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二屆藝術産業園區發展論壇 聚焦園區轉型升級與國際合作

時間:2017-04-23 00:20:08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第二屆藝術産業園區發展論壇圓桌會議現場

藝術産業園區的轉型升級,是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與文化産業結構優化創新而形成的內在發展需求,是指産業園區在組織形態、發展模式、內在結構和業態上的創新與提升,以向更利於社會、文化與經濟的方向發展。相對於早期在城市中自發聚集、生長的文化聚落,後發的藝術産業園區越來越多地被視為城市建設與規劃中不可或缺的功能與區位配置,在園區定位與功能上更為複合而多樣化。藝術産業園區在經濟、文化與社會等多個層面上與城市發展形成日益緊密的關聯,也對藝術産業園區的發展提出了新的問題與挑戰,包括藝術産業園區如何依託城市發展,進行內容、模式與機制創新,形成城市與區域發展特色;如何利用藝術産業園區的平臺優勢,引入技術、金融等不同産業領域的資源,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在增強藝術産業園區自身運營與競爭能力的同時,推動文化産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以及借助藝術産業特有的溢出效應,促進與其他産業的融合,提升相關産業的文化附加值,以更為多元而有效的方式融入到城市建設之中。

與此同時,在“一帶一路”國家重大戰略背景下,藝術産業園區是否能夠借鑒、引入國外藝術産業園區成熟的運作經驗與創新成果,形成符合我國國情與自身狀況的發展新模式,併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與推進提供支援,提升並擴大我國文化對外影響力,也是藝術産業園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需要藝術産業領域中不同參與者的共同探索與努力。

2017年4月21日至4月22日,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承辦的第二屆藝術産業園區發展論壇——藝術産業園區的轉型升級與國際合作在京舉行,承接上文選取會議要聞以饗讀者。

 

4月21日“國際視野下的藝術産業園區的轉型升級” 第二階段主題發言: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余丁教授發言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余丁教授:《服務一帶一路,迎接藝術産業的3.0時代》:

 中央美院在藝術産業研究領域已經涉足多年,從藝術品市場的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直到衍生品市場,到藝術産業園區的規劃,逐漸滲透到整個藝術産業範疇中來,此外,中央美術學院也承接了眾多文化部的部級課題,並最新成立了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作為該學院的院長,余丁教授首先闡釋了自己對於藝術産業內涵的認識:

“藝術産業的發展,是伴隨著藝術品市場的興起而産生的,它與文化産業和創意産業有某種聯繫,但它在內涵上至少要有幾方面內容:第一,藝術産業的主體應當是藝術行業中可以走向市場和用産業的方式運作的那部分內容。第二,藝術産業應該面向市場,按照産業化和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廣泛地滲透于生産、流通、經營、服務和分配,能夠帶動和促進經濟發展。第三,藝術産業應向消費者提供精神産品和服務,它除了有産業的功能以外,還應該是一種精神的滿足,促進社會發展。”

關於藝術産業3.0的解讀:“藝術家租房子、工作室,形成一個小的區域和創作氛圍,這種自發形成的藝術園區是1.0版本。隨後,市場越來越規範,市場分類越來越細,造成了不同分類在一起集合的集聚效應,而所謂2.0版本正是這種有規劃的,形成産業集聚的一種園區的發展。這一過程強調的是自發的、自然的一種狀態走向規範、規劃的狀態。伴隨著國家重大文化戰略等諸多政策支援,藝術産業3.0應運而生,尤其是‘一帶一路’戰略,實際上給藝術産業帶來了一個新的機遇。可以説,3.0是一個完整的産業鏈結構。”

關於“一帶一路”的認識:“‘一帶一路'實際上是一種新的全球化,它打破了由美國發揚光大的形成國際秩序的西方中心論,東方從屬於西方,農村從屬於城市,新的‘一帶一路’使中國成為全球化的捍衛者,這種從全球化的參與者變成全球化的捍衛者的角色轉變,開創了一個地區的新型合作關係,它強調的是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以及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強調的是共商、共建和共用的原則。它和西方的《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等的全球化有本質的不同。”

 “藝術産業必將推動藝術發展,加快文明的進程,為提升品質的生活做出應有的貢獻。藝術産業與金融業的整合與互動,也必將煥發出産業巨大的生命力。藝術産業必將在傳統産業升級換代中注入新的活力。藝術市場和傳媒互動將創造新的發展空間。藝術大眾消費將為我們的民族美育帶來新的革命。”


