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首頁> 記者風采

新華社 周樹春

發佈時間: 2015-01-08 13:43:3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宗超

新華社副社長 周樹春 

    周樹春,男,漢族,1958年5月生,遼寧瀋陽人,1976年9月參加工作,1984年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語言文學、國際新聞專業畢業,大學學歷,雙學士學位,高級記者。

個人履歷

青年時期

1976.09——1980.09,遼寧盤錦插隊

1980.09——1986.06,上海外語學院(現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語言文學、國際新聞專業學習,獲雙學士學位;

1986.06——1988.06,新華社《瞭望》週刊社編輯、中國特稿社記者(其間:1987.08—1988.06作為訪問學者到美國夏威夷大學、東西方中心進修一年);

成年時期

1988.06——1993.00,新華社對外新聞編輯部中央政治外事新聞采編室記者、副主任、主任;

1993.00——1998.05,新華社對外新聞編輯部副主任;

1998.05——1998.10,新華社對外新聞編輯部副主任、倫敦分社社長;

1998.10——1999.12,新華社倫敦分社社長;

1999.12——2003.12,新華社參考新聞編輯部主任兼參考消息報社總編輯(2001.12起兼任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2003.12——2007.09,新華社總編輯室副總編輯兼參考新聞編輯部主任、參考消息總編輯、世界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

2007.09——,新華社副社長兼常務副總編輯、黨組成員

 現任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副會長。曾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中直機關青年聯合會副主席。

工作實績

多年來在新聞報道、對外宣傳、內參調研和報紙出版等方面取得較突出成績,是一名忠實于黨的新聞事業且經驗閱歷較豐富的編輯工作者。 2007年6月獲第八屆韜奮新聞獎。

 

主要事跡

解放思想與時俱進

周樹春同志認真學習並努力踐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具有較高的理論和政策水準、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社會關懷感,自覺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一貫愛崗敬業,保持科學嚴謹的職業精神,兢兢業業、一絲不茍、精益求精、銳意進取。曾被評為新華社優秀共産黨員和首屆"十佳記者"。積極探索新時期編輯出版工作規律

作為《參考消息》總編輯,積極探索新時期編輯出版工作規律,不斷提高報紙品質。在全國報紙發行總體呈滑坡趨勢的情況下,《參考消息》發行量持續大幅增長,創"5年增長百萬"的業績,報紙發展克服嚴峻挑戰登上一個新臺階。 多年如一日,嚴格執行"總編輯負責制",堅持每天參與報道策劃、審看稿件和版面。按中央和新華社黨組對《參考消息》在新形勢下更好地發揮"特殊作用"的要求,在保持傳統優勢前提下,帶領編輯部進行一系列開拓創新。第一,進一步明確這份"天下獨一無二"報紙在新的傳播環境中的定位,在新的水準上實現"政治性"與"參考性"的辯證統一。一方面,積極配合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以特殊方式發揮積極的輿論影響。

滿足廣大讀者的關注需求

繼續發揮毛澤東同志等第一代領導人提出的"見世面、種牛痘"的作用,保持和增強"參考特色",在涉臺等敏感問題報道上進行探索,扭轉一度出現的"參考性弱化"傾向。在增強報紙衝擊力、吸引力及熱點報道方面也有所突破。第二,2001年成功策劃和主持《參考消息》改擴版工作。新創辦的"特刊"對《參考消息》"原汁原味"的傳統版面是有益的補充。以臺港澳情況為主的"專刊",既可滿足廣大讀者對台灣等問題的關注需求,在配合我對臺對港等工作上也發揮了積極作用。新的"副刊"增強了報紙的可讀性、知識性。"三刊"的"海外視角""觀察中國""海峽論壇""核心報道""輕鬆驛站"等成為廣為讀者喜愛的品牌欄目。第三,在堅持"社會效益第一"前提下,創新報紙發行,零售取得重大突破。《參考消息》發行量從世紀之初220萬份的低點持續增長到2006年的320萬份。在保持中國發行第一日報地位同時,世界排名不斷前移,2005年上升到全球第8位。第四,創辦《參考消息》"子報"--《國際先驅導報》,在報業競爭日益激烈形勢下形成一定的社會影響力。

