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讀文藝復興,重新了解被定義和被誤解的常識

時間:2018-03-12 08:49:15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細讀文藝復興》新書交流會上作者與嘉賓合影

2018年3月11日下午,藝術史學者、收藏家、中央美院特聘講師楊好帶著她的新書——《細讀文藝復興》在單向空間(愛琴海店)與讀者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與大家分享了她的所思所想。參加此次交流會的嘉賓有小説家、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邱華棟,詩人、詩學及文化批評家歐陽江河,雕塑家、中央美院雕塑係教授隋建國。

《細讀文藝復興》一書的作者楊好和本次活動的嘉賓

楊好生長在一個文藝世家,童年和少女時代就大量閱讀了維吉爾、但丁、莎士比亞的詩集,康得、黑格爾等哲學家的作品以及大量文學作品。出於對世界的好奇,楊好在學生時代不斷轉換學習專業。她大學本科就讀于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學習電影劇本寫作,其間在歌德學院學習德語,後考取北京外國語大學比較文學研究生,未及畢業即赴英倫留學旅居四年時間,拿到了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藝術史專業和倫敦蘇富比藝術學院藝術商業的兩個碩士學位。

《細讀文藝復興》封面

《細讀文藝復興》一書的框架主要基於楊好曾為中央美院藝術管理學院所講授的“文藝復興”藝術史本科課程講稿。本書主要包括三個部分:佛羅倫薩畫派;威尼斯畫派;北方文藝復興。其中,每個部分都以畫派代表藝術家為線,各自展開論述。楊好認為,研究文藝復興從來不是緬懷過往,觀看藝術史也從來不僅指向藝術。

活動現場

文藝復興(Renaissance)是一場發生於14-17世紀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這裡的復興,指的是繼承、更生和再生。我們通常將文藝復興分為早期、盛期和晚期三個階段。而本書主要用三個以地域劃分的流派來講述文藝復興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文藝復興”不僅發生在義大利,與其平行的“北方”也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復興運動。

活動現場

分享會上,歐陽江河拋出了一個觀點,他認為文藝復興是屬於未來的考古學,包含了三百年以後才出現的東西和許多尚未出現的東西。對此,楊好也認為,文藝復興定義了文化。她覺得對文藝復興的研究不應該拘泥于單一的學科,因為它涉及了政治學、詩歌、文學、藝術、拉丁語系等方面,擁有廣泛的文本資訊和跨歷史的概念。同時,文藝復興這段歷史從不為“文藝復興”而生,它只是一段被命名的歷史。

文藝復興被談論和研究了幾百年,如今,我們依然在繼續關注它。正如楊好在序言裏所寫的一樣,文藝復興是歷史,是狀態,是風格,是修辭,是語境,更是時代精神,有著自身的複雜性和靈光。很少人在解讀它的時候不陷入它所製造的幻覺中,而幻覺往往會帶來滿足的暈眩,這是文藝復興的奇特魔力,也是文藝復興的最大局限。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