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8日下午4點,第一屆道滘新藝術節在廣東東莞道滘鎮XI當代藝術館廣場開幕。第一屆道滘新藝術節由東莞市文聯、東莞市文化館、東莞市新興産業發展促進會以及當順安喜文化産業有限公司聯合主辦,道滘鎮文聯、XI當代藝術中心、東莞市全民玩藝藝術有限公司聯合主辦,道滘鎮文聯、XI當代藝術中心、東莞市全民玩藝藝術有限公司承辦。
眾嘉賓的敲鑼開幕儀式
開幕式上,市鎮、市文聯、市文化館相關領導,各文藝協會代表,專業藝術館負責人,企業代表,40多位藝術家、50多家新聞媒體和大批觀眾共同參加了這場盛大的藝術盛會。開幕式現場首先由道滘傳統民俗“麒麟引鳳”和充滿青春活力的“動感新道滘”作為暖場,藝術總監李振華、項目總監李戰豪、道滘鎮鎮委書記鄧濤、東莞市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煒東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之後由眾領導和藝術家共同舉行敲鑼開幕儀式和XI當代藝術中心的揭牌儀式。
道滘鎮鎮委書記鄧濤在開幕式上致辭
藝術總監李振華在開幕式上致辭
在參觀完XI當代藝術中心展場後,眾嘉賓與藝術家和媒體記者移步大嶺丫細氹村,欣賞道滘地區的粵劇表演,品嘗龍舟宴。晚8點,在糧倉展區觀看了“新媒體建築投影”單元的作品。29日上午在粵韻館放映了影片“龍船”、“大字”,下午進行了學術研討會。本次道滘新藝術節將持續到10月27日。
綜合性當代藝術展覽
第一屆道滘新藝術節是由發起人范明正、項目總監李戰豪與藝術總監李振華,邀請海內外知名藝術機構動量(MOMENTUM)創始總監、魏瑪包豪斯大學客座教授瑞秋•芮斯•沃洛荷博士與當代藝術調查局(ABI )的青年策展人一同策劃“繪畫與圖像”、 “裝置與委託創作”、 “新媒體建築投影”與“放電影”4個單元,匯集來自17個國家,79位藝術家的作品,在XI當代藝術中心館、糧倉、粵韻館、東莞市文化館等幾個場館呈衛星狀散佈于道滘鎮的藝文街區中。此次藝術節以當代藝術最新的策展理念,呈現出一個在場性的總體藝術概念,以跨學科綜合性藝術媒介為主導,將地區發展、自然生態、新科技、以各種新藝術形式直觀的呈現給觀眾。
糧倉建築立面投影現場
繪畫單元名家薈萃
作為第一個繪畫單元,XI當代藝術中心匯集了32位國內外優秀當代繪畫藝術家的作品,本次展覽展出了喬治•巴塞利茲、尚揚、石衝、陳文驥、王音、鄭國谷、梁銓、段建偉、段建宇等多位名家作品,尚揚不僅展出了重要代表作“董其昌計劃”,還在東莞市文化館展出了他另一幅代表作“浴竹圖”,同時還有一批實力派藝術家也帶來了自己的作品。這批藝術家注重更自由和自我身份的肯定,讓藝術創作從描述世界中走出來,以自我的需要、敘事和美學表現為基礎,重新構建了一個多樣的藝術現實。
尚揚 浴竹圖
裝置作品吸納道滘本土資源
本次藝術節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藝術家充分吸納道滘地區的本土文化資源,東莞道滘作為一個具有農業和工業歷史記憶的地區,還有著濃郁的戲劇和民俗文化傳統,這為當代藝術家提供了無盡的創作源泉。
范明正與趙艷婷以電腦散熱片創作的裝置作品“東莞製造·太陽花”
范明正&趙艷婷 麒麟與獅
