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電視臺 曹一楠
發佈時間: 2015-02-02 09:15:38 | 來源: 人民網 | | 責任編輯: 郭天虎
我是北京電視臺新聞節目中心《特別關注》欄目的主持人,各種年齡層次的觀眾都習慣叫我“小曹”。我很喜歡這個親切的稱謂,因為這説明大家都沒把我當外人。我也從未把自己看成高高在上、坐在演播室裏不食人間煙火的主持人。我堅信,只有貼近現實,才能作出真正的新聞;只有走進觀眾,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民生;只有心懷大愛,才能實現一位新聞工作者真正的責任和使命。
有這樣一封特殊的來信我一直珍藏著。這是一封特別的感謝信,它由一位盲人寄來,內容完全用盲文書寫。信中這樣寫道:“你為我的心靈打開了一扇窗,透過它,我看到了一個美好的世界。謝謝你!”
為什麼我會收到這封信?7年前,我成為了“心目影院”為盲人朋友講電影的志願者。每個星期六的上午,我和我的志願者夥伴們都會用有聲語言,為盲人朋友講述電影。
2008年8月8日的晚上,相信很多朋友都還記憶猶新,我也度過了一個特別的夜晚----在什剎海附近的一個小院裏,我成為了“一雙眼睛”,我在陪伴“心目影院”的盲人朋友。用我的語言,讓他們一起用聆聽的方式、用“心目”看到了恢弘壯觀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説實話,之前講電影,我就覺得夠難的了,鏡頭裏出現的所有資訊都要實時的表達出來,還要注意我的聲音不能淹沒了劇中人物的對白,這之中需要解決很多的問題。可“講奧運”比“講電影”難多了。講電影可以事先了解、多做功課,可以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慢慢琢磨怎麼講。而講奧運會開幕式,事先誰都不知道鏡頭裏會出現什麼,看見什麼就得馬上描述出來。哎,在奧運的那段日子裏,對這個難題的思考比中國軍團得了多少金牌還讓我刻骨銘心。
經過反覆思考,我儘量把自己的語言形象化,讓我的盲人朋友用聽覺,再加上“觸覺”來感受他們無法看到的畫面。比如在開幕式上,幾百位演員組成了一個圓形,朗朗在中間的高臺上彈奏鋼琴。我就説:幾百個演員在場中組成的形狀,就像咱們家裏的鍋蓋,朗朗就在那個鍋蓋的“揪揪兒”上彈奏鋼琴;再比如,當解説到現場演員在交叉雙手,做著放飛和平鴿的手勢時,我就請盲人們都站起身來,也讓他們像演員一樣把手舉過頭頂,我手把手幫他們糾正,我們一起模倣演員們的手勢,這樣,在他們的心中就能真的“看見”了。奧運開幕之後,為了讓盲人朋友知道“鳥巢”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又採用了觸摸方式。因為盲人朋友的觸覺比正常人要敏銳,讓他們“摸到”,勝過千言萬語。因此,我把他們帶到 “鳥巢”,讓他們通過觸摸“鳥巢”場外的地燈,了解鳥巢大致的樣子,因為地燈就是鳥巢形狀的。
我們所做的一系列“讓盲人朋友看奧運”的活動,借助北京電視臺的新聞平臺,很快,讓“心目影院”有了很高的知名度。開幕式那天,我足足講了5小時,嗓子啞了、一身透汗。讓我特別高興的是,到了9月17日北京殘奧會閉幕式進行的那個晚上,我又來到了“心目影院”。與往日不同的是,那天有許多志願者都在那裏等待,希望和我一起為盲人朋友完成對殘奧會閉幕式盛典的講解。我們的隊伍壯大了。一位62歲的盲人朋友秦名德説:“我從沒‘看見’過這麼大的盛況,這是我們自己的盛會”。
那天我特別興奮,作為一名主持人,我的一份小小的關愛行動,伴隨著電視媒體的強大力量,使得對殘疾人每個個體的關愛不會再有隨風飄散的渺小,而是衍生成為一份龐大的、群體關愛的社會力量。我想,這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力量。
7年多了,現在我一有空就會到“心目影院”去。不再是講電影了,因為現在志願者太多了,要排隊等候。現在我還是一名“心目影院”的“宣傳幹事”。7年間,我們協調聯繫有關單位,帶領盲人朋友觸摸所有可能的博物館展覽;7年間,我盡可能走出演播室親身參與,體驗式地報道助盲公益活動;我們甚至排演了中國第一部盲人朗誦劇,而我則是舞臺上唯一的明眼人。7年間,我邀請到了更多的富有愛心的主持人同行,為盲人朋友義務錄製“助盲有聲讀物”,現在上萬張“愛之聲”愛心CD帶著大家甜美的聲音、帶著古今中外的文學名篇,已經免費發往全國各地的盲校和盲文圖書館。
我堅信,我不僅僅是盲人朋友們看世界的“眼睛”;身為一名新聞人,我更應該用我們的傳播力,通過負責任的新聞報道與實際行動,透過更多樣的形式讓更多的健全人,意識到、認識到,我們應該為盲人朋友做些什麼;我們能夠為盲人朋友做些什麼和怎麼去做。這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將得以最大化的釋放、表達。
真誠不是作秀,這也是塑造主流媒體社會責任的靈魂所在。
作為新聞人,我們字典裏的第一個字應該是愛。這是對觀眾深摯的愛、對社會深刻的愛、對祖國深沉的愛!真、善、美,我們不僅要在節目當中“説”,而且還要在現實生活當中“做”!只有把這種大愛落到實處,我們在作節目時,才會有底氣!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郭天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