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夏木塘的"仲夏狂想曲":看21所建築高校師生鋪就未來鄉村圖景

夏木塘的"仲夏狂想曲":看21所建築高校師生鋪就未來鄉村圖景

時間: 2018-08-16 00:50:00 | 來源: 藝術中國

夏木塘村的傍晚©UED


夏木塘村落日余暉©UED

盛夏林木,匯雨為塘。

聽夏日蟲語,聞木之清眠,問塘中秋色,這裡是“趣村”夏木塘。

“趣村夏木塘”——2018第三屆國際高校建造大賽© UED

2018年8月14日晚,由萬安縣人民政府主辦,CBC建築中心承辦,《城市·環境·設計》(UED)雜誌作為主辦媒體的“2018 第三屆國際高校建造大賽”閉幕式及頒獎典禮在江西省萬安縣文化藝術中心舉行。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的師生團隊以建造方案“趣村竹園——若浮廊”奪得本屆建造大賽一等獎。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的建造方案“趣村竹園——若浮廊”獲得本屆大賽一等獎

中國礦業大學師生團隊合唱改編歌曲《夏木塘之夏》

“第三屆國際高校建造大賽”2018年走進江西省萬安縣夏木塘村,以“趣村”為主題,探討如何通過設計的力量激活鄉村,重塑鄉村。來自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天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美國雪城大學、香港大學、台灣朝陽科技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中央美術學院、湖南大學、瀋陽建築大學、昆明理工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南京大學、河北工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鄭州大學 21 所國內外知名高校的200余位建築專業師生,在為期14天的時間裏,以建築、自然景觀、藝術裝置和鄉村傢具創作等方式,對夏木塘村的21處景觀和空間進行了重新設計和升級改造,他們從如何“讓鄉村更有趣”的理念和出發點,以廣大的田野鄉村為底圖,在炎炎夏日,為夏木塘描繪了21種“鄉村之趣”,鋪就出一幅充滿想像空間的未來鄉村生活圖景。


夏木塘村又被稱為“中華民間遊戲村”

評委團隊逐一參觀各高校建造方案

評委團隊逐一參觀各高校建造方案

以設計把脈鄉村建設  以小投入促進大提升

近些年來,全國各地涌現出不少以藝術、文化、設計帶動鄉村建設的實踐案例。國際高校建造大賽旨在通過匯聚和發揮建築高校師生們的力量,以年輕的思維和眼光注視正在日漸消逝的傳統村落,以設計“針灸”當下鄉村空間和環境存在的問題,用創意引領鄉村新生活方式,將新的風貌和功能帶入傳統鄉村。2016年和2017年,前兩屆的建造大賽分別以貴州樓納和四川德陽為真實語境和建造背景,分別從露營裝置和結合自然的設計兩大主題,嘗試對鄉村進行介入。今年大賽圍繞“鄉村鄉趣”為出發點,建造團隊站在村民和外來遊客的角度,對夏木塘村小的場所進行激活,以小帶大,進而激發整個夏木塘村的活力,實現對夏木塘的文化繼承與發展,並輻射周邊區域。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名譽院長、總建築師崔愷擔任評委會主席

《城市·環境·設計》(UED)雜誌社主編,CBC建築中心主任,樓納國際建築師公社創始人彭禮孝

本屆大賽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名譽院長、總建築師崔愷擔任評委會主席。在14日上午舉行的評審説明會現場,崔愷説道:“當前,全國的鄉村建設進入新時期,與以前大規模的鄉村整治不同,現階段的鄉村建設正在與文化、藝術、設計、可持續的産業發展産生深度的跨界和對接,大賽把國內外建築院校、同學、老師們請進來,以設計的方式對鄉村進行改造。儘管同學們做的大多數都是一些小建築,但是這種嘗試意義很大,在文化、地域和思想上呈現出的跨界很有張力。同時,在建築教育中,對於建築學的學生來説,參與直接的搭建工作意味著遇到建築的本源,他們能借此明白房子不是畫出來的,而是造出來的,並且要用質樸的地方性材料,研究地域的氣候和空間環境,這樣的實踐是有前瞻性和國際性的。”

