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使團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論壇”在京舉行

時間:2018-01-19 23:08:50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論壇現場

2018年1月17日,“外交使團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論壇”在北京舉辦,拉圭駐華大使費爾南多·盧格裏斯(Fernando Lugris),馬爾他駐華大使約翰·阿奎利納(John Aquilina)以及斯洛維尼亞、日本、牙買加、西班牙、巴基斯坦、塔吉克、冰島、伊拉克、巴貝多、智利、巴基斯坦、厄瓜多、義大利、秘魯等16個國家的駐華大使、公使、參贊和相關機構負責人,外交部外交人員服務局局長蔣琪及服務局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中央美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的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出席本次論壇。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院長、大都美術館館長曹意強教授主持論壇併發表演講。

論壇現場

“外交使團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論壇”旨在以藝術為鏡頭,聚焦中西歷史與現實文化核心論題,探尋面向世界的中華文化復興之路。論壇邀請國際著名學者舉辦專題講座,由若干講座組成。在“歐洲人與中國藝術”系列講座裏,將從中西兩端出發,深入探討雙方藝術乃至文化的本體特質,啟發新的互惠發展路徑,以凸顯中國藝術在世界文化中往昔和當代的重要位置。1月17日,原英國國立美術館館長尼古拉斯·彭尼爵士以“歐洲繪畫的空間與錯覺”為題,開啟了“歐洲人與中國藝術”系列的第一場講座。尼古拉斯·彭尼爵士,英國著名藝術史學者,原英國國立美術館館長,畢業于康橋大學聖凱瑟琳學院、倫敦考陶爾德藝術學院。30歲時即被聘為牛津大學斯萊德教授、康橋國王學院高級研究員,後又擔任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研究員。

論壇現場

繪畫空間觀念劃分出了中西藝術的明顯區別,體現出相異的美學思想。從15世紀至今,繪畫空間問題佔據著西方藝術的中心地位,無論是運用線性和空氣透視創造三維空間錯覺的傳統再現性繪畫,還是抽象或各類現當代藝術,空間處理一直是其基石。傳統的空間觀念雖在繪畫中淡化,但在當代電影和戲劇中得以復興。在講座中,尼古拉斯·彭尼演示了歐洲藝術的典型實例,闡釋了空間理論在西方繪畫創作中的運用,由此透視歐洲藝術風格的變化特質。尼古拉斯·彭尼認為,西方現代主義藝術家們通過不同的方式揭示了想要背離歐洲主流繪畫空間慣例的渴望,中國畫對於他們來説有特殊的借鑒意義。

論壇海報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