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花開敦煌”在京開幕 再現常沙娜與敦煌的一世情緣

“花開敦煌”在京開幕 再現常沙娜與敦煌的一世情緣

時間: 2017-03-09 10:01:01 | 來源: 藝術中國

開幕式現場,高朋滿座,人頭攢動

2017年3月8日下午,正值“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由中國美術館、清華大學主辦的“花開敦煌——常沙娜藝術研究與應用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

常沙娜先生開幕式致辭

常沙娜,我國著名藝術設計家、教育家,“敦煌守護神”常書鴻之女。她承載父親遺志,一生致力於敦煌藝術的保護、研究與教育。作為中國美術館捐贈與收藏系列展,本次展覽以“守望”、“凝萃”、“傳承”為三大主題詞,貫穿了常沙娜在不同時期的藝術經歷。展覽通過常沙娜的壁畫臨摹、花卉寫生、應用設計等不同類別的藝術作品,配合詳實的文獻資料,力圖呈現常沙娜藝術生涯的全景,展現常沙娜多彩的藝術人生。

圓廳展出常沙娜少年時代臨摹的大幅敦煌壁畫

展覽第一部分“守望”,主要展示了常沙娜在父親常書鴻引導下與敦煌結下的深厚淵源。下設三個單元。

觀眾觀看常沙娜人生歷程

第一單元“我從巴黎來”與第二單元“敦煌血脈連”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回顧了常沙娜早年隨父親常書鴻輾轉于巴黎、北京、昆明、重慶、敦煌的非常歲月,記錄了常沙娜在特殊歷史時期與呂斯百、王臨乙、王合內等20世紀重要藝術家建立起來的深厚情誼。在父輩教育與影響下,常沙娜建立起強烈的時代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這成為後期引導常沙娜開展藝術設計與教育工作的主要原則。常沙娜自12歲來到敦煌,就和莫高窟中的藝術世界産生了密不可分的關係。

觀眾觀看常沙娜15歲時臨摹的《觀無量壽經變》

第三單元“傳寫敦煌情”主要呈現了常沙娜早年在敦煌的臨摹作品。1945年至1948年,包括巨幅作品《觀無量壽經變》在內的所有臨摹作品都是她在14至17歲時完成的創作,她以整理性臨摹為主要手法,作品展現出過人的藝術天分。常沙娜説,“是敦煌的風土培育了我做人應有的淳厚;是敦煌的藝術給予了我學習傳統藝術的功底。”此部分呈現的三十余件臨摹作品,便是這段特殊經歷結出的纍纍碩果,也是20世紀中國美術發展中的一份重要藝術財富。

1950年代以來,國家重點建築設計展示

第二部分“凝萃”,主要展示了常沙娜對敦煌藝術元素的研究與拓展。下設兩個單元。第一單元“為新中國設計”,展現的是常沙娜自50年代以來參與完成的國家重點建築設計任務。常沙娜以敦煌圖案為藍本,完成人民大會堂、民族文化宮等建築裝飾設計,作品不僅凝聚了中國古典藝術的韻味,更顯示出新中國的氣度,代表著常沙娜對傳統藝術精粹的提煉與昇華。

觀眾拍攝常沙娜臨摹敦煌壁畫中的藝術元素

同時,常沙娜還是國內最早從事敦煌圖案研究與教學的學者之一,第二單元“敦煌圖案研究”,即展示了常沙娜對敦煌圖案的研究與整理。多年來,常沙娜潛心於敦煌壁畫中的藝術元素,將各類圖案,如人物的服飾、頭飾、佩飾圖案;建築的華蓋、花磚圖案;還有隱藏在繁密壁畫間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等,進行系統的整理,由此積累下來一大批圖案作品。這些作品不僅以多姿的形式詮釋出古典藝術的精麗與繁華,更使我們從圖案與設計角度重新審視先人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産。

