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造假”不僅僅是一個娛樂話題

發佈時間:2019-03-21 來源:中國網商務 作者:商聞 責任編輯:常玉

近日,央視新聞頻道播出了“‘驚人’數據的秘密”專題報道,對於“流量造假”現象進行了深入報道,報道以某位當紅藝人發佈的一條宣傳微網志為例,短時間內這條微網志竟然獲得了超過一億次轉發,相當於每三名微網志用戶當中就有一人轉發,這看似簡單的數據造假背後隱藏著一個專注于“流量造假”的新興産業。近年來“流量造假”、“花錢打榜”在業內已成常態,甚至是已然成為成為透明化、全公開的行業“潛規則”,並且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産業鏈。

“流量造假”現象是網路時代資訊量爆炸的炸後衝擊波,也是資訊帶來便利同時的必然衍生品。這一現象的出現源於兩個關鍵詞:

首先是無序,在人人皆是自媒體的時代,人人皆是資訊源的時代,現代社會個體的原子化分佈導致了資訊源同樣呈現出原子化的無序狀態分佈,這一方面大大擴展了個體的自由空間,但同時也是一種缺乏有效監管和規制的自由狀態;

其次是浮躁,“浮躁”是現代社會非常關鍵的一個身份標簽,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奮鬥主色調正在被淡化。此時網路時代的憑藉其顛覆性的資源優勢,重新詮釋了奮鬥的方向和路徑,“成功”路徑的快捷性和可複製性成為了可能,甚至是常態,這又進一步加劇了浮躁的社會氛圍。“流量造假”的投機行為就是在無序中抓住了“流量至上”這一根本性因素,借此實現浮躁的價值追求,而普通受眾在“流量造假”面前幾乎毫無招架之力,之能在一種近乎無知的狀態下被動接受。

“流量造假”的原動力是經濟利益,借助熱搜提高個人抑或品牌的知名度,進而實現經濟利益的獲得,這一過程對於個體或者品牌以及媒體平臺而言都是多贏的結果,所以除了個體性造假之外,媒體平臺也會有意識的助推熱點議題的形成,甚至是操控輿論導向。所以這裡的關鍵問題是,“流量造假”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經濟層面本身,滲透到了社會、價值觀等多個層面。

首先,在社會層面造成了“公共領域”空間的嚴重擠壓。哈貝馬斯提出的“公共領域”是指“獨立於政治建構之外的公共交往和公眾輿論,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礎”,也是培養公民意識、自由討論公共事務、參與政治的活動空間。“流量造假”導致了大量庸俗、低級的私人話題充斥在網路空間,特別是娛樂類話題,比如“某明星給女兒擦嘴”之類的資訊高居熱搜榜首,這直接導致了現實輿論熱點議題的庸俗化、低級化。其次在價值層面,這與公共領域空間被擠壓緊密相關,特別是對於青少年群體而言,長時間浸淫在“娛樂至死”的網路空間中,對於國家社會的公共事務缺乏了解和關心,“三觀”樹立的正確性堪憂。

最後,不得不説,我們對“流量造假”進行口誅筆伐的同時,似乎也已經被“流量造假”所綁架,包括政府、高校、科研機構在內的諸多評價、排名體系中“點擊量”業已成為核心的量化指標,這是否是另外一種“流量操控”呢?

從長遠來看,任何新興事物都會經歷一個無序的“泡沫化”狀態,這也完全正常,日後隨著法律的健全化、民眾的理性化,“流量”本身也會進入一個合理的發展階段。就如同前幾年我國電影市場的爆炸式增長,現在已經基本進入合理的增長區間。(作者:王奎明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相關資訊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國網客戶端

國家重點新聞網站,9語種權威發佈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