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首頁> 記者風采

新華社 湯計

發佈時間: 2015-02-03 13:43:34  |  來源: 央視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曾志

 
    湯計,新華社內蒙古分社編委、政文部主任、高級記者。是牛玉儒、呼格吉勒圖案的最早報道者。2015年01月 22日,新華社舉行湯計同志記功表彰暨報告會,中共新華社黨組決定給湯計予以表彰,記個人一等功。2015年02月02日,被授予“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榮譽稱號。

湯計,堅持了9年,最終推動了18年前一場冤案的平反。

湯計“出名”了。

們認為他是輿論監督伸張正義的代表。全國各地的人帶著希望和訴求慕名而來,電話打爆、信件堆山……

湯計“為難”了。

在法情、人情、輿論監督等諸多矛盾因素相互博弈的背景下,這些突如其來的“信任”,讓他為難。湯計期盼,一切儘早回歸平靜,還原本來的湯計。

為難·我沒有超能力

隨著“呼格案”的平反,9年來一直以內參推動該案再審的湯計,聲名鵲起。而與此同時,各式各樣的“請求”也一下子從全國各地匯聚而來,讓已經58歲的他倍感為難。“全國各地的人帶著多年積壓的‘冤假錯案’來找我或打電話給我,希望能夠得到我的幫助。然而,我沒有超能力,我只是駐內蒙古的記者。我的採訪報道權僅限于內蒙古自治區。即使在內蒙古,涉及民事類、經濟類的官司,也不是新聞能夠介入的。”新年伊始,湯計在部落格中發表了一篇博文《我沒有超能力》。上海出差3天,幾十封“求助”信件都被堆放在湯計辦公桌上。央視網記者對他採訪過程中被座機和手機鳴響輪番打斷數次。“你這個案子説到底就是錢的問題,我幫不了你,建議你走法律途徑。”電話那邊仍在喋喋不休,湯計聆聽並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人們都以為我可以解決問題,以為媒體輿論監督可以判案,遇到問題不走法律途徑,主要還是因為人們的法治觀念淡薄。”湯計表達著無奈。

還原·8篇內參為冤案昭雪

湯計坦言,為呼格吉勒圖案件的平反是他新聞工作的頂峰。“9年的堅持,終於可以用句號結尾,符合我的性格。”呼格吉勒圖案發生在1996年,嫌疑人呼格吉勒圖被懷疑犯有流氓罪和殺人罪。在“突擊審訊”48小時後,僅憑指縫污垢採樣化驗結果和口供就認定了事實,呼格吉勒圖被判死刑。從抓捕到被執行槍決,62天內進行完畢。呼格吉勒圖的父母親怎麼也不相信18歲的兒子敢殺人,但是苦於沒有證據,他們背著有個強姦殺人犯兒子的陰影生活了9年。2005年,警察帶著“兇手”趙志紅三次去當年案發地指認現場,呼格吉勒圖的母親尚愛雲知道後哭了一宿,“兒子是冤死的,我們要為孩子討回清白。”經歷了一連串的無人搭理和推諉,老人最終在律師的推薦下認識了新華社內蒙古分社政文采訪部主任、高級記者湯計。利用多年的人脈關係,湯計很快證實了尚愛雲夫妻的話。“這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呼格吉勒圖被槍決時還是個18歲的孩子,想想他們父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湯計説。2005年11月,湯計第一篇《內蒙古一死刑犯父母呼籲警方儘快澄清十年前冤案》通過新華社獨有內參渠道發佈,湯計開啟了為呼格吉勒圖洗冤的第一步。第一篇內參得到了領導的批示。很快案件複合組經過調查取證得出結論,呼格吉勒圖案證據嚴重不足,屬於一起錯捕、錯訴、錯判的冤案。可是案件還沒有結果,趙志紅的羈押期到了。2006年11月,趙志紅殺人案不公開審理,10起命案起訴了9起,唯獨遺漏了呼格吉勒圖女廁所案。“關鍵的證人如果沒有,呼格吉勒圖案件就沒有可能真相大白了。”於是湯計寫了第二篇內參《呼市“系列殺人案”尚有一起命案未起訴令人質疑》。隨著湯計第三篇內參的發佈,趙志紅案件被最高院要求休庭。趙志紅被羈押至今已有9年。而在這9年裏,湯計以內參作為武器,為一個普通生命的消逝奔走呼號。至2014年11月,他為呼格吉勒圖冤案共發了8篇內參。2014年12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再審宣判呼格吉勒圖無罪。

素描·湯計的新聞人生

作為生於50年代的一代人,湯計身上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剛從中國新聞學院畢業時,他決心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談到如何堅守新聞崗位,他説“首先要在黨的領導下”;他説“當記者一定要先做一個好人。”湯計從小家境貧寒,1971年,15歲的湯計進入天津大港油田,成為油田體工隊排球運動員。1986年,考入了新華社主辦的中國新聞學院。畢業後,他先是進入新華社山西分社,之後調入內蒙古分社,一幹就是30年。湯計講述自己30年來的“戰役性報道”:2005年,震驚全國的“王木匠詐騙呼和浩特市政府案”。“港商王細牛”爆破了位於繁華地段的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指揮中心,號稱投資53億建“169米西北第一樓”。實際上,投資人為皮包公司,工程資金難以為繼,非法集資活動跡象明顯,眼看著承諾的工程無力兌現,少數政府領導為顧及面子,指示政府替開發商墊錢。湯計頂著阻力寫了8篇內參,最終揭開了“木匠與市長”神話。《草原巨貪徐國元》、《四吃書記蔚小平》、《失控的“條”管局長肖佔武》……湯計借助新華社特有的內參管道,揪出了貪官的畸變靈魂。“懲惡絕不手軟,揚善飽含深情”,同事張麗娜如此形容湯計筆下的文章。

規劃·退休後仍離不開新聞

呼格吉勒圖案平反的漫長過程中,湯計的作用明顯,他卻不願説居功自傲的話語。“呼案再審的阻力非常大,但是來自當地公安、檢察和法院的許多人,都明裏暗裏地支援呼案再審。這案件不是依靠我一個人的力量才走到今天,我只是做了一個記者應該堅守的不放棄原則。”湯計一再強調。湯計説和他同齡的人都調回北京升遷了,他自嘲“我是最沒有出息的。58歲仍然堅守在新聞採訪一線的記者應該不多。”

事實上,這是湯計自己的選擇。

幾年前,內蒙古自治區某領導曾希望湯計到市政府擔任副秘書長一職。湯計拒絕了,“當記者隨意慣了,不習慣官場的生活。”寫稿累了,去單位樓下馬路邊上蹲著下盤棋,算是湯計生活中很享受的時光。或許這就是湯計最本真的樣子。58歲的湯計即將退休,“由於年齡、身體原因不得不退休,心里舍不得。”他透露以後將去內蒙古師範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也算是沒有離開熱愛的新聞行業。

來源: 央視網 責任編輯: 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