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新聞

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綜合材料繪畫展:"新"的呈現與思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9-19 15:48:46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展覽現場

導言:9月16日上午,“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綜合材料繪畫展”在河北省博物館開幕。作為與實驗藝術展區同為首次設立的綜合材料繪畫展區,是觀眾對於全國美展的感覺是耳目一新的。據悉,此次展區參選作品有全國作者直接投寄,先後收到全國各地5000多件作品,經過初評和復評,共評選出271件入選作品,34件進京作品。共展出了作品312件,其中包括金獎作品1件,銀獎作品2件,銅獎作品3件,優秀作品4件。

首設綜合材料 美展呈“新”

與前一屆全國美展不同的是,第十二屆同時新增設了實驗藝術和綜合材料繪畫兩個展區的評選,兩個展區的共同特徵就是“新”。“新”不僅呈現的是美展評選工作中區別與國畫、油畫、版畫、雕塑需先經過省內評選而是以直送評選展區進行評選的“新”,更呈現的是在入選作品在樣式樣貌、技術手段與觀念表達上所展現出區別與“主旋律”藝術的“新”。

全國美展舉辦60多年以來,尤其自第二屆全國美展開始,文化部開始參與主辦全國美展。而在今年第十二屆全國美展中文化部藝術司司長諸迪此前對《美術》雜誌表示全國美展需引領當代美術發展,“今天的形勢有了許多新的變化。當今中國美術總體上呈現出更加開放與多元的發展趨勢,創作環境更加寬鬆,創作觀念得到極大解放,創作方法日益豐富,創作題材更加廣闊,創作形式更為多樣,藝術的創新和各種探索空前活躍;隨著藝術品市場的繁榮,畫廊、拍賣會、博覽會等各種新型業態蓬勃興起,不同類型的藝術聚集區紛紛涌現,多種渠道的社會資源進入美術領域,為藝術創作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構成了多元化的美術創作格局和豐富多樣的美術發展生態。在此背景下,全國美展是否還能夠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保持自己的影響力,這是個挑戰。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引導創作方向、推出時代精品,這一要求比以往更加重要,全國美展這個平臺也顯得更加重要,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經驗,在展覽的機制和模式上有新的完善和調整,來適應當前美術發展的需求。”

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就首次設立的綜合材料繪畫展區對雅昌藝術網記者介紹到:“這個展覽是基於現在時代的發展。繪畫跟經濟、科技一樣,在新的時代具有新的形式、新的材料、新的創作。近幾年,廣大藝術家以及在創作形式、材料、方法上大膽地創新,才促使了我們在全國美展第一次推出綜合材料展區。現在很多繪畫界線越來越模糊,可以用各種傳統的材料、油畫、國畫、版畫、雕塑,但是可以把幾種繪畫形式相容。現在新的技術、科技、材料、觀念都能夠充分地用起來。在時代感召下,綜合材料展區可以説是藝術家的一個創新開拓的大平臺。”

中國美協副主席李翔也就“新”認為:“我感覺這裡的作品有許多不光是很新,具有傳統的接續,傳統性和現代性的結合,有很多作品很精彩,這些作品放在中國畫、放在油畫都可以,既是一種銜接又是一種創新,非常值得吸取經驗,應該大力推廣。”

方志勇《絲綢之路》(局部)綜合材料,210×100cm

美展評選綜合材料的標準是什麼?

在復評會議上,“綜合材料繪畫展”展區評選委員會副主任胡偉就“綜合材料繪畫展”展區作品評選學術界定和評選標準表示:綜合材料版塊的介定首先是單畫種材料技法的演進,這個單畫種指的是“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其次是多畫種、多種材料技法的互滲融通。胡偉表示,這裡所指並非是材料使用的越多越好,材料用的少了就不是綜合材料繪畫,綜合材料繪畫是為了擴展以往的一些繪畫形式或者技法等的表現,更多體現一些當代藝術的表現特色,來彌補大畫種的一些不足。

