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日報 劉宇飛
發佈時間: 2015-01-23 15:47:36 | 來源: 新華網 | | 責任編輯: 郭天虎
劉宇飛,男,漢族,中共黨員,主任記者,大學學歷。1984年進入銅陵日報社工作,劉宇飛和《銅陵日報》相伴走過近30年的奮進之路。這期間,他編輯的《醒來,銅陵!》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1992、1993年連續兩年當選安徽省優秀編輯,1995年當選銅陵市首屆十佳新聞工作者。2011年,被評為安徽省宣傳文化系統“六個一批”雙百拔尖人才,2012年被銅陵市委、市政府評為拔尖人才。劉宇飛同志以創新求變為己任,秉承青銅故里厚重、穩健的品格,在多年的辦報實踐中培育了敢於嘗試、大膽探索、勇立潮頭的當代氣質。他非常注重對外宣傳,2010年1月由銅陵日報社承辦的《魅力銅陵》欄目,被澳大利亞三一頻道、澳洲華語電視臺和澳洲華夏傳媒集團聯合授予“澳大利亞華文媒體知名品牌專欄”。
剔膚見骨、革故鼎新是他作為新聞人的職業素養 1991 年劉宇飛成為總編辦副主任後,主要負責《銅陵報》一版的編務管理工作,作為一名編輯,他仍然保留著一名記者在無數次新聞實踐中養成的堅持事實、敢於較真的優秀品格。作為《醒來,銅陵!》的策劃者之一和編輯,拿到稿件的時候,稿件已經由時任銅陵市市長汪洋簽發,按常規可以原文不動直接上版的。但他以新聞人特有的敏感,掂出了此稿的分量,大膽對原稿進行了脫胎換骨的修改。當年11月4日,稿件在《銅陵報》一版重磅推出後,面對如火如荼的大討論,許多人更進一步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劉宇飛又撰寫了《銅陵有希望》報道,引起了強烈反響。上世紀90年代初改革開放面臨深化,姓“資”姓“社”尖銳交鋒的背景下,《醒來,銅陵!》報道本身彰顯出的“自揭短處,審視自己,呼喚改革”精神,一石激起千層浪。報道被《經濟日報》等多家中央媒體轉載,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場“如何學習銅陵,再揚改革風帆”的思想大討論熱潮。《經濟日報》不但連續多日在一版專門開闢了《醒來,不只是銅陵》專欄推出了數十篇報道,並配發系列評論員文章對其意義進行深入闡述,一時間全國應者如雲,幾十家媒體來電、來人到銅陵日報社。原《經濟日報》總編范敬宜當年還特意賦詩一首贈予銅陵日報社:“一聲震九皋,報壇足自豪,志在淩絕頂,池小亦騰蛟。”《醒來,銅陵!》不僅獲得第二屆中國新聞一等獎,還引領了銅陵後來數次的思想解放,報道本身所體現出的“剔膚見骨、革故鼎新”思想,完全吻合了數月後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精神,在各項改革需進一步深化的今天也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此後,銅陵的均衡教育改革、社區綜合體制改革、城鄉二元戶籍改革、幹部初始提名權改革等都在全國有廣泛影響,銅陵探索的一條條改革新路引領全國改革風氣之先。
參與進來、俯下身去,是其紮實作風的真實寫照作為總編,劉宇飛經常參與到新聞報道的統籌、策劃中去,經常在內部交流平臺進行“評報”,在職工大會和中層幹部會上就一些報道深度解析,找缺點、找差距。每天他都審看大樣至淩晨,第二天又正常上班,重大報道他都親臨一線直接指揮。2011年 7至11月,銅陵日報社不到四個月四次出版特刊,作為總編他不僅要審核日常報道,還要審核特刊稿件,同時又要統籌協調采編事務。那段時間幾乎天天加班、夜夜達旦,但四個特刊出版後,受到了普通百姓、領導和來賓們的一致認可。劉宇飛力推采編作風轉變,下大力氣整頓采編作風。2009年全面主持工作後不久,面對記者熱衷跑動態,當隨身碟記者、材料記者、會議記者,新聞報道缺少調查研究、缺乏感染力、親和力的情況,他在全國率先倡導開展采編人員走訪基層“蹲點”活動,所有采編人員深入農村、企業等生産生活一線,和廣大勞動者同吃、同住、同勞動,這比2011年全國新聞戰線 “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早了兩年。通過“鐵腕”抓業務,銅陵日報社新聞報道品質顯著提升,在2008和2009年度安徽新聞獎評選中,獲獎等次和數量連續兩年位列全省地市級平面媒體之首。劉宇飛同志帶頭走訪基層。2011年11月23至25日,他驅車400余公里,深入到銅陵“飛地”安銅辦事處採訪社區文化生活,到安慶銅礦負580米的礦山坑道內體驗井下作業,又到銅山鎮採訪社區綜合整治、體驗農家生活,期間他還主動幫扶了一對殘疾人困難夫婦。劉宇飛走訪基層共采寫《“飛地”在騰飛》、《精神家園繁花似錦》、《謀求村居同步走期待城鄉共繁榮》三篇稿件,其中《“飛地”在騰飛》被評為銅陵市“走轉改”新聞作品特別獎、2011年度安徽省好新聞二等獎。
辦報:像政治家一樣敏銳,像軍事家一樣果敢在新媒體迅速崛起、傳統報業發展面臨挑戰的今天, 2年實現固定資産翻番,3年實現經濟總量翻番,對於地市級黨報來説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然而劉宇飛做到了。從2008年6月主持工作,3年多時間銅陵日報社在求新中實現媒體格局嬗變,在求變中實現超常增長,在求速中實現高效運作,事業發展一路飄紅,一舉改變多年落後面貌,多次受到各級表彰,職工收入倍增。2012年2月,安徽省委宣傳部《新聞資訊》對銅陵日報社發展舉措進行了專題報道,在全省範圍推介。複雜環境中的抉擇,更顯勇氣和智慧。劉宇飛剛上任時,面對賬目上幾百萬元的虧損,以及體制、機制滯後,員工進取心不足問題,他借文化體制改革東風,率先對體制、機制進行大刀闊斧改革,扁平臃腫機構,消減中間層級,暢通指揮通道,倍增工作效率,率先在全市完成了文化體制改革任務。 2009 年,為擴大黨報宣傳陣地,逐步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劉宇飛結合本地和報社實際,在安徽省率先將電子閱報欄建設納入民生工程。經過兩年建設,銅陵市目前已擁有亮化、美化、電子化新閱報欄163個,實現了社區全覆蓋。對於一個總人口只有70多萬人的小城市來説,163個閱報欄成為了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12年,銅陵市又將30個大型電子閱報屏建設納入民生工程。現在,美化、亮化的民生工程閱報欄已成為了銅陵市和安徽省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個品牌,許多報社專題到銅陵日報社就閱報欄建設進行學習調研。由於劉宇飛同志在新聞和報業發展上的許多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對地市報業發展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2011年他被評為安徽省宣傳文化系統“六個一批”雙百拔尖人才。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郭天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