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農民豐收節,位於陜西咸陽的萬年古槐蘋果專業合作社的蘋果也即將上市,中國人壽陜西省分公司的定點幫扶人員請來專家,為果樹的護理與攬收進行技術指導,金色的陽光正照亮這片致富之園;而在榆林子洲縣,費家溝村在盤活紅色文化資源的基礎上推進産業結構升級,種植的黃芪等名貴藥材成功上市,村民又多了一個致富抓手;目光轉向漢中,依託青山綠水的自然稟賦,大力發展“茶園+宜居鄉村”項目的桿柏村迎來遊覽高峰,品茶韻、享鄉風成為遊客的主流選擇……
一幅紅金綠三色交融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三秦大地徐徐展開,從聚焦主業優服務到三色畫筆繪三秦,這是中國人壽陜西省分公司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創新實踐,也是對新時期保險業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探索。
聚焦全面錨定重點
陜西國壽服務鄉村振興提質進階
保險業作為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憑藉其獨特屬性在鄉村振興的多個層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佈的《保險業高品質服務鄉村振興藍皮書(2023)》顯示,2022年,服務農業生産方面的保險産品增至11791個,提供3.13萬億元各類風險保障,合計賠付842.29億元,充分彰顯了保險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托底保障功能。
對於壽險企業來説,如何在織密鄉村人身保險保障網路的基礎上,發揮資源優勢推動五大振興是服務鄉村振興的關鍵。作為深耕區域發展的金融央企,近年來,中國人壽陜西省分公司持續提高政治站位,強化産品供給,優化服務模式,提升投入力度,多措並舉為陜西鄉村振興貢獻國壽力量。據統計,截至目前,陜西國壽共引進投入幫扶資金超800萬元,開發並推廣鄉村振興專用保險産品10款,覆蓋800萬人口,累計保額1716億元,受益人口突破10萬人,每年派駐近百名駐村幹部,助力陜西完成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標誌著鄉村振興工作邁入新的階段。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做了詳細部署,原銀保監會發佈《關於銀行業保險業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通知》,強調強化農村金融服務能力建設、提升“三農”領域保險服務質效,對保險業服務鄉村振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關鍵在“全面”,在此前提下,陜西國壽加強頂層設計,立足陜西各區域發展實際,基於自身稟賦特長,緊抓糧食安全與防返貧兩大“底線”任務與增加農民收入這一“中心”任務,創新打造“三色幫扶”模式,開闢保險業服務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三色幫扶之陜北
盤活紅色資源凝聚振興動能
陜北地域遼闊,農村人口眾多,當前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陜西國壽結合陜北紅色基因底蘊,提出“紅色幫扶”模式,以黨建為引領,發揮央企優勢,一方面,“軟硬兼施”築牢老區鄉村振興保險服務體系,另一方面強化資源協同,盤活豐富的紅色資源,助力老區轉型發展。
與此同時,陜西國壽以陜北地區紅色資源與本土特産為抓手推動産業振興。位於榆林子洲縣的南風寨革命烈士陵園與革命紀念館是當地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與陜西國壽榆林分公司幫扶點費家溝村臨近,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參觀,帶來了大量的人流、資金流、物流和資訊流。費家溝村也以此為契機在陜西國壽的指導下進行産業結構升級,著力種植名貴中藥材黃芪的特色品種,並抓住流量機遇,組織農産品展銷會等活動,打造鄉村經濟特色增長極。除此之外,陜西國壽還按照“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發掘並培育出佳縣紅棗羊、掛麵、小米、綠豆等四大主題鮮明的“黨建+農特産品品牌”,進一步拓寬鄉村特色産業發展之路。
而在保險主業層面,延安分公司為全市6.11萬農村人口捐贈超過14.05億元的農村小額人身保險風險保障,為賡續紅色基因保駕護航;榆林分公司深入革命老區調研,充分評估因病因意外返貧問題,每年申請為脫貧困難群眾捐贈意外傷害保險,截至2022年,已連續三年為老區人民提供2300多萬風險保障。陜北區域還全面啟動“千村百鎮”工程,升級優化保險網點基礎設施建設,併發揮金融央企的科技優勢,推廣線上“一站式”服務,提升用戶的便捷感、幸福感與安全感。
三色幫扶之關中
