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首頁> 記者風采

寧波廣電集團 周洋文

發佈時間: 2015-01-22 14:03:30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郭天虎

 

周洋文工作簡歷

1992年11月——2002年06月,在寧波電視臺任記者、主持人;

2002年06月——2005年10月,在寧波電視臺任新聞評論部副主任;

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在寧波電視臺任新聞中心副主任、

2006年10月——2009年11月,在寧波電視臺任國際部副主任;

遮罩此推廣內容2009年11月——2011年04月,在寧波電視臺社會生活頻道任副總監兼國際部主任;

2011年04月——2011年12月,在寧波廣播電視集團社會生活頻道任副總監兼國際部主任;

2011年12月—— 至今, 在寧波廣播電視集團任社會生活頻道總監。

周洋文,寧波廣播電視集團高級記者。她是一位外貌柔弱、內心剛強的女性,一位勤於創新、德藝雙馨的多面手。

她曾獲寧波市“十佳”新聞工作者、寧波市“三八”紅旗手、寧波市宣傳文化系統首批“六個一批”人才、浙江省優秀新聞工作者最高獎——飄萍獎等榮譽稱號。

在新聞業務上,她刻苦鑽研,業績突出,最近五年四次榮獲中國新聞獎:2008年,她主創的新聞專題片《合龍》,獲第十八屆中國新聞獎電視專題二等獎;2010年,她主創的新聞專題片《小鎮民警維穩事》,獲第二十屆中國新聞獎電視專題一等獎;2011年,她主創的電視外宣片《來吧來吧》,獲第二十一屆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一等獎;2012年,她主創的電視外宣片《星星的約定》,獲第二十二屆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二等獎。同年,還被國家廣電總局評為“廣播影視走出去工程”先進個人。

周洋文獲得中國新聞獎數量之多、品質之高,在浙江新聞界名列前茅。這都源於她在21載記者生涯中,始終牢記黨的新聞工作的基本原則,心繫大局,深入基層,信守職責,長期實踐積累、不斷總結提高的結果。

敬業:視黨的新聞事業如生命

周洋文勇挑重擔,敢打硬仗,有一股執拗的闖勁。

杭州灣被稱為世界上最凶險的海灣之一。2006年8月,超強颱風“桑美”向浙江沿海猛烈襲來,正在建設中的杭州灣跨海大橋工地險象環生。為了搶拍颱風來襲時的真實情景,周洋文和攝製組的同事冒險乘船直奔海上工地。在輪船的極度顛簸中,她和同事們跌跌撞撞無法站穩,不停地嘔吐,但仍堅持捆綁著繼續拍攝。船到工地碼頭,海浪落差數米高,他們冒著可能落海的危險,登上大橋工地。在沒有任何護欄的橋面上,狂風吹得瘦弱的周洋文無法站立,她就蹲趴在地上,堅持帶領攝製組拍下了大橋工地經受颱風考驗極為珍貴的一組鏡頭。

正是這樣無懼風險、歷經四年的跟蹤採訪,正是因為到達了別人沒有到達的險境,拍到了別人沒有拍到的鏡頭,她積累了極為豐富感人的新聞素材,有了極不一樣的收穫:電視新聞專題片《合龍》,濃縮大橋建設者的英勇事跡,分量厚重,畫面精彩,情景感人,博得專家評委們的好評,榮獲中國新聞獎二等獎。

周洋文説:“誰都知道生命是最寶貴的,但記者的工作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親臨事發現場,報道事實真相,這是記者的天職。”

無論在隨時可能爆炸的火災現場拍攝,還是在剛剛發生坍塌的危房中採訪,或者在非典隔離病房與病人零距離交談,周洋文忘我工作,經常忘記自己作為女性的屬性。21年來,她用“衝得出”又“守得住”的職業狀態,詮釋著她對新聞事業視若生命的熱愛與執著。

