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談現場
2015年5月19日,“趙半狄答謝烏利·希克先生一幅畫”活動在CCAA北京中心舉行。本次活動的主持人為馮博一,劉栗溧,對話人為趙半狄,烏利·希克與馮博一。在本次對話中,談到了趙半狄經過四年時間所作的“熊貓生涯”中最後的項目,談到了這一項目的緣起,實施,以及收藏家烏利•希克的支援。也正是為了答謝烏利•希克多年來對自己藝術事業的支援與幫助,藝術家趙半狄在對談活動之後將自己20多年之後再次執起畫筆創作的作品贈送與他,這也是趙半狄所創作的最大尺幅的畫作。
藝術家趙半狄與收藏家烏利·希克在作品前留影
趙半狄 《蝴蝶》
從繪畫生涯的結束到“熊貓生涯”的結束
趙半狄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師從靳尚誼,有著紮實的油畫基礎。他90年代初的油畫作品不僅為學術界盛譽,也贏得了藝術市場的青睞,代表作有《蝴蝶》《H.金》等。然而在他的油畫最輝煌的時期,卻選擇了放棄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在放棄繪畫的時候,他曾説過“繪畫不僅是我表達感受的方式,而且是逃離現實的方式,我的畫愈完美,我的內心就愈脆弱...我不能再脆弱下去了。”在本次對談中他説到自己從來都不後悔放棄繪畫,覺得需要讓繪畫在自己內心裏死一次。他在當時想的是要幹一些不熟悉的事情,哪怕不是藝術而是一種生活的體驗,哪怕只是生活的一種胡鬧,或者一種參與生活的方式。
趙半狄 《H.金》
《讓熊貓飛》電影海報
於是他的“熊貓生涯”應運而生,雖然他“熊貓人”的身份一直頗受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跨界藝術中對於社會的關注。2005年的瑞士首都伯爾尼“2008北京奧運會”計劃,2007年中國國際時裝周上的“趙半狄熊貓時裝秀”等等都是他藝術跨界的大膽嘗試。更值得關注的是他為使“熊貓生涯”劃上圓滿句號而用了四年時間完成的藝術項目。主持人馮博一介紹到,2010年在河南省美術館以及館長化建國的全力支援下,趙半狄鼓勵發動了中國超過兩萬名青少年以熊貓為題進行藝術創作,並將作品在河南省美術館展出。作品銷售的所得款又支援了趙半狄的另一個項目,即為河南省開封縣仇樓鎮建一所敬老院,並於2013年實現,目前共有46位孤寡老人入住。也是從2010年開始,趙半狄圍繞整個事件拍攝了電影《讓熊貓飛》,電影在2013年六一兒童節在全國公映,觀眾總計超過200萬人。在對談中趙半狄提到:“我想做一些讓我內心能夠感到平靜的事情,因此想用藝術的方式來完成慈善,用藝術換來現實的改變。這四年來我想讓中國的孩子們更加具有創新思維,並且用熊貓的創意帶來一些社會的改變。我很欣慰能為孩子帶來歡樂,為老人帶來溫暖。”
2010年活動啟動現場
敬老院照片
作為收藏家,贊助人與參與者的烏利·希克
在趙半狄的身後一直有收藏家烏利·希克的支援與幫助。如獨立策展人崔燦燦所言,他給予和親歷了中國當代藝術各種變化和可能。希克從90年代開始收藏並參與中國當代藝術,他創立了中國本土最具影響力的CCAA 獎,捐獻了自己藏品給香港M+ 藝術博物館,奠定了M+在亞洲的重要地位,他在海外策劃了眾多中國當代藝術的展覽,也通過各種方式促成了中國當代中許多重要轉折的發生。在趙半狄這四年來的藝術項目中,烏利·希克不只是項目的贊助人投資者與收藏者,還是一位重要的參與者。他在項目開始之初就參與到了項目的溝通討論之中, 如趙半狄所説是“最好的聽眾,默契的夥伴,充滿智慧的引路人。”其實無論是修建敬老院還是支援毫無經驗的趙半狄來拍電影都是有些冒險的,但希克認為他並不只是一個冒險者。他説到:“我看重的不僅僅是最後完成的作品,也很享受參與到這個項目的整個過程之中。我對這個項目感興趣,因為我和趙半狄是老朋友了,曾經已經合作過很多大型項目,比如在伯爾尼的2005年‘2008北京奧運會’的活動。我們彼此熟知,我認為他的項目很有創意,有投資潛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合作的非常愉快。”
趙半狄 《中國湖C》 2015年
高山遇流水惟執筆以報
在對談結束之後,現場舉行了趙半狄向烏利·希克的繪畫捐贈儀式。烏利·希克本人也是在這一刻第一次見到這幅作品完成後的面貌。這幅作品2米乘3米,名為《中國湖C》,描繪了一群衣著光鮮的人們手拿酒杯在湖中站著交談的場景。希克覺得:“這是半狄對於現代中國社會的感覺與描繪。人們像是都站在水中舉行一場聚會,他們對於水下有什麼一無所知,而作為觀者我們也看不到水下有什麼。我能感覺到他剛剛在對談時提到的情緒。”正如藝術家在對談時提到的,“熊貓生涯”的結束也代表了他對於社會的悲觀感受。這幅作品是趙半狄從未嘗試過的大尺寸繪畫作品,創作這件作品是想要感謝希克對這個項目的參與和贊助,以及在四年的過程中他為項目的發展與推動做出的所有支援與鼓勵。
趙半狄熊貓時裝秀
2010年趙半狄在河南鼓勵孩子們勇於創造
趙半狄深入中學,鼓勵同學們參與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