滾的暖流!”幸虧有字幕,但當時説的真是特別自然,也沒有覺得普通話有問題,還是那句話“只要你心是正的,人是真誠的,幹什麼都是對的。”

鄉親們的支援,觀眾的認可,如今的“蘇老三”成為了一個品牌,成了一個為鄉親們排憂解難的符號。“有事找老三,老三到身邊!”現在的《老三熱線》由一個蘇老三變成了一群蘇老三,事實證明:正是這些挽起褲腿跳到地裏和老鄉拉家常,戴著草帽炎炎夏日走四方,為了鄉親們的事奔走在田間地頭的老三記者們迅速成了鄉親們的貼心人。老三熱線經常有老鄉説,我找那個臉挺大的老三,我找那個説話特別解氣的老三。記者的使命感、榮譽感、成就感,在那一刻,盪氣迴腸!

十年磨一劍,烈火鑄青春!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我們指明瞭方向。為了鄉親們的微笑,為了大地的豐收,為了我們的中國夢,讓我們揚帆起航!

來源: 新華網 責任編輯: 郭天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