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意象無形”高潤喜藝術展:在中西藝術融合的道路上默默耕耘。

“意象無形”高潤喜藝術展:在中西藝術融合的道路上默默耕耘。

時間: 2016-08-21 07:48:59 | 來源: 藝術中國


展覽海報


高潤喜老師近照

2016年8月20號,在北京798藝術區,百雅軒藝術館為高潤喜老師舉辦了一場名為“意象無形”的藝術個展,在展覽現場展出了高潤喜老師三十年多來的六十余幅不同時期的繪畫作品,全面、明確的向大家展示了這位低調的耕耘者多年來的藝術探索成果。每一位畫家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藝術作品中體現出的意識也在不斷變化,而高潤喜老師作為一名具有當代精神和創新精神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在形式上既體現出不同時期探索的獨特面貌,又隱約的透露出一種統一又和諧的藝術旨趣。


高潤喜老師作品


高潤喜老師作品


高潤喜老師作品


高潤喜老師作品


高潤喜老師作品


高潤喜老師作品
 

中國繪畫有將近五千年的發展歷史,但從原始社會時期的在陶器上簡單勾勒,到封建社會末期的充分發揮筆墨的勾皴擦然的各種特性,藝術進程都幾乎是在沿著一條單一的中華傳統文脈在前進。直至進入20世紀,舊制度瓦解,西方異族文化開始大量進入中國,新思想的涌入,使人們在文化藝術上逐漸擺脫舊有生産模式,並在兩種文化碰撞中産生新的認知,掀起了改良舊有中國畫的新思潮,東西方藝術的對比、融合、發展成了不可逆的藝術趨勢。在這個時期,林風眠先生作為融合中西藝術的最初探索者,在其著作《致全國藝術界書》(1927年)中言:“談到藝術便談到感情。藝術根本是感情的産物,人類如果沒有感情,自也用不到什麼藝術;換言之,藝術如果對於感情不發生任何力量,此種藝術已不成為藝術。” 他還在《我們所希望的國畫前途》中言:“藝術是直接表現畫家本人的思想感情的,畫家的思想感情雖是本人的,因為畫家本人卻是時代的,所以,時代的變化就應直接影響到繪畫藝術的內容與技巧,如繪畫的內容與技巧不能跟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僅僅能夠跟著千百年以前的人物跑,那至少可以説是不能表現作家個人的思想與情感的藝術!”。 這些思想深深影響了後來的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等藝術大師,也影響到了更後來的高潤喜老師。藝術是人類自我情感的表達成為越來越多藝術家所認可的準則,人們意識的轉變,在藝術的表達上,個人情感的注入,也越來越被藝術家所重視。高潤喜老師就是在這條道路上的一位篤實的踐行者。觀看這次展覽不難發現,所凝聚著思想和感受的每一幅作品,都是高潤喜老師興之所至的心血之作。


高潤喜老師作品


高潤喜老師作品


高潤喜老師作品

在藝術中國記者採訪的過程中,高潤喜老師談到,自己少年時代,就已經在劉思平、賈方舟、劉大為等先生的指導下學習繪畫,受到良好的藝術啟蒙。在1978年自己作為第一批學生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在學校裏受到了李苦禪、葉淺予、盧沉、金鴻鈞、錢紹武等眾多藝術名家的教導,廣泛的學習,多方面的知識積累使他藝術眼界大為開闊,這也為他未來走上中西融合的藝術探索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82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被分派到中央民族大學任教一直至今。在上世紀80年代的美術思潮中,西方當代藝術、抽象藝術思想的涌入對當時的高潤喜老師産生了深刻的影響,尤其是德國的表現主義讓他深深著迷,這一切都促使他開始反思東西方藝術的異同和共存問題,以及自己今後藝術探索方向該何去何從。後來一次去敦煌莫高窟,看到中國古代壁畫的絢爛的色彩表現,熱烈的感情表達以後,讓他意識到在宋代文人畫之後,中國畫陳陳相因,一直在苦苦追尋筆墨表現之道,色彩美和形式美卻退居二線被冷落已久,這一系列的現象都促使他更堅定的走中西融合的藝術創新之路。後來的三十多年中,他不顧旁人的眼光和看法,堅定的按照自己內心的藝術藍圖獨自前行。實踐中他把西方藝術擅長的色彩搭配和形式構成引入到中國畫裏進行大膽嘗試和突破,將現代水墨與重彩繪畫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品位和現代藝術風格,已經成為一位具有學術影響力的畫家、美術教育家和藝評家。我們總説上天是公平的,所有的付出都會用另一種形式回報于你。看到今天這次展覽,我想所有人都會感受到,高潤喜老師在藝術道路上幾十年的默默耕耘,如今已經接出來豐碩的果實。