上海紅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鄭培光發言

上海紅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鄭培光:《紅坊文化藝術園區的轉型升級和國際合作》:

紅坊藝術社區自2005年開始啟動至今已經走過12個年頭,“從最初的上鋼石廠,利用兩年時間把它打造成國際的、公益性的集聚區開始,我們一直希望把它打造成一個融入城市的城市空間。”

“十餘年來我們取得的成功主要歸因于我們在一開始就有明確而清晰的主題定位:紅坊——上海創意産業的聚集地;視覺文化産業基地以及時尚聚集。”

“此外,紅坊不僅僅靠依賴房租作為唯一盈利模式,我們從一開始就強調投資孵化的功能,進行盈利模式的轉型探索。紅坊到今年為止,它的收益其中只有40%來自於租金,還有60%都來自於我們的投資,而所有的這些投資都集中在文化産業。”


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宣傳部副部長薛立群發言

 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宣傳部副部長薛立群:《青島西海岸新區藝術産業園區創新發展的路徑探索》:

 2014年6月3日,青島西海岸新區獲國務院批復,成為第九個國家級新區。新區位於黃海之濱、膠州灣西岸,是青島三大主城區之一,陸域面積2127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深圳、兩個香港、三個新加坡。可以説,青島西海岸新區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還有著良好的自然資源、商貿優勢以及政府政策扶持。通過“國際海洋人才港”優秀人才引進計劃、全面取消社會投資類項目前置審批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率先發佈助推産業發展的十大政策的支援,青島西海岸新區的發展速度和成果不容小覷。

“在藝術産業園區方面,我們提出以創新涵養藝術産業園區‘融合之美’,以創新提升藝術産業園區的‘品質之美’。這就需要我們注重體制機制創新,打造政策‘洼地'和服務‘高地',全面貫徹‘融合’的理念。與此同時,我們將生態引入建築,在全國首創‘綠強度’指標體系,與中央美院共同在新區建設中央美術學院未來設計教學校區,完善人才培養和教育職能。並在全國率先推進特色小鎮建設,以不同功能分區和側重完善整個青海西海岸新區的戰略佈局。”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系主任茱迪斯·伯頓發言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系主任茱迪斯·伯頓:《作為新型教育模式的産業園區》:

作為多年從事藝術教育的伯頓,她的演講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前人不停探討産業模式以及盈利模式的時候,伯頓本人明確提出:藝術産業園應該成為不斷進步的建構主義教育的場所。 

“如果現在的藝術産業園把它們自身認為是一個文化實體,它們就應該能夠承擔起青年人教育的理念和使命。這是一種全方位的教育。”

“藝術教育可以呈現出一種新的生活面貌,而不僅僅單純提供一些工作坊、畫廊,還有初創企業、創業企業,還有各種各樣的藝術上的實踐。”

茱迪斯·伯頓以美國的馬利蘭藝術學院為例,描繪了藝術教育在藝術産業去發揮功能,並作為城市再興的組成部分的重要職能。此外,其學生在非洲、南美以及歐洲難民區的社區組織共同創作壁畫及雕塑作品。“這些壁畫就可以變成一種對話方式。它讓我們意識到了有多元化的聲音,而且把它轉化成了積極的行動,這些就是他們祖先留給他們的。”

“藝術産業園不僅僅是藝術市場的孵化器,它也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一個引擎,它也不僅僅是城市再生以及吸引遊客的一個重要場所。作為未來,我們有可能會把它轉化成為一個教育場所,把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聚集到一起。” 


柏林自由大學文化與媒體管理學院院長克勞斯·西本哈爾教授發言

柏林自由大學文化與媒體管理學院院長克勞斯·西本哈爾教授:《歐洲的文化園與藝術區——傳統與創新之間的發展》:

來自於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文化與媒體管理學院的院長克勞斯·西本哈爾教授認為,在探討今天以及未來的發展時,首先要好好談一談什麼叫作藝術區,或者什麼叫藝術工業園區、創意集聚區。這就要求我們回顧歷史,刷新自己的記憶,看看源頭在哪兒。

“雅典的衛城是所有文化園區的母親——它是為公眾策劃、為公眾造福、對公眾開放,同時也結合了文化和宗教的公共空間。這個地區把知識、娛樂、學習、觀賞融為一體,充分發揮其社區功能。”

“19世紀晚期,巴黎的蒙馬特開啟了所有現代文化園區的先河。它由藝術家工作室、畫廊和諸多娛樂場所構成,這樣一種藝術區,我們叫它波希米亞區,它呈現了一個現代藝術家的形象,窮困潦倒,反叛精神的,必須要過不一樣的生活。”