綜合材料的繪畫性怎麼來定?胡偉在展覽現場對雅昌藝術網記者説到:“藝委會的委員們都一致認為繪畫性是一個大的概念。在國畫、油畫、版畫這些傳統畫種的整體選拔中,在展示傳統的既定概念格局下,我們在這些作品中看到一些走得更遠點兒的,但是又區別實驗藝術展區主要以架上為媒介的眾多優秀作品。按照以往的美展展覽格局還不好安置的這些比較好的作品,我們把它選拔出來,給這些作品一個展示的平臺,我們認為這也是我們藝委會的一個工作重點。”

楊曉陽表示,藝術家根據創作主題使用新材料和為了材料而材料的兩種現象都有。但大部分的參選作品根據所表現的對象和表現力的需要,突破了原有材料,但也有個別的作品進行純材料的探索,顯示出沒有主題,缺少作品的完整性,作品感不強的問題。

楊曉陽認為,“綜合材料繪畫已經突破了原來的固有方法,對藝術家們很有啟發。如果簡單的歸納“綜合材料繪畫”的內涵,就是在原來所有的畫種中無法歸類的畫種,原來沒有用過的材料,原來無法歸類的材料,把它們聚合在一起。在“綜合材料繪畫”的材料當中有工藝和製作的成分,但製作手段不是傳統工藝;極個別的作品在工藝製作上有新意和匠心,很少有呆板的作家形式,它們與工藝美術和設計的內在要求有所不同,總體顯示了對純藝術的追求。”

王雷《文化中國·大明》綜合材料,56×160cm

葛曉宏《文脈》(局部)綜合材料,182×182cm

材料的多元性與雙刃性

在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綜合材料繪畫展上可以看到,王雷利用《辭海》轉化為紙繩編織出來的《文化中國·大明》顧賓士利用彩線通過繁密嚴謹的多層編織出來的抽象畫《無極線》、葛曉宏利用紙漿、活字印刷工具、印刷品、書脊呈現出從古代到現代文明與資訊傳播的演變的《文脈》等諸多藝術家在當下創作環境中,利用多種材料與技術在二維平面空間、立體空間、公共展廳空間材料所帶來的獨特感受,也有相對傳統的利用漆藝、當代水墨、工筆、表現性油畫、拼貼藝術所創作的作品入選。

給觀者以“這是一次寬口徑綜合材料的全國選拔賽”的感受,從現場觀看,雖然展出整體面貌上呈現非常好的視覺感受,但是許多作品並沒有嚴格意義上屬於綜合材料的範疇,或者在作品視覺上過於強調材料性而忽視了作品內在的表達與思考。材料固然可以讓作品呈現多元性,但如何恰當的運用材料和準確的表達作品意圖,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具有雙刃性。

中央美院教授張元曾在復評時就表示:材料在生活中是無所不在,我們所説的綜合材料不是單純的繪畫材料,如油畫材料或中國畫材料,它是伴隨著人類環境周圍所有的材料。問題在於如何實現藝術轉換,畫家畢加索把一輛破舊自行車的車把和車座卸下來,重新組裝做成一個“牛頭”,“牛頭”是廢棄的現成物,實現了藝術的轉換,這種物質轉換就産生了一種新價值,很不起眼和毫無價值的材料經過藝術家的創作和發展,轉換成一種藝術品,變成有價值的物品,拓展了人類的藝術思維。“綜合材料繪畫”更多的應體現藝術家的創作上的轉換,語言秩序的轉換,對語言秩序的關心,這是“綜合材料繪畫”的一個重要特點。

華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周長江也曾談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繪畫的進步很大,尤其在繪畫材料語言探索上步伐邁得很快,“綜合材料繪畫”是在新的繪畫領域裏藝術家的積極實踐,他們做了很多邊緣性的突破。邊緣性突破帶來很多的新鮮感和疑問,因此在此次評選中産生很多困惑,就材料繪畫語言而言,分為三個層面,第一是以繪畫為主,借用繪畫形式語言,加一些材質;第二是以材料為主,突出材料的質地和形式感,呈現材料本身的語言狀態;第三是利用材料對應精神語言,用美術家的精神去對應材質(材料)所傳遞的視覺精神性,以及情感上的感受。這是評委希望能夠從材質語言中看到的,某種帶有強烈的反映時代精神的語言,展現美術家自身的當下精神面貌。但從總體來看,這個方面美術家做的仍然不夠。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