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首頁> 記者風采

人民鐵道報 李丹

發佈時間: 2015-01-26 15:08:34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郭天虎

 

李丹,男,1953年5月出生,高級記者。歷任人民鐵道報社記者、記者部主任、政工部主任、副總編輯,總編輯。

被業內稱為“鐵人總編輯”的李丹同志,堅持把“做一流新聞,創行業龍頭”作為追求目標,堅持政治家辦報,堅持從戰略大局高度,分析和把握新時期辦報規律,切實踐行走轉改精神,先後摘取了首屆“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首屆“部委産業報優秀新聞工作者”、首屆中國産業報“總編輯金筆獎”、“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鐵道部“火車頭獎章”等榮譽稱號。人民鐵道報在他主持編採業務期間,連續3次在全國行業報編校品質評比中榮獲第一名。由他采寫和編輯的新聞作品3次獲得“中國新聞獎”,由他組織策劃並在現場指揮完成的新聞作品3次獲得“中國新聞獎”,其中兩次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在他主持下,2000年以來人民鐵道報十年間僅中國産經新聞一等獎就獲得38件。求真務實,帶頭踐行走轉改精神 “只有真正用自己的腳板‘走’出的報道,它的真實性和影響力才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這是李丹堅守的信條。從事新聞工作34年來,他深入一線采寫了大量緊扣時代脈博、生動鮮活的精品力作,組織策劃、指揮實施了一系列獨具特色、影響廣泛的重大報道。他曾11次深入海拔5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挑戰生命極限,采寫並組織了大量反映青藏鐵路一線的報道。其代表作《誰是今天最可愛的人》被《紫光閣》雜誌全文轉載後送到了黨的十六大代表駐地。他主持創立反映一線基層生活的欄目——《現場短新聞》在一版屹立20年不倒,被譽為中國産業報“三貼近”的一面旗幟。走轉改活動開展以來,李丹更是身體力行,率先垂范。

2011年9月上旬,李丹親自帶隊,深入我國煤炭運量最大的大秦鐵路軍都山隧道實地調研。在8460米煤塵瀰漫的黑暗隧道中,李丹徒步行走5個多小時,與隧道維修人員一起全程巡檢線路。面對滿身煤灰走出隧道的李丹一行人,常年巡線的工人豎起大拇指:“這樣的記者我們最歡迎!” 在李丹的帶領下,人民鐵道報社走轉改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先後開設了7個走基層專欄,生動反映了鐵路隧道防塵、夜間天窗修、鐵路職工通勤困難、極端天氣下的鐵路設備養護、鐵路網際網路與電話售票等基層問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唱響主旋,提升行業報紙輿論引導力上世紀90年代,李丹從當代青年重構真善美的核心價值觀高度,精心采寫出《毛澤東與“毛澤東號”》《朱德與“朱德號”》《周恩來與“周恩來號”》《雷鋒和“雷鋒號”》等6篇4萬多字的系列政論通訊,首次提煉出以偉人名字命名的機車所代表的時代精神內涵。2005年,他帶領骨幹團隊深度挖掘新時期鐵路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重大典型柴寶國的時代意義,推動了全國鐵路全面學習柴寶國活動的深入開展,受到中宣部領導的好評。2006年,他在春運報道中,組織策劃實施了“列車春節晚會”專題報道活動,營造了和諧春運的濃厚氛圍,中宣部《新聞閱評》破例出專刊加以評介。

2009年鐵路春運高峰期,他連續組織整版《送您回家,我們最大的心願》的人物系列報道,突出宣傳鐵路一線職工甘於奉獻的典型人物,再次受到中宣部《新聞閱評》的肯定。2011年10月,在他精心組織下,《人民鐵道》報連續報道南昌鐵路局牢記胡錦濤總書記的囑託,傳承發揚井岡山精神,傾情打造“紅土情”服務品牌的典型事跡。2012年1月,他再次組織了《紅色列車客家情》的報道。中宣部《新聞閱評》先後對這兩次報道給予肯定。攻關精品,深入探求新聞傳播規律多年來,李丹深入研究鄧小平、江澤民、胡喬木、穆青的新聞思想,撰寫的《鄧小平倡短求精思想探析》、《江澤民新聞導向觀再析》、《論胡喬木的短新聞思想》和《論穆青的新聞思想》等論文先後獲獎,並在新聞界引起反響。

1999年,他長期研究改進會議消息寫作的代表作論文《論改進會議消息的運作規律》獲得中國新聞獎;2006年,他策劃指導並編輯的論文《新聞精品運作規律解析》再獲中國新聞獎;2007年,他在全國專業報攝影高級研討會上所作的《提升新聞圖片品質的整體思路和成效》的專題報告,被選入中國新聞攝影年鑒。他親臨一線策劃指揮,現場指導記者采寫,逐字逐句修改推敲的兩篇短消息《革命聖地延安無鐵路的歷史結束》《海拔4161米:總理跟我們合影》均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他作為第一作者采寫的短消息《中國地鐵列車今天穿過天安門廣場》獲中國新聞獎二等獎,先後入選15本新聞教科書。 2009年,他緊扣中國鐵路發展成就,在京津城際鐵路通車一週年和新中國成立60週年的重要時間節點上,分別組織策劃撰寫深度評論,推出“任鐵平”的系列政論文章,在鐵路及社會廣大讀者中産生熱烈反響。 2010年4月,為完成鐵道部重載鐵路的重大課題,李丹率領課題組行程近3萬公里,歷時100天,查閱近千萬字材料,14次修改文稿,推出《牽引和諧的希冀》一文,創新了重大題材報道模式。

2010年9月,李丹率領課題組再次攻堅——《搏動生態的韻律——中國綠色鐵路發展紀實》的採訪寫作。34天裏,報道組行程3萬餘公里,踏訪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十易其稿,從戰略高度詮釋了鐵路綠色通道的非凡意義。文章見報後,全國綠化委員會和國家林業局要求《國土綠化》雜誌全文轉載,推動全國綠化工作,使人民鐵道報重大題材報道邁上了新臺階。十年磨劍,編校品質創“三連冠”奇跡從1997年開始,李丹帶領他的團隊用苦幹實幹拚命幹的精神,通過增設崗位、增加校次等苦功,在1998年和2004年連續兩次奪得全國行業報編校品質檢查評比第一名。他從長效機制上構築提升編校品質的穩固平臺,從源頭上防範各類差錯産生。在他的具體指揮下,《采編人員績效考核管理辦法》、《差錯認定細則》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相繼出臺,逐步實現了管理數據化、評報制度化、考核公開化,獎罰分明、月月兌現。在2007年度行業報編校品質專項檢查中,人民鐵道報再次名列第一,實現了“三連冠”。不懈求索,快步走出行業報創新之路擔任總編輯以來,李丹堅持與時俱進,創新觀念,努力探索行業日報的辦報之路。

2006年,人民鐵道報版面格局成功實現業內員工讀者和社會旅客讀者兼顧的服務定位轉變;2007年,推出中國鐵路大面積提速100版的特刊;2008年推出重大報道版面系列回放報道模式和雙頭版模式,快步走出一條有鐵路特色的行業日報的創新之路,並闖入中國報業競爭力監測行業報最具競爭力5強之列。 2012年,在李丹主持下,報社開創了全媒體採訪模式——報紙、電視、網路、雜誌聯合採訪,多渠道發佈,展開特別報道。全媒體特別報道小組報道極地苦寒工作,直擊春運現場,創作出了《火車是如何穿越沙漠的?》《找尋神州北極的鐵路之光》等精品力作,受到廣泛好評。

 
 

來源: 新華網 責任編輯: 郭天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