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出“鄉村振興好聲音” 公共關係大有作為

發佈時間:2021-06-16 來源:中國網商務 作者:李淳 責任編輯:梁長玉

李淳報道 2021年6月11日,由上海市公共關係協會主辦、TED太德勵拓承辦的上海市公共關係協會第十一期高端公關沙龍以“責任&擔當——公共關係如何介入振興鄉村”為主題,邀請行業翹楚,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不同案例,展開了深入探討。

“公關企業要發展,就一定要堅持為國家中心任務服務,融入改革開放的大局。”在沙龍的致辭中,上海市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上海市公共關係協會會長胡煒説。他表示,公共關係人始終不忘初心,堅持在鄉村振興的前沿勤懇貢獻,這優秀的成績必將一路傳承。

文化根脈在鄉村

“任何時代的人,都離不開農村,離不開農業,離不開農民。”提到鄉村振興,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常委、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如此感慨。

他表示:6月1日,我國第一部事關鄉村振興的法律《鄉村振興促進法》正式實施,可以看出中央對鄉村振興的高度重視。中國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國,中國社會從鄉土社會發展出來。我們所説的鄉土、鄉景、鄉情、鄉音、鄉鄰、鄉德共同構建了中國的鄉土文化。中國的文化的根脈在鄉村,所以鄉村振興尤為重要。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常委、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

“我們知道公共關係是一門重要的社會學科,也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是社會的潤滑劑。公共關係對推動鄉村振興很重要,它能在政府、企業和社會之間,發揮調節、溝通和服務等紐帶作用。它能通過講好鄉村振興故事,傳播好鄉村振興的良好案例,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匯聚起更大的合力。”丁佐宏説。

近年來,月星集團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事業。例如:早在2010年,月星積極響應西部大開發的號召,建設了喀什月星上海城,以富民興疆為主旨、以長期援疆為目標,助民生、增就業、促經濟、謀發展。該項目項目提供一萬多個崗位,帶動就業達五萬多人。再如,在江蘇如皋,月星打造了一座兼具農林體驗、農耕文化、科技示範、休閒娛樂、特色苗木培育等功能的農業園——如皋花莊。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充分挖掘如皋地方特色資源,原汁原味體現了新農村的生活風貌。

如何借助公共關係的平臺,唱好“鄉村振興好聲音”?他提出:應該用好現代傳播技術,助力農産品的出村出山;應該借助公共關係的力量,助力更多鄉村振興的優秀案例走出去,同時把國外的優秀案例引進來。

“多維共用”改變空心村

空心村的改造是鄉村振興面臨的重要課題,公共關係人在這個領域有怎樣的實踐?來自易居樂農的“FA共用農莊”,是一個非常有創造性的嘗試。

易居中國聯合創始人、TED太德勵拓傳播集團總裁朱旭東

易居中國聯合創始人、TED太德勵拓傳播集團總裁、易居樂農董事長、上海市公共關係協會副會長朱旭東介紹:“我們做了20多年的房地産服務,結識了大量的建築師、設計師,包括施工的供應商等,我們完全有能力幫助政府在鄉村振興的共用農莊這一領域建立自己的品牌。”

2018年,易居樂農啟動“FA青年建築師獎”,每一年都會拿出一個村子的民宿,作為比賽的設計目標。獲獎的方案會在這個村子裏真實落地建造出來。“通過比賽去振興農村,這是我們公共關係的案例。”

這項比賽到今年已經開展到第四屆,而首屆比賽的建築所在地——河北蔚縣西窯頭村的FA共用農莊,即將於今年7月正式開業。遍佈全國各地的多個共用農莊項目也在同步推進中。

這項實踐與一般鄉村民宿建設的不同,在於它的“多維共用”。“我們在建設民宿的時候,並不是跟鄉村割裂,而是共用的。保安、保潔、物業管理都是當地的農民擔任。民宿裏面是沒有供應伙食的,遊客拿著餐票去農民家裏吃飯,我們憑票跟農民結帳,每個農民家就是一個餐廳。同時,民宿的房費收入也通過村集體的分配,與宅基地所有者的農民共用。”

朱旭東還闡釋了什麼是FA共用農莊的“與社會共用”。在這裡,民宿房間中的日常用品並不齊全,沙發、電視機、電吹風,電熱水壺都是城裏人捐的二手物品。“你會發現房間裏的傢具並不是成套的,但都是很有溫度的,每個傢具背後是一個家庭的故事。”與農民共用、與城市居民共用、與設計師共用、與時代的技術共用、與整個時代的進程共用……易居樂農還將不斷探索和完善這樣的鄉村振興理念,持續付諸行動。鄉村文旅前景廣闊

新冠疫情以來,微度假、微休閒、微旅遊已經成為中心城區市民出行的一個主要方式,近郊以及鄉村文旅迎來發展機會。這是中邦集團董事長、總裁衛平觀察到的現象。

中邦(集團)董事長、總裁衛平

鄉村文旅怎麼做?在他看來:市場是龍頭,內容是基礎,文化是靈魂,生態是優勢。他介紹了中邦集團製作的一個鄉村文旅案例:在湖南常德,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打造了陶淵明故居的特色小鎮,但小鎮建好後,因為缺乏優質的內容,無法吸引遊客。當地政府引入中邦之後,後者為它創作了一台沉浸式的演藝節目《桃花源記》。

“我們過去的演藝都要搭建舞臺,哪怕不做大型舞臺,也要具備大型山水實景畫面。但這個古鎮是人造的而且是長條形的,怎麼做?它有一條水系,沿岸有古建築、田園風光,我們就讓演員在四公里長的水系邊演出,一共有300多個演員分佈在18個演出點上表演。觀眾坐在船上面,一邊沿著河流前進一邊觀演。”

這樣的表演形式大受歡迎。尤其在2020年下半年微旅遊、微度假井噴以後,演出供不應求,每天晚上要演5場。“這是一個與鄉村特色結合得非常好的産品,它沒有過多的硬體投入,而是充分利用白天鄉村裏的造型。比如水車、風車、茅草屋,白天是景,晚上加上燈光就是道具、背景。白天是牧場,遊客可以進去參觀互動;晚上就上演牧童騎著牛的表演。”衛平説。

該演出2020年的觀眾達23萬人次,演出400多場。許多觀眾來到小鎮就是為了看這場演出。更加有價值的是,《桃花源記》已經變成一個可複製的鄉村文旅演藝模式。該模式已經在其他條件允許的地方、包括上海的鄉村落地,將惠及更多地域的鄉村振興事業。

鄉村文旅實質上是一種體驗經濟。“未來的經濟最核心的是體驗,體驗化和定制化是産品服務的必然追求。”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余明陽表示。人們所有的碎片化時間都是商業機會:吃飯等位置很無聊的時候,抓娃娃機出現了;看電影去得太早了,盲盒出來了;坐飛機等待登機時,迷你KTV應運而生。只要給消費者提供體驗,就有機會。在他看來:三四線城市發力,加速區位消費分化,深耕細分市場是最好的機會,所以鄉村振興的條件正在完備。“三四線城市房價便宜,溝通成本很低,國際大品牌都在做渠道下沉,小鎮青年是未來消費的最核心的力量。所以三四線市場是非常好的市場,未來這方面的空間非常廣闊。”(本文圖片由活動方提供)

相關資訊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國網客戶端

國家重點新聞網站,9語種權威發佈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