觀眾觀看常沙娜的花卉寫生

第三部分“傳承”,主要展示了常沙娜在圖案教學中的研習與應用。下設兩個單元。第一單元“一花一世界”,展示常沙娜的花卉寫生作品。常沙娜説:“我在圖案教學中把握的就是兩方面——民族的傳統和生活的自然。”如果説此前主要展示的是“民族的傳統”,那麼在此則主要呈現的是“生活的自然”。其花卉作品溫婉可人,又不乏生命的茁壯與堅強,是為藝術家個人的真實寫照。第二單元“古韻揚新風”,呈現了常沙娜對於敦煌藝術圖案的設計應用。50年代,常沙娜在林徽因的影響下,走入藝術設計領域。1956年,常沙娜調任新成立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將其熟悉的敦煌藝術與藝術設計知識相結合,並赴諸實踐,做出“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藝術設計作品。

常沙娜藝術年表

吳為山館長在展覽前言中寫道,在敦煌藝術與自然形態的多重滋養下,常沙娜先生以純粹的藝術態度、雋雅的藝術格調和崇高的藝術境界,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她傾其一生於敦煌藝術和美術設計領域,不僅在保護、延續並推廣敦煌藝術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更在傳承與活化中華文化藝術方面不辭辛勞,戮力前行。

文化部副部長董偉向常沙娜頒發捐贈證書

展覽舉辦之際,常沙娜向國家捐贈了其個人24件藝術作品,由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其中,包括5幅以《觀無量壽經變》為代表的早年敦煌臨摹代表作,18件花卉寫生作品,以及1件特意為此次展覽重新繪製的《文殊變》。為了達到“真實的臨摹”境界,也為了“銘記歷史,不忘初心”,86歲高齡的常沙娜在丙申歲末、丁酉年初不顧身體辛勞,鋪紙備墨,再提畫筆,歷時兩個月工筆細作,並在作品完成後,將一早一晚兩幅《文殊變》一併捐贈國家,體現出其崇高的藝術境界和對國家美術收藏事業的鼎力支援。這兩幅作品,將作為常沙娜不同時期藝術創作的代表,以其所具有的特殊的時代氣息和藝術家的創作歷程,享有厚重的歷史價值、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2017年《文殊變》的重繪與捐贈,更將作為國家藝術收藏的一段佳話,永傳後世。

展覽呈現在中國美術館1、8、9號廳,將展出至3月19日。

觀眾拍攝常沙娜臨摹敦煌壁畫圖案

觀眾拍攝常沙娜臨摹敦煌壁畫圖案

觀眾與常沙娜臨摹的敦煌壁畫

常沙娜臨摹敦煌壁畫飛禽走獸圖案

觀眾拍攝常沙娜臨摹敦煌壁畫圖案

觀眾與常沙娜的花卉寫生

觀眾與常沙娜的花卉寫生

觀眾拍攝常沙娜的花卉寫生

觀眾拍攝常沙娜的敦煌臨摹畫稿

觀眾觀看常沙娜臨摹的敦煌壁畫

觀眾與常沙娜臨摹的敦煌壁畫

觀眾與常沙娜臨摹的敦煌壁畫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致辭

原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韓景陽致辭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致辭

部分展覽作品:

常沙娜,觀無量壽經變(盛唐172窟),272x300.5cm,1946年

常沙娜,觀世音菩薩(中唐112窟),102x71cm,1945-1948年

燃燈菩薩 初唐 65x51cm 常沙娜臨摹 1947年

常沙娜,20世紀90年代,人大會堂宴會廳天頂通風口,46x53.5cm,畫稿 水彩稿,紙本

常沙娜 馬伕與馬 初唐431窟 13x19cm

常沙娜,水蓮,55x41cm,1999年,水彩、紙本

常沙娜,固安小紅果,1998年,65.5x46cm

常沙娜,和平鴿絲巾,130 x 130 cm,20世紀50年代,設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