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 李梓萌
發佈時間: 2015-02-06 15:33:29 | 來源: 人民網 | | 責任編輯: 曾志
李梓萌,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新聞聯播》節目主播,1977年7月出生於遼寧瀋陽,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
1996年畢業于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係[1] ,後分配到中央電視臺。2000年至今,任央視播音組成員。曾主持《新聞直播間》、《文化報道》、《國際時訊》等欄目。2007年12月正式成為《新聞聯播》節目主播[2] 。
她的語言風格清脆幹練,清晰明快,頓挫有力而不乏彈性,實為央視新晉主播之翹楚。
央視國際網站曾推出一個投票活動,李梓萌以領先海霞100多票的微弱優勢當選最受觀眾歡迎的新人
大家好,我是李梓萌,來自央視。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當時是我在《新聞聯播》當中口播了這條消息。在播完這條消息之後我的最大的感觸就是,作為央視的一員,我和我的同事們不僅僅在央視的螢幕上不斷地呈現著傳播著這些報道,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在日常的工作當中,也用我們自己的央視精神,來實實在在地踐行著我曾經在節目中説過無數次的這24個字。
2011年3月份新疆塔縣皮裏村寄宿制小學。我想當我説出這幾個字的時候,大家的腦海裏都會呈現出那些只能盛住半個腳的懸崖路,那些赤腳踏過的冰冷的湍急的河水,以及那些行走在死亡邊緣的孩子們。我的同事何迎(同音)和他的團隊用九天的時間徒步200多公里,接觸了42名學生,並且真實地呈現了那裏的狀態。這條新聞在播出之後,在全國引起了巨大的震動,就在來之前的幾天,我特意和何迎(同音)打了電話,我説現在那裏的狀況怎麼樣呢?何迎(同音)告訴我説,當然是大大改觀,孩子們再也不用行走在那些讓人提心吊膽的上學路上,施教老師去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援助一直源源不斷。我聽了之後的確很受感觸,一條新聞改變了這些孩子們的命運。而正是這些點點滴滴的改變,就匯聚成了我們國家的變化和進步。
作為央視記者,我們自然要把國家責任作為我們的職業擔當。2013年8月,敘利亞戰爭一觸即發,我的一名很年輕的同事王薇薇(同音)在那裏做戰地報道,在我和她直播當中做視頻連線的時候,我特意囑咐她説,前方很危險,你一定要好好保護自己,就在一個月之前,有一名記者庫姆斯的戰場上被狙擊手打死了。但事後她告訴我,其實就在連線之後的不久,她剛剛和死神擦肩而過。在路上他們遇到狙擊手開了兩槍,槍聲就在她頭頂爆響,當時震得她耳膜生疼,一位同行的敘利亞女記者帶著哭腔説,這些狙擊手就是專門對付我們的,因為他們不想讓我們報道這裡的真相。
王薇薇(同音)告訴我説,這位女記者的哭腔,她一輩子都會記得。因為一個月之前被打死的那名記者正是這位敘利亞女記者的同事。當時王薇薇(同音)只能用肢體語言告訴她説,“趴下,不要動,別出聲,保持震驚”。而這段經歷也是被我們同行的攝像記錄下來,新聞在播出之後引起大家廣泛的探討。一個如此年輕的女孩子,站在世界面前發出了來自中國的和平宣言。在硝煙戰火當中用國際視野來詮釋著我們央視記者的專業水準,還有高度。
2012年冬天,我的另外一位同事西藏站的站長陳勤(同音)和鄉村醫生洛松(同音)一起共同巡診,他們一共走了五天,差一點他就沒回來。後來在開會的會場上,我碰見了他,我忍不住問他就説,和你們同行的藏族小夥都已經累趴下了,你怎麼堅持下來的。他説當我身體累到極限的時候,我的腦子裏突然出現了一幅畫面,紅軍在過雪山的時候,那個時候累到極限如果躺下的話就永遠站不起來了。就這樣在一次又一次超越自身極限的挑戰當中,他憑藉著我一定要完成這次報道的堅強的信念,最終拉著馬尾巴爬上了海拔5200米的雪山。
聽到這兒,你是不是很敬佩他呢。這次報道完成之後,同樣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之後洛松(同音)獲得全國民族先進個人的稱號,而因為這則報道,鄉村醫生的待遇在西藏得到了提高。後來陳勤(同音)在給洛松(同音)一段微信中,含淚寫下了以下這段話,他説“一路走來,我終漸地收穫成果,我們都在努力地走著自己所選擇的路,不要放棄,不要猶豫,不要遲疑”。陳勤就是這樣,用著他的柔情、細膩以及堅韌在感染著他的採訪者以及電視機前的觀眾,而我們的記者就是用這種人文情懷在面對我們的公眾,還有我們的職業。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曾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