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汽車1月7日訊(記者 李池)在國五排放時期,進口大眾針對國內市場引入了甲殼蟲 、 蔚攬 、 邁特威 、 夏朗以及途銳等車型。不過,全面進入國六時代後,進口大眾基本僅剩途銳一款車型苦苦支撐。曾被熱議的休旅車大眾蔚攬,其銷量也因太過小眾化而慘澹收場。
進口大眾步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局,而更讓其難堪的是,“獨苗”途銳近日在中國網汽車品質投訴平臺(https://315.auto.china.com.cn/zlts.html )上也被爆出了大量投訴案例,包括機腳墊老化的發動機怠速抖動、中央差速器的異響以及車輛油箱的異響等“通病”問題。
途銳被爆機腳墊老化、中央差速器及油箱異響“通病”
大量車主反映,2019款-2021款途銳機腳墊受發動機高溫影響,容易發生形變,定期會老化失效。當車輛行駛至2-3萬公里時,車身會出現嚴重的發動機抖動現象,每隔3萬公里左右就要進行更換,否則全車抖動不止。車主還表示一副機腳墊的更換成本為一萬人民幣左右。若車輛未出質保期則可以享受免費維修,而一旦脫離質保期,車主則必須自費維修,而這本身是車企設計缺陷造成的結果。車主們要求大眾汽車更換新的機腳墊以解決車輛問題,或為車輛提供延長保修期服務。

中國網記者也向進口大眾反饋了相關問題,但至截稿日尚未收到回復。除機腳墊易老化外,途銳中央差速器也被大量車主爆出存在異響。大幅度轉彎或掉頭時,車身後部發出“咔咔咔”聲響。有車主更換完差速器後,故障消失,但他們擔心更換的配件還有壞的可能性,出保後仍需要自費維修,且進口維修部件價格相當昂貴。大量車主要求更換升級件,或提供終身保修。此外,不少車主稱,途銳滿油狀態R擋或空擋時,油箱也存在異響。
途銳産品力“落下風”
或受三大通病問題影響,“獨苗”途銳的銷量也不甚理想。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大眾途銳月銷量僅約千余臺。與此同時,造車新勢力也在不斷地瓜分著大眾汽車的市場蛋糕。

圖片來自官方
2019年,大眾中國區CEO馮思翰曾在插電式混合動力媒體研討會上吐槽增程式動力不環保,是糟糕的解決方案。增程式的代表理想汽車CEO李想則毫不留情地回擊稱讓馮思翰可以用大眾品牌甚至奧迪的新能源車來與理想ONE進行PK,此事也引發熱議,而後不了了之。然而,李想似乎對此銘記於心,不久後即在理想汽車用戶日上大爆“粗口”硬核回應關於“增程電動是落後技術”的質疑。
具體到銷量上,進口大眾和理想汽車近兩年也走出截然不同的態勢。2019年理想ONE剛開始交付時月銷僅千余臺,與進口途銳基本處於同一水準。而兩年之間後,2021年11月、12月理想ONE的交付量分別達到了13438台、14087輛。此時,李想在社交媒體上貼出的一張圖片“暗諷”:僅理想ONE一款車型的銷量就超過了途銳、途昂、攬境、ID.6 CROZZ和ID.6 X之和。

通過對比理想ONE和途銳PHEV,記者發現大眾汽車産品力在競爭激烈的車市中日漸下滑。途銳PHEV搭載了一套由18kWh的三元鋰動力電池和2.0T發動機組成的插電式混動系統,純電續航里程為58公里,較短的純電續航里程在應付日常城市通勤有些捉襟見肘。相比之下,理想ONE車型擁有180公里的純電續航里程。在長途旅行過程中,途銳PHEV虧電狀態時油耗表現和理想ONE又不相上下。不僅如此,理想ONE受益於增程模式,增程器並不參與驅動車輛,且沒有變速箱,其行駛平順性相比途銳PHEV更勝一籌。在造車新勢力本就較為擅長的智慧座艙和智慧駕駛領域,途銳更被理想ONE遠遠甩在身後。
被李想“暗諷”之後,大眾汽車面對真實的銷量數據沒有進行回應。不可否認,“獨苗”途銳無論是産品競爭力、還是車輛品質品控方面,都再難以打動消費者,進口大眾下一步將何去何從?
(責任編輯: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