深情: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姚江是寧波的母親河。1997年冬,為了調查姚江治污的實際情況,採訪到基層百姓的真實聲音,周洋文在寒冬中遍訪姚江流域的工廠、街道、村莊,深入尋訪當地群眾。她淌水上漁船傾聽養殖戶的傾訴,在交心的談話中,抓拍到了姚江治理成功後養殖戶喜獲豐收的歡暢笑容。她長時間跟拍沿江百姓的日常生活,拍攝到了村民在清清江水中淘米、洗菜等生動細節。為了一位老漁民的一句話:“江面上又重現多年未見的野生水鴨子了”,周洋文在寒冬的江面上苦等三個多小時,終於拍到了野鴨子重回姚江的瞬間畫面。正是由於她在採訪中把人民群眾的訴求放在第一位,電視新聞專題片《還母親河以清流》才有了貫穿全片的民情主線,有了紮實的內容和打動人心的細節。該作品獲得中國電視新聞獎一等獎時,評委評點説:“看完片子,我們不能不為姚江治理的成功而動情,但更為記者的苦心所征服”。

周洋文堅持“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的宗旨,用心去採訪。她説: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滿懷對人民群眾的深情進行採訪,我們的作品才能撥動觀眾心弦。對於群眾深惡痛絕的假、醜、惡現象,周洋文敢於碰硬,勇於揭露。她注意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引導,堅持深入調查,用事實説話,力求做到客觀公正。為此,她全然不顧有時遭遇的責難、謾罵,甚至匿名電話的威脅等。為了群眾利益,她從不妥協,始終信守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她拍攝的多部輿論監督作品播出後,引起相關職能部門重視,促進了問題的妥善解決,受到群眾的好評,她也因此收穫了記者最為寶貴的財富——群眾的信任。

創新:平中出奇屢創佳作

周洋文勤於思考,一直致力於通過創新,實現有限資源的新聞價值最大化,強化作品的思想深度和感染力。在實踐中,她練就了敏銳的新聞嗅覺,能從千頭萬緒的線索中,挖掘出新聞素材的新視角、新思想,提煉出平凡生活中基層典型的重大主題和全國視野,體現時代精神。

2009年7月,周洋文采訪小鎮民警王輝,為了突破以往基層民警報道“好人好事式”的固有模式,挖掘出這個人物典型新的內涵特徵和閃光亮點,她九下象山縣爵溪鎮蹲點,頂著酷暑,長時間跟蹤拍攝,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她精心構思、剪輯,從看似瑣碎、平常的情節中,梳理、提煉出作品“應對金融危機,維穩保大局、保民生、保增長”的報道主題。新聞專題片《小鎮民警維穩事》播出後,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國內多家主流媒體對此作跟進報道,全國公安邊防部隊對王輝進行表彰、嘉獎,這個作品也因“以小見大、緊扣中心、角度新穎、主題重大”而榮獲2009年度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周洋文多年從事電視外宣工作。她著眼全局和未來,潛心研究對外新聞傳播的規律,把握報道的時、度、效,在探尋城市臺對外宣傳的方式和路徑,特別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和創新。

2010年,在報道上海世博會這一舉世矚目的重大事件時,周洋文另辟蹊徑,將鏡頭聚焦在寧波奉化市滕頭村農民呂文廣的身上。通過記錄呂文廣成功競選上海世博會唯一鄉村館館長的故事,用一個普通農民的世博情緣,來反映世博盛會的重大主題。作品用中國百姓的樸素語言、真實故事、真摯情感打動受眾,獲得第二十一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成為基層電視臺參與重大事件對外報道,增強對外話語親和力、感染力的一個成功範例。

周洋文關注當今電視業態的發展潮流,善於學習,充實自己。她勇於探索,守正出奇,求變出新,從新聞消息、連續(系列)報道到新聞專題、新聞評論,各種樣式都有作品在全國或全省獲獎。她主創的作品,曾20次獲得浙江省級新聞獎一等獎。

 

來源: 新華網 責任編輯: 郭天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