同濟大學師生團隊在方案中設計的竹筒座椅

同學們以夏木塘為底圖重塑鄉村風景

評審們參觀參賽作品

評審們參觀參賽作品

參與大賽的各高校歷經近四個月的準備,先後完成對夏木塘村的實地考察、選址、研究、設計等階段,自2018年8月1日起入場建造,建造工期14天。《城市·環境·設計》(UED)雜誌主編柳青在介紹大賽流程和評審規則時談到,“本屆大賽沒有給各參賽高校具體的任務書,而是給出大致的方向,每個高校需要自行選地,自行發現夏木塘村的負面和消極空間,並且設計和制定相應的建造方案和設計策略,同時,在表達方式上也不做限定。建造的核心是創造鄉村的有序空間,主要有三類:一類是鄉村的公共傢具,這是與村民的生活聯繫非常緊密的,比如鄉村座椅、路燈、停靠點等,能夠使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第二類是對鄉村一些現有的公共空間的提升,比如觀景臺、集會的場所、集市、步道、公共衛生間等,為已有空間注入新的趣味;第三類是營造新的空間,比如遊戲、運動空間,茶亭休憩的空間等。此外,從材料的導向上,我們希望各高校盡可能利用一些當地的材料作為主材,比如吉安非常有代表性的竹材、青磚、藤條等。在評審方面,技術並非是第一位的,各高校的設計和建造策略決定了最後設計落地的價值。此外,評委們還將綜合考慮建造方案的引領性,設計的創新性、實用性、耐久性以及建造難度、建築規模、藝術表達、造價等方面,決議最終的獲獎方案。”據了解,本屆大賽各參賽高校的建造經費需控制在人民幣10萬元以內。

14天,21所建築高校的21種“鄉村之趣”

(附獲獎名單)

夏木塘村是位於江西萬安的一個小鄉村,這裡竹木林立,山花開遍,基於這種環境特徵,21所建築高校均採用竹木作為主要建造材料,在保證尊重當地原始自然文化的同時,進行設計創新。

一等獎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趣村竹園——若浮廊”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趣村竹園——若浮廊》©華南理工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趣村竹園——若浮廊》©華南理工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的建造方案“趣村竹園——若浮廊”獲得本屆大賽一等獎。“趣村竹園——若浮廊”選址在連接夏木村村口湖面兩岸的橋,據了解,未來“若浮廊”將成為夏木村的地標性景點。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趣村竹園——若浮廊》現場局部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趣村竹園——若浮廊》現場局部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同學們施工建造過程

評委、中國科學院大學建築研究與設計中心教授張路峰在評價該方案時説到,“這個方案比較全面,它有功能性,橋可以通行,是跨越水塘的一條捷徑,與場地的結合比較主動,能夠把原來一個比較消極的環境變得生動。這個方案最大的亮點在於對竹材料的運用,因為竹子這種材料的斷面是比較薄弱的,在潮濕的環境中竹材容易腐蝕,同學們抓住這一點把竹子的端頭作了樹脂的節點,通過金屬的桿件與樹脂過渡再接到竹子端頭把斷面封住,這樣耐久性好。另外這些竹竿的連結處沒有使用釘子,而用的是金屬構件和鋼索拉接,這種針對特殊材料所研究出的特殊處理手法是比較巧妙的。” 此外,該方案中,竹子與蘆葦的交錯使用豐富了橋面上光影的變化,在橋面形成圍合的同時又不失視線上的通透;遍佈在湖邊各處的傢具和燈具上也應用了整體張拉結構,為湖邊休憩活動提供可能;方案配合光影水霧和本土植物,打造了一個充滿趣味的趣村竹園。

二等獎

美國雪城大學建築學院 &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熒光夏木塘”

美國雪城大學建築學院 &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熒光夏木塘》©UED

美國雪城大學建築學院 &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熒光夏木塘》

《熒光夏木塘》內部

《熒光夏木塘》內部

該方案以鄉村美好的夏夜景觀 “夏夜螢火蟲”為創作靈感,建造團隊將“熒”拆分為艸(以稻草、花藤、導光管為建造材料)+冖(竹結構)+火(光)。據帶隊老師介紹,該方案全程沒有使用任何一根鋼管,全部使用竹子作為原材料,特殊的結構設計保證了該建築方案的承重性和穩固性。表面上,“熒”似乎是一座爬滿了花藤的簡單的草垛,在村中謙遜地存在。朝北緩緩掀起,從人眼的高度也看不到她的內部。進入內部適應光線以後,抬頭看滿眼好似星光,地面上暗藏的燈光也旨在模擬螢火,讓人靜靜坐下或躺下欣賞鄉村的美好夏夜和自然的斗轉星移。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夏木塘之舞”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夏木塘之舞》©UED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夏木塘之舞》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夏木塘之舞》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夏木塘之舞》

“夏木塘之舞”圍繞村中古樹佈局,以起伏的環形平臺呈現,營造圍繞神樹活動的場所,體現四種趣味:歡聚之趣,人們圍繞大樹聚會,形成交流場所;嬉鬧之趣,人們在圓環上進行鑽、臥、坐、倚、跳等活動,形成生活性空間;互動之趣,圓環內部設置腳印模組,人們踩著腳印行走,猶如舞蹈一般;光影之趣,綠叢中猶如熒光之火,為鄉野帶來夢幻之趣。

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迷籬”

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同學講述設計理念


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同學們施工建設中

作品局部

一道迷宮一樣的半透明竹籬,以一種熟悉又陌生的形態出現在村莊與田野、遊人與鄉民之間,使人在視線和身體運動的穿越中,更強烈地感受到來自田園的風、光、影、色之趣。放線、挖溝、綁扎、樹立、填充、平整,設計中所有材料、工序都力圖適應鄉村建造簡潔樸素的邏輯,當藤蔓悄悄爬上來,迷籬將最終與這片土地融為一體。