堅持系統研究國內國際形勢

作為新華社參編部主任和世界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堅持系統研究國內國際形勢,成為一名專家型編輯,按新華社黨組要求,忠實履行中央賦予新華社的"耳目""重要通道""思想庫""智囊團"職責,領導內參部門全面及時準確地反映國內外重大情況,就涉及我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重大問題以及冷戰後國際形勢的演變特別是涉及我國家利益的重大動向,組織策劃和直接編輯了一大批對中央決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內參稿件,包括關於世紀之交的國際形勢判斷、"9·11"後美國戰略調整、國際反恐局勢、世界資源能源狀況、中美和中日關係狀況與對策、依法遏制"台獨"對策建議、香港政制發展以及構建和諧社會、新農村建設、自主創新和"走出去"戰略、十六大以來新聞宣傳工作經驗、國家和軍隊形象調查等重大問題的數十項課題研究,受到中央高度重視。中央領導同志在新華社核心內參刊物上的批示量持續大幅增加,對國際內參批示過去6年增加20多倍。

組織指揮了一系列重大戰役性報道

作為新華社副總編輯、對外部副主任、倫敦分社社長,多年來組織指揮了一系列重大戰役性報道,策劃編輯了一大批優秀新聞作品,體現出較高的組織指揮策劃編輯水準。1995年,組織指揮在北京舉行的世界婦女大會的對外報道,在與西方媒體短兵相接的輿論鬥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所策劃采寫編輯的《全球姐妹的盛會》《NGO全會代表批評西方新聞媒體缺乏公正》《西藏帳篷--真實西藏的窗口》等稿件産生了廣泛的積極影響,其中兩篇被評為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多篇獲新華社優秀新聞。1997年,赴港參與組織指揮"香港回歸"對外報道,在複雜情況下妥善把握並積極發揮了輿論引導作用,所策劃編輯的多篇稿件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和新華社優秀新聞。此外,多次參與組織指揮或具體負責黨代會、"兩會"及重大國際會議的對外報道,都出色完成了任務。

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和專業操守

作為新華社記者,曾長期採訪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政務和外交活動,報道了標誌中蘇關係正常化的"中蘇高級會晤"、1989年亞行年會及美國總統訪華等歷史性事件和重大國事活動,多次隨同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報道,並獨家專訪了聯合國秘書長加利、以色列總理拉賓等幾十位國際政壇風雲人物。 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和專業操守。一方面,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甘於奉獻、任勞任怨的作風,多年放棄公休假和節假日休息,常年加班加點和超負荷工作,堅持業務值班並從事大量夜班工作,近兩年每年約有90天值大夜班。多年來,除出差外堅持每天都審看報紙版面到深夜。另一方面,堅持廉潔自律,不以權謀私、以稿謀私,杜絕"有償新聞"等一切不正之風,一概拒收或上繳各種禮金。

理論研究

堅持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把握國內外理論前沿動向,特別是就新聞"輿論導向"問題進行了認真研究,在新聞院校作專題報告後受到中央領導好評。 ——從"發展新聞學"角度,結合世界新聞傳播理論的發展規律,就我國當前的新聞輿論導向問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提出創新性觀點,以"輿論導向的歷史方位和時代內涵"為題在首都高校作專題報告後,受到中央領導同志高度評價,講座內容經現場直播後在網上被普遍轉載,産生較廣泛積極影響。 ——就中國獨特的"國際新聞媒體現象"進行專門研究,在《中國媒體的國際觀》等理論文章中提出較獨到的觀點(《中華新聞報》等媒體刊登)。就《參考消息》在新中國新聞史上的特殊作用進行總結,有關論述體現在《關注世界,關懷中國》(收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北大講座》)等文章中。 ——《從認識主體地位探究"喉舌意識"的深層內涵》《關鍵是要廓清學風》《"三個代表"與決策參考》《解析曲線背後的邏輯》《貿易發展新時代的新聞價值取向》等新聞理論文章獲中國新聞獎或被評為新華社優秀論文。 ——就全球化時代的文化競爭與文化戰略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是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文化競爭力研究》一書作者之一。

 

來源: 中國網 責任編輯: 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