驅動金色引擎開闢共富新路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關中地區産業體系相對完善,資源相對富饒,為鄉村産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陜西國壽以壯大村集體經濟為主線,根據寶雞鳳翔、咸陽旬邑等22個幫扶點的實際情況,制定“金色幫扶”模式,找準發力方向,推動産業振興,描繪共同富裕“同心圓”。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人才是産業振興的核心要素,陜西國壽充分整合資源,深入開展技能培訓,為産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潼關縣秦東鎮港口社區是陜西國壽渭南分公司的幫扶村,該社區背依秦嶺,位於三河交匯之處,水源充足、晝夜溫差大,具備種植軟籽石榴、花椒、馬鈴薯、小米等作物的天然優勢。為進一步提升村民的專業技能,2021年至2023年,渭南分公司聯合包聯縣級單位定期開展花椒、小米、軟籽石榴技能培訓10余次,並聯繫專業化農技公司開展社區産業園軟籽石榴、馬鈴薯種植、大棚技術專業培訓等,有效促進當地群眾專業化水準。
模式創新是提升産業發展質效的重要驅動,陜西國壽創新理念、因村施策,探索出産業發展的新範本。種植業是旬邑縣湫坡頭村的支柱産業,過去,由於種植技術和資源供給相對落後,村民只能實現“一棚一收”,效率較低。陜西國壽咸陽分公司協助村兩委成立菌菜輪作試驗示範推廣種植基地,採取“黨支部引領+公司(合作社)運作管理+村集體受益+群眾增收”模式,由湫坡頭街村黨支部和椒村黨支部聯合牽頭,招引本土農業公司與合作社共同種植經營。與此同時,在咸陽分公司的幫扶下,村鎮兩級積極學習借鑒外地成功經驗,探索試行菌菜輪作種植模式,即每年11月進行羊肚菌下種,次年5月份前采收結束後,利用空檔期接茬種植番茄、白菜、辣椒等蔬菜。羊肚菌菌絲、菇腳和采收後的菌床營養成分高,能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確保了蔬菜種植營養均衡、綠色健康,湫坡頭村村民也在實現“一棚多收”的基礎上,成功試種了多個蔬菜品種,形成了優質迴圈的新模式。
除了湫坡頭村,在陜西國壽的支援下,寶雞隴縣東關村推廣“借貸還菇”模式,與合作社簽訂利益共用協議,實行“三免一借兩保障”;旬邑縣萬壽村推廣“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成立“旬邑萬年古槐蘋果專業合作社”,引入優質新品種,採用密植技術,水肥一體滴灌,全程機械化操作。解決村內46戶貧困戶無産業、缺勞力、就業難問題,帶動68戶群眾共同致富。
作為金融央企,陜西國壽還發揮網點優勢、人員優勢與技術優勢,通過多渠道持續拓寬農副産品銷售路徑。而在鄉村特色産業發展日臻成熟的前提下,陜西國壽運用品牌思維,推動東關村欣綠蔬菜專業合作社註冊“欣綠”商標,以市場化、品牌化經營手段提升農民收入水準;渭南分公司通過開展“風起關河詩意港口”同心行活動,組織駐村工作隊和綜合辦公室,圍繞鄉村和産品拍攝專題片加強宣傳,助力港口社區産品入圍潼關縣特色産品名錄,並協助社區建設農産品品牌展示廳,實現了從種植、銷售到宣傳、品牌建設的全週期産業幫扶。
三色幫扶之陜南
堅持綠色發展共建和美鄉村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提“和美鄉村”,這是對鄉村建設內涵和目標的進一步豐富和拓展,要求在留住鄉風鄉韻鄉愁的同時,提升宜居宜業程度,增強村民的幸福感、滿意感、獲得感。陜南地區生態環境優越,但受限于山地眾多、交通不便等因素,發展程度相對滯後,基於和美鄉村建設的要求,陜西國壽針對陜南地區制定“綠色幫扶”計劃,聚合生態優勢,推動鄉村可持續發展。
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支撐下,陜西國壽融匯生態稟賦,助力陜南地區壯大綠色産業發展。位於漢中洋縣的桿柏村擁有茶葉種植得天獨厚的優勢,但落後的基礎設施限制了産業的發展。了解相關情況後,陜西國壽累計向桿柏村投入超百萬元用於道路、橋梁、辦公設備等硬體設施的建設,為當地産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2017年以來,桿柏村借助中國人壽漢中分公司、蘇陜協作項目等幫扶資金,投入和引進100余萬元建設了桿柏村茶園。經過6年的建設,從2023年開始,桿柏村茶園已進入採摘期,園區種植的龍井1號系列,品質出眾,備受市場青睞。小小的茶葉搖身一變成為“黃金葉”,帶動村83戶脫貧戶經濟發展,大幅提升了村集體經濟的收入。而結合“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在充分尊重脫貧戶意願的基礎上,漢中分公司因地制宜幫助桿柏村又發展了以椴木香菇、養豬養牛為主導産業的集體經濟,有效帶動當地群眾共同富裕。
除了桿柏村,陜西國壽還在安康市漢濱區洪山鎮雙柏村、商洛市洛南縣城關街道樊灣社區、高耀鎮龍河村等幫扶點,嘗試探索通過綠色産業帶動宜居鄉村互進模式,以項目園區為主體發展採摘、觀光等鄉村旅遊項目,延伸産業鏈,提高附加值。
而在生態振興層面,陜西國壽以和美鄉村為目標,先後對安康漢濱區雙柏村、旬陽雙河鎮檀木村投入資金6萬元購置垃圾箱等,幫助解決人居環境整治缺口資金,改善村容村貌。商洛分公司還通過“愛心超市”生活用品積分兌換形式,逐步建立村民自發改善鄉村風貌的自主性,為建設和美鄉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中國人壽陜西省分公司的多維實踐下,各區域已經逐漸形成了兼具保險優勢與地域特徵的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振興服務模式。未來,中國人壽陜西省分公司將繼續秉承“保險姓保保險為民”的宗旨,心懷“國之大者”,持續推進“三色幫扶”,立足自身優勢,不斷創新內容、強化協同、提升質效,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更多國壽力量,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