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 隋二龍
發佈時間: 2015-02-15 13:28:50 | 來源: 新華網 | | 責任編輯: 曾志
隋二龍,吉林日報主任記者、吉林日報社駐遼源記者站站長。從事新聞工作12年來,在記者站工作就超過10年。這些年來,他一方面當好與地方黨委、政府溝通的橋梁和紐帶,另一方面做好“駐外大使”,積極履行著一個黨報記者的使命和擔當。
我是吉林日報遼源記者站的記者。到遼源兩年半、30個月,我的生活軌跡構成了一個大三角:白城—長春—遼源。然而,奔走在這三地之間,我的時間表裏充滿了太多太多的“不確定”。每次和遠在白城的家人通電話,我都在極力調整著自己的情緒,最怕兒子一遍遍地問:“爸爸,我想你了,你啥時候能回來呀?”“放心,這個週末你放學,老爸肯定在校門口接你!”“忙完手裏的稿子,爸爸保準回家帶你玩兒。”……每當説出這樣的謊話卻兌現不了諾言,我心裏真的很不是滋味。
人生風雨路,得失寸心知。我想,兒子總有一天會明白這個道理。這就是我今天要講述的故事——《我確定,這是我想要的》。
我不曾忘記,2010年臘月二十七,惦記著農民兄弟在幹些啥?他們的春節怎麼過?我來到洮南市胡力吐蒙古族鄉採訪。那一天大雪紛飛,氣溫達到零下28度。在村民周海波家,我了解到周海波帶著20幾個村民外出務工,妻子耿春艷在家做豆腐,用豆腐渣養豬。聽著一家人談生活、謀富路,我強烈感到基層肥沃土壤孕育著最鮮活的新聞。於是,從淩晨2點半到早上8點,我和夫妻倆一起做豆腐、賣豆腐……雖然手腳凍得失去了知覺,但隨著《豆腐坊一天》這篇接地氣的新聞在大年初一吉林日報一版刊發,我體會到了啥才是幸福的滋味。
我不曾忘記,今年“五·一”,我帶領站裏兩名記者放棄假期,採訪遼源市奮戰在各條戰線的普通勞動者。當《幹完工作,她直奔婚禮現場》、《等退休了,再補償家人》等8篇稿件見諸報端後,我的眼角濕潤了。是呀,不同崗位都需要有人去堅守,因為崗位就意味著責任,身在異地的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烈日下,騎著摩托車採訪農民抗旱場面;淩晨1點多坐火車體驗春運……儘自己應盡的責任,讓普普通通的工作變得高尚和光榮。這,便是我想要的。
我不曾忘記,2008年5月9日,身患重病的媽媽永遠離開了人世。而那時的我,還在白城記者站的新聞採訪現場,當我含著淚寫完稿件,瘋跑著去往車站,坐了300公里的車回到農安老家時,媽媽已經緊緊地閉上了雙眼。沒能見到媽媽生前最後一面,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痛。當我無比悲痛地跪在媽媽靈前痛哭失聲時,迎來的是舅舅劈頭蓋臉的怒罵與指責,頓時,自責和愧悔像毒蛇般噬咬著我的心。一向支援我工作的爸爸一把將我攬在懷裏:“老兒子,你媽的在天之靈一定不會怪你的。”聽著爸爸的話,我的淚水再一次奪眶而出……
人活世上,最難的是有人懂你,家人的理解和支援,就是我想要的。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履職盡責做一名優秀記者的責任心。
我常對自己説:“二龍,你就是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一個地地道道農民的兒子,走好你的路,做好你的人。”因採訪結緣,我對白城社會福利院的20幾個孩子奉獻愛心已經9年。每年六一兒童節,我都會來到他們身邊,每當看到孩子們為我畫的畫,想到他們爭搶著往我嘴裏放小食品時,我的心裏充滿了無比的幸福感,在孩子們心中,我是他們心愛的“隋爸爸”。從2012年開始,我又從微薄的工資中為白城市的貧困學生劉爽和孫天陽每人每年捐助學費3000元,其實,我自己的房貸還沒有還完……在愛與善良中被感動,在感動中去宣揚並傳遞愛與善良。每當看到孩子們滿足的笑容,幸福的臉龐時,我知道,這種放大了的愛,也是我想要的。
如今的我,仍然過著兩地分居的生活,一個人租房子住,週一到週五早餐和午餐吃在當地的市委食堂,週六、週日和晚餐經常是一碗麻辣燙或者是一個饅頭蔥蘸醬。這30個月,我回家的次數總共不超過30次,照管孩子、照顧老人成了妻子一個人的事兒。但妻子從無怨言,有時她的朋友替她“抱不平”,她乾脆地説:“我家隋二龍啊,就是為新聞而生的,我習慣了。”
幹新聞,是一件讓我上癮的事兒。兩年來,遼源獨有的東遼滿族剪紙、東豐農民畫,激發了我創作公益廣告的熱情,於是,經過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16個以反腐倡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益廣告專版,陸續在吉林日報刊發,成為宣傳遼源、宣傳吉林的一張張靚麗名片。
當記者,背後總好像有一條鞭子在抽打著我停也停不下來。累極了的時候,我也曾多次問自己,像這樣承擔壓力、透支體力、熬得滿頭白髮的活得幹到什麼時候?到底為了啥?而當我閱讀老一輩新聞工作者范長江、穆青的新聞之路時發現,“責任”二字熔鑄于他們的一生。正是因為有責任,他們才表現出尊重大眾、服務大眾、敢講真話的傑出品性與智慧;也正是因為有責任,他們才會窮盡一生告訴我們這些後輩:“我們的新聞是為誰服務的!”在他們身上,我找到了答案——這些智慧和品質,都是我想要的。
“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這些年,我一邊收穫著工作上的成績和快樂,一邊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記者的聲譽。“不為自己打算,不計個人得失,盡可能達到‘無我’境界。”從踏進吉林日報社大門的那天起,我就用自己的實踐向人們展示著這樣的境界。
我確定,這才真的是我最想要的啊!
像雲朵一樣,我想要錦繡的天空;像江河一樣,我想要壯美的大海……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曾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