“第三種模型就是我們如今所謂的主題公園,我們可以追溯到第一屆巴黎博覽會,大概在19世紀中期,主題公園的興起與博覽會的開發、發展是相關的。”

“回顧歷史,我們現在要探討當下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藝術園區。藝術産業園區必然屬於城市的一部分,因而我們需要深思城市主義的問題——我們想要生活在怎樣一種未來城市環境中,誰擁有城市,如何奪回這些城市。”

“中産階級和政府是推動這一建構的驅動力量。一個創意城市有如下的標準,有創意聚集的發展,而且還有一些文化産業園,城市就像是跑酷運動一樣,應該是經過精心策劃的。把城市空間變成一座公共博物館,或者個人生活體驗的劇場,這樣的城市會給大家一種獨特的體驗。你可以享受到你想到的一切,這就跟工業城市不一樣,這其中一個關鍵詞就是氛圍上的一種美學設計。”


國際藝術授權基金主席,台灣artkey藝奇文創集團董事長郭羿承發言

國際藝術授權基金主席,台灣artkey藝奇文創集團董事長郭羿承:《城市美·術館:藝術産業園區的另一種可能》

國際藝術授權基金主席,台灣artkey藝奇文創集團董事長郭羿承提出了“城市美·術館”的概念。

“‘城市美·術館'不是在一個城市建一座美術館,而是讓整座城市都變成美術館,這個美術館不是講藝術作品,而是討論如何讓城市變得更美。這也行是文化園區另外一種可能性,就是讓整座城市變成一個獨特的文化産業園區,而其獨有的環境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品概念。”

“城市美·術館'的範疇是一個公共空間的概念。地鐵、計程車、廣告牌,甚至是貧民窟的營造,這些都是公共空間的範疇。”

“舊廠房改造是第一個層面,文化地産與文化旅遊是第二個層面,第三個層面,我認為是最困難也最複雜的,即藝術造鎮,和一個比較流行的詞相似,就是特色小鎮。”

“在我們談及特色小鎮的時候,必須結合當地文化建設自身品牌。只有將當地內涵浸入到各個領域中,才能實現真正的‘特色’。如果我們自己沒有從自己的文化內容中去挖掘可以形成品牌的IP,這些內容會被別人、別的國家去創造成IP,産生價值。‘城市美·術館’的概念基礎都建立在如何把這些內容轉化成可以有價值運用的IP,而這個方法就是藝術授權。”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教授張正霖發言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教授張正霖:《功能及模式:台灣及香港地區之藝術園區發展》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教授張正霖以台灣及香港地區藝術園區作為發言側重,通過兩地各具特色的諸多案例進行闡釋。與大陸不同,港臺地區土地緊俏,所以在相關藝術園區建設上有著不同的模式。與此同時,藝術園區的商業化直到目前都是一個難解的問題。

“這其中有三個趨勢:第一個趨勢是城市更新與藝術活動相關的趨勢;第二個趨勢是消費群體的美學及文化升級,目前落在一個較高的需求層面;第三個趨勢是藝術文創園區本身的平臺功能。”

“藝術園區的這個概念至少在香港跟台灣的經驗裏面,直到目前都還保有了一絲對於純藝術的或歷史記憶的追尋印記,而不認為它應該被劃分在持續商業化的過程裏面最後被拋棄掉。”


北京798文化創意産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彥伶主持圓桌會議


T3國際藝術區策劃、藝術總監王立新全面介紹了從酒廠藝術區到T3藝術區的模式探索,以及國際合作的新模式


第二屆藝術産業園區發展論壇圓桌會議:“一帶一路”背景下藝術産業園區的創新發展與國際合作


中央美術學院發展規劃處處長王川教授主持圓桌論壇

本次藝術産業園區發展論壇,在國家經濟與文化産業發展戰略的號召下,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發展背景下,聚焦藝術産業園區面臨的發展機遇與挑戰,通過主題發言、圓桌討論等形式,分享經驗與知識、引發思維碰撞與對話,對發展符合我國國情與自身情況的藝術産業園區新模式作出了有益探索,並形成了富有學術成效的成果。

藝術産業園區發展論壇將作為常規項目每年舉辦,並計劃成立藝術産業園區發展聯盟,有組織的團結各地藝術産業園區資源,共商發展大計。

論壇現場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余丁教授致閉幕詞


現場提問的觀眾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