高潤喜老師作品
 

但是高潤喜老師在做一名藝術家的同時他還是一名克己奉獻的老師,在幾十年的教學工作中他一絲不茍,敬業教學,在他的身上學生們看不到一點藝術大腕的架子。生活裏高潤喜老師永遠都是謙虛的,和藹的,跟學生沒有距離,教學上高潤喜老師又變得十分的嚴肅,從不因求學者親疏明愚而有絲毫的縱容和寬懈,而且他一直秉持講臺不是藝術家的“試驗田”這一原則,儘量在教給學生藝術共性的同時耐心地去啟發學生的藝術個性,不把自己的探索套在學生身上,去培養沒有靈魂的繪畫機器。從這一點來説,他不僅是一名成功的藝術家,還是一名偉大的教師,可敬的教師。


高潤喜老師在美術館為學生現場講解


展覽現場高潤喜老師師生合影留念

關於此次展覽活動藝術中國記者還對本次展覽的學術支援賈方舟先生和百雅軒總裁張慧女士做了簡單採訪。賈方舟先生針對這次展覽談到:高潤喜是我的學生,他的成長過程我是十分清楚的。從中央美院畢業後,幾十年一路走過來,在藝術上塔一直在執著的追求著,但是他本人十分的低調,沒有過多的宣傳自己,也沒有做過多的展覽,一直在中央民大任教。今天這個展覽比較集中的展示了他三十年來的藝術創作成果,總體來看,他在藝術上有不少的推進,因為他一開始就給自己的藝術定位比較明確,雖然在學生時期他學的是國畫專業,但他那會,油畫、雕塑等都做過,可以説他不是一名太循規蹈矩的學生,所以他的畫面中西方現代因素好像更多一些。


高潤喜老師和賈方舟老師、張慧女士一起觀看畫展
 

在這次展覽中賈方舟先生的談話也涉及到了傳統藝術的當代繼承問題,他説:傳統藝術博大精深,亮點非常多,可取的地方也很多,中國畫家現在都認識到了這一點,但是該怎麼吸收傳統呢?完全繼承過去的東西,照傳統的東西去做,是完全不行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創造,一代人有一代人對中國畫的發展,文脈可以從這裡面來,但是今天的人必須畫今天的畫,可以和傳統有一個銜接,但不能和傳統一樣。比如在高潤喜的作品裏,我們可以看到他對傳統作品線的運用,這來自傳統,而且他的色彩也可以説是來自於敦煌壁畫,在過去的色彩裏能找到很多聯繫,他不是直接的駛向傳統,而是把傳統的某些因素放大,為我所用,豐富到自己的藝術中來,我覺得這條路是唯一可走的,模倣傳統是沒有出路的。


高潤喜老師和劉巨德老師等一起觀看畫展

關於高潤喜老師的這次展覽,百雅軒總裁張慧女士也談道,高老師的在中西藝術融合這條道路上的探索精神和百雅軒一直堅持的理念是不謀而合的,他們很樂意為這樣優秀又低調的藝術家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並將他們發掘、推廣出來,讓大眾所熟知。高老師的這次展覽展示了他不同時期的六十余幅作品,在今後時期,她們會繼續推出高老師的其他作品,將它們展示給大家,並祝高老師展覽圓滿成功。

展覽嘉賓合影留念

展覽開幕式結束後,在活動現場還舉行了一次小型的高潤喜藝術研討會,賈方舟、劉巨德、付京生、徐虹、王小箭等藝術家們關於高潤喜的藝術探索進行了深入的談論和發言。

研討會局部照片:


研討會現場


研討會上高潤喜老師認真聽取發言


徐虹老師發言

付京生老師近照
 

 
部分展覽現場照片:


開幕式現場
 


觀眾在認真觀看高潤喜老師作品


現場講解


展覽現場

 觀眾在認真觀看高潤喜老師作品

 觀眾在認真觀看高潤喜老師作品

 觀眾在認真觀看高潤喜老師作品


觀眾在認真觀看高潤喜老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