三等獎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趣村鄉戲”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趣村鄉戲》施工現場

竹筒座椅

該方案將劇場這种經典的建築學空間原型作為引發鄉村公共生活的“趣”點,探索劇場的空間模式與鄉村公共行為效應的多種可能型。建造上使用竹片與槽鋼鉸接固定,彈性線起拱,控制竹編織疏密暗示內外層空間聯繫。在劇場內可以策劃或自發形成多種功能,産生諸如觀演、遊戲、餐飲、放映、展覽等多功能活動模式,激發鄉村公共生活和交流的潛力。

河北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聲之穴”

河北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聲之穴》©UED

《聲之穴》

《聲之穴》內部

“聲之穴”從建造環境的場地特質出發,回應“趣村”主題,通過空間形態和聲學裝置,營造隱匿于林間的激發兒童多種知覺體驗的遊戲場所。起伏變化的底面空間與頂部開洞空間的不同體驗感,引導兒童對自然與空間的積極探索。孩子們可以通過攀、爬、鑽、滑等動作,坐、立、臥、仰等姿態,充分發掘與裝置的互動可能。同時,通過在內部較為封閉和純凈的空間中設置可互動的聲學裝置,有利於強化兒童在裝置內的聽覺體驗。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落花情·流水意”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落花情 · 流水意》©UED

評委們參觀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的建造成果

評委們參觀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的建造成果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的方案位於一片背靠村莊、面朝稻田的樹林裏,設計如流水般穿梭于林間,曲線的鋼結構加長度不等的木鋪板及高低起伏的木背板提供給遊人與村民遊樂聚會的圍合空間,露營野餐的平臺及與自然因素親密接觸的機會。設計團隊希望從人工景致走來的人們於此處能享斑駁光影之幽趣,賞油桐落花之雅趣,望遠方稻田之農趣。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趣立方”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趣立方》

評委們參觀《趣立方》

《趣立方》內部

“趣立方”的設計主旨在於與村民的“互動”之趣,並在鄉村環境中提供高效而實用的功能。方案以“立方體”作為基本單元,基於“可變性”與“可移動性”,靈活地置入于鄉村各個場所中,並通過抽拉,旋轉,折疊或拼接等變化實現人與建築的互動以強調場所空間的變化之“趣”。

鄭州大學建築學院“銜亭”

鄭州大學建築學院《銜亭》©鄭州大學

高低臺階,順應地形;散佈座位,乘涼小憩;四面花池,蝴蝶自來;直紋曲面,納景入懷。“銜亭”,細鋼繩“銜”住墜鋼為一銜;亭子“銜”接四週、遠方之景為二銜。入亭,馳目山野納懷中,俯首青磚眠足下,仰面翠意滿梢間。用細絲銜墜鋼,以直造曲,拉拽之間,意趣橫生。引爬藤于網上,夏茂生蔭,冬凋沐陽,野趣盎然。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與誰同遊”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與誰同遊》©UED

方案局部

方案局部

方案著眼于鄉村本身,設計團隊認為“鄉村本有趣”。夏木塘的各種自然要素,本身就是一種趣味。在竹林-道路-水塘-田野邊界交替的曖昧地帶,目光盡納自然野趣。設計團隊以設框和要素轉化兩大策略為出發點進行設計,創造一種框-填充物-人-外部環境的交互關係,重新定義建築學意義上的界面。與誰同遊?野趣鄉情,俱是我友。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雲亭”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雲亭》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雲亭》

“雲亭”取幕天席地之意境,有參悟自然之野趣。整體採用上下分層結構。下層間隔有隙的竹排形成停留的平臺,依稀可見的自然溝渠在原竹之間隱約可見,告訴人們我們第一次踏足這裡時發現的自然之景。上層採用相互交織的編織結構,形成富有自然活力的輕盈結構,在樹林竹林的映襯中含蓄而不失靈氣。一上一下,一張一弛,一落一飄,便是“雲亭”所追求的感知自然之趣。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方寸院”

評委一行參觀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方寸院》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方寸院》局部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方寸院》局部

方寸院(夏木塘美術館門廳)建立在廢棄並已損毀的祠堂原址上,在尊重、保留原祠堂歷史軸線、格局的基礎上,妥善處理與兩側的多功能廳、美術館主廳的連接關係。並充分考慮了當代美術館的功能需要(藝術品展示、新聞發佈等)。祠堂本為“人祖楷模”立德立言之所,建築的主體為“人”字形鋼架,山墻與地面均採用混凝土砌塊砌築而成,力圖營建一座承載記憶、回味歷史的“人文豐碑”,建築將新、老材料,現實與記憶交織在一起,以人文之趣集于方寸之院,使新老建築得以平等對話。

1  2  >  


夏木塘的"仲夏狂想曲":看21所建築高校師生鋪就未來鄉村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