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法國畫家方索水墨展:“詩書畫音”多方詮釋“意外出現”

法國畫家方索水墨展:“詩書畫音”多方詮釋“意外出現”

時間: 2016-12-24 17:59:26 | 來源: 藝術中國

法國畫家方索水墨展“意外出現”學術研討會現場

2016年12月24日下午,由歷史學者和藝術批評家帥好策展、人類學家于碩教授任學術主持的法國畫家方索水墨展“意外出現”在北京商務印書館涵芬樓藝術館開幕。

歌者王瀅喬吟唱並演奏古箏

人類學家于碩教授朗讀島子詩歌開篇

此次展覽的開幕式在一段吟唱中開始,歌者王瀅喬演奏了一段古箏,現場沉浸在空曠、高遠、空靈而遊蕩的氛圍中,與藝術家方索及其夫人于碩所著圖書《遊牧筆端》的題目相呼應,也為現場來賓帶來了一份意外的驚喜。商務印書館涵芬樓藝術館總經理王陸軍,歐盟駐華代表團公使銜參贊白尚德,太和藝術空間董事長賈廷峰,法國藝術家方索,策展人帥好,學術主持于碩先後致辭。

歐盟駐華代表團公使銜參贊白尚德致辭

商務印書館涵芬樓藝術館總經理王陸軍致辭

太和藝術空間董事長賈廷峰致辭

歷史學者、藝術批評家帥好講話

20多年來致力於中法友誼、增強中歐溝通的人類學家于碩、藝術家方索夫婦,此次將方索(François Bossière)水墨展放在商務印書館涵芬樓藝術館舉辦,是他們為中歐文化對話所做的又一具體實踐。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還進行了一場行為藝術的表演,現場到來的每位觀眾都會獲得一條黃色的絲帕,策展人要求每位觀眾將手裏的絲帕用別針別在行為藝術家李心沫的身上,觀眾別完絲帕可以拿取藝術家手中所持的一枚信封,當所有絲帕都覆蓋在藝術家身體之後,一條繩索被套在藝術家的脖頸上,她隨後開始將身上別滿的絲帕一條一條扔在地上,每當李心沫想盡力往遠處丟擲絲帕時,都會受到繩索無情的束縛,她的脖子被勒緊,表情痛苦,每一次丟擲絲帕的過程,都是藝術家盡力掙脫“枷鎖”走向更遠的過程……表演結束之後,一條由黃色絲帕鋪就的軌跡留在現場,變成一件由觀眾與藝術家共同完成的作品。

李心沫現場行為藝術表演

現場行為藝術表演

藝術家方索作品

藝術家方索作品

此次展覽共展出方索水墨作品近四十件,從作品的命名可以窺見其創作兼有中國繪畫和西方繪畫的特點和風貌,比如《無題》、《厭倦》、《回首已遠》、《離離即即》等。展覽還展示了由孟浪、島子、浪子、吉爾·德拉諾瓦、王藏、任白、陳家坪等詩人創作的詩歌,是詩人以詩歌的形式所表達的對方索藝術的理解。

方索《回首已遠》宣紙水墨(66x45cm)2016

方索作品《無題》

孟浪為方索作品《無題》所作詩歌

于碩一直致力於“超文化”現象的研究,所有跨文化、跨地域所發生的文化現象、事件都是其田野考察的素材。此次水墨展,集畫家、詩人、音樂家、行為藝術家與觀眾現場互動於一身,也構成了一次中外水墨展覽的創新。

展覽現場

展覽主題“意外出現”取古希臘語“現象”(phainómenon)一詞的本意,即“出現”、“顯現”。沿著“返回事物本身”的現象學路徑,展覽試圖讓法國畫家的水墨“直覺”與中國詩人和音樂家的審美“意向性”對接,從方索作畫,到詩人賦詩,樂師配樂,再到觀者的主體化參與,始終將展覽置於“即時把握”現象的過程中,讓意義立刻凸顯、發光,集體完成方索有意未完成的作品。

法國藝術家方索講話

方索説:“我的油畫或水墨畫沒有一幅是完整的,一切都向著所有的可能敞開,我把它們構思成可以從任意角度看出去,並留下各種可能的後續想像,那是幾近於山水畫的精神意象。”於是,他“總是被自己筆下陡然生出的圖像驚詫,也總是無法做到循規蹈矩。生存在一種全面危機的現實中,嘗試著用莊周‘禦風而行’的流變和五分墨色的精微來表達充滿悖論、嘲諷但也不乏善行的世界”。他從日常生活、流行圖像和“高大上”的藝術品裏的種種人類關係中獲得感應,即時捕獲人類生存境況的瞬間,進而觀看和撲捉在“這裡”或在“那裏”我們到底是誰。

行為藝術表演過後藝術家方索與表演者擁抱

學術研討會現場

學術主持于碩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此次展覽構成了一個現象學的“事件”(Sachen)。商務印書館是具有厚重歷史的文化重地,始於翻譯西學,將外國的文化學者和學術著作引入中國,將中西會同融合;方索多年來以一位外國藝術家的視角去探索中國的水墨,並且今天在商務印書館舉辦自己的個展,同時今天的展覽也囊括了詩歌、音樂、行為藝術和繪畫等等內容,本身就是一次“超文化”的事件。“一百多年來,商務印書館一直是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場所,方索有一本漢法詞典已經使用了20多年,便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這次展覽我們希望掌握事件‘意外’擴展的現象學維度。因為這不僅是中國和西方的對話,也是書畫詩歌、音樂、哲學之間的互動,是藝術家和觀眾的對話。”于碩在現場説道。

方索作品《歸途》

島子為方索作品《歸途》所作詩歌

繪畫之於方索是生命的抗爭:“一塊墨跡不只是它的圖像,還是一個身體。它不完整, 變形,顯出存在的困難。然而它將起舞。我的墨畫不是為了描繪‘山水’,而是為了那些無聲的、無形的、畸形的、未成形的、摸索形構中不確定的、無真相的存在,為他們那微不足道的一小塊領土賦予生機。變形是我們的未來和我們的此在,咆哮、憤怒、腹鳴、變形、塗鴉、瘙癢、惱火……。為什麼畫畫?為了存在和顯現你我身上的那些無聲與殘缺。石濤的‘一畫’自發地生成身體,一條痕跡,一個生命,皆在當下。”

學術研討會現場

此次展覽,畫家方索的水墨作品、中外詩篇、超文化音樂和觀者即興創作、學術研討會共同構成了一個立體的行動過程,呈現出藝術的人類性和精神性,也是對“超文化方索現象”的一次詮釋。超文化閾限中的方索,在拉斯科洞穴岩畫和莊子的遊弋中想像、記憶、期盼、求索,憤怒或沉靜,保持著其作品及思考的連貫性,在詩、歌相伴中自我超越,追尋中國水墨在21世紀人類理解中的普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