作為本次藝術節發起人的范明正本身就是一位藝術家,他與夫人趙艷婷合作的“東莞製造·太陽花”,就大量收集了東莞地區電腦加工工廠的電腦散熱片,將這些形似花朵的散熱片擺放在墻上,形成了一座蔚為壯觀的“金屬花墻”,使這些廢舊的工業原料投射出強烈的視覺衝擊美感。他們在東莞市文化館展示了另一件裝置作品“麒麟與獅”,這件作品是將道滘地區的民俗節目的“麒麟引鳳”中麒麟頭作為創作對象,范明正深入工作坊,收集了麒麟頭製作環節的各個部分,將他們放置在具有古典暗光環境現場中,賦予了這些傳統民俗模具以莊嚴的形式美感。
楊心廣 撫摸
何岸以鋼架和霓虹燈創作的“好奇之黃-好奇之藍”
此外還有藝術家張曉利用當地兒童玩具製作的“樂園”,盧徵遠利用當地的建築鋼筋製作的“失眠”,劉窗具有工業結構感的“螢幕6”,楊心廣以傳統的房樑和墨汁的作品“撫摸”等作品。
李景湖以銅、鐵、指甲油等材質創作的“愛人”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土裝置藝術家李景湖,李景湖是東莞人,曾經多年從事保安職業。近年來活躍在當代藝術圈,曾經在魔金石畫廊做過個展。他本次在東莞市文化館展出的作品是以銅、鐵、指甲油等材質創作的“愛人”,這件作品也是獻給他的女兒。
科技亮點突出
有別於其他藝術節的形式與規模,道滘新藝術節,以建築立面投影作為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在9月28日晚8時,在分展場之一的道滘糧倉,舉辦了一場具有國際水準的光影展,本次光影展由策展人李振華與藝術家吳玨輝分別主持,在斑駁的磚體墻面上集中呈現了包括王志鵬“無為”、苗晶“super light”、UFO“染色體V”、馬理“青龍升”等26位藝術家的影像作品,在頗具年代感的建築物與最新的當代藝術影像交互輝映下呈現出古老與創新,全球化與區域化相互交融的奇異魅力。同時糧倉還展示了18位藝術家的“裝置與委託創作”類藝術作品,其中較為突出的是吳玨輝的“神經星雲”,這件作品出自神經工程藝術項目,是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將人腦的32個部位通過感測器轉化成腦電波信號,同時將信號轉化成23盞LED燈,燈光會隨著人腦的腦電波信號變化做出相應的強弱光反應,吳玨輝巧妙讓觀眾看到了科技在當代藝術呈現出的獨特魅力。
來自洛杉磯的中國藝術家馬理的影像作品“青龍升”
吳玨輝 神經星雲
王跖&周戭 碎片
此外在XI當代藝術中心展出的王跖和周戭的裝置影像作品“碎片”呈現了肉眼、螢幕觀看和虛擬實境觀看的三種模式,這組作品用精密的工業掃描器對一塊億萬年前的菊石化石做了全方位掃描,將影像投射在幾十塊電子顯示屏上,顯示屏因為卡頓會呈現出一些錯位的靜幀畫面,它們與細膩轉動的化石影像形成一組奇妙的影像展示。同時作品還提供了VR展示眼鏡,觀眾戴上眼鏡會看到一個碩大如星球般的化石立體影像,效果極為震撼。
新舊結合的場館建設
本次藝術節的場館的主要場地XI當代藝術中心和糧倉前身並不是正規的藝術展場,是通過對工業園區和農業場所的功能轉換實現的,而這正是當代藝術對環境極強的適應和轉化能力的體現。XI當代藝術中心是主展區,但這裡在兩個月前還是兩幢工業園區的樓房,在鎮政府將這兩幢樓房批給藝術中心使用後,在極短時間就建成了這座現代藝術展場,藝術中心建築外側用深色的鐵板鏤空材料將外墻包裹起來,呈現出極強的現代氣息。走進藝術中心,一層左側是咖啡廳休閒區,展區空間共分為上下兩層,每層都分割成較大的展位。場館中心是一座木質樓梯連接上下展區,樓梯兩側是木質書架,供觀眾休息和讀書。場館空間佈局巧妙的將原來獨立的2幢樓房容納進一座建築中,還充分考慮到休閒和讀書等輔助功能。
XI當代藝術中心的揭牌儀式
XI當代藝術中心的木製樓梯兼讀書休閒區
糧倉單元是在道滘鎮的糧倉所在地,糧倉展區單元完全利用了建築原有的格局,屋內的裝置影像作品放置在一處高大的廢棄的糧倉,而立面投影作品是通過糧倉內的投影機將光影投射在對面一個磚結構的高大墻面上。
糧倉展區,右側墻體為影像投影立面,左側的廢棄糧倉作為裝置和影像展覽場地
東莞與道滘
作為本次藝術節的所在地東莞市和道滘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東莞不僅僅是所謂的“世界加工工廠”,它也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虎門硝煙所在地就在東莞。東莞還是中國音樂劇創作的重要基地。自2007年創作了10部音樂劇,9部獲獎,藝術在東莞地區有著深厚的民眾基礎。
道滘地區
道滘是中國傳統戲曲的故鄉,道滘人愛好粵劇、粵曲、木魚歌等,已有百餘年曆史。道滘地區還是一個水系發達,濕地豐富的富饒之所,同時具有豐富的農耕文化、工業文化的歷史遺跡,這為當代藝術提供了豐富的時間維度與空間場域。道滘近年來加快淘汰落後産能,整合産業發展空間,發展自然環境,保護生態,而道滘新藝術節借助當地自然景觀、歷史建築、科技園區的地理文化,通過三“新”——新科技、新媒體和新藝術,引導地區變革,重構另一個國際新浪潮,同時也是道滘“新”藝術節的立意。同時本次道滘新藝術節將繼深圳廣州之後對珠三角區域的文化創意産業的轉型與創新起到積極的促進引領作用。
開幕式暖場的民俗表演麒麟引鳳
晚宴前的粵劇表演
大嶺丫細氹村村民為眾嘉賓、藝術家和媒體記者準備了豐盛的龍舟宴
展覽現場
道滘新藝術節吸引了大批現場觀眾
XI當代藝術中心展覽現場
XI當代藝術中心展覽現場
XI當代藝術中心展覽現場
XI當代藝術中心展覽現場
XI當代藝術中心展覽現場
糧倉建築立面投影現場
東莞市文化館展覽現場
電影放映單元的粵韻館
展覽現場的藝術家
項目總監李戰豪為嘉賓講解繪畫作品
藝術家張曉為媒體記者講解自己的作品“樂園”
藝術家董大為在現場創作
藝術家陳陳陳的行為藝術表演
范明正佩戴腦電波儀器
藝術家在現場交流
當代藝術家盧徵遠接受藝術中國記者採訪
藝術家王跖和周戭接受藝術中國記者採訪
部分展覽作品
尚揚,董其昌計劃-39,布面綜合材料,300x272.5cm,2011
石衝,隱語之二,2015年,布面油畫,72cm×80cm
梁銓,冷泉之三,2013,茶、色、墨、宣紙拼貼,122×92cm
段建偉,三少年,2011年,160X130CM
劉信愛,敵人,單屏錄影,8’26”,2016
廖文峰,相對不動的秒,錄影,59”,2015
曹丹,龍船,84min,2010
陳秋林,一天,單屏錄影,15’13”,2014-2016
董荃,夏末,單屏錄影,11’22〃,2015
倪有魚,反色碑,布面綜合材料,220x150cm,2016
楊心廣,撫摸,房樑、墨汁,330x500cm(18個部分),2009-2013
陳文驥,什麼-灰色的,鋁塑板上油畫,100x35.5cm,2012
胡慶雁,十件雕塑,樟木,尺寸不等(共10件),2011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