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新聞

相遇絲綢之路:首屆新疆雙年展給當地帶來什麼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7-30 10:41:10 | 文章來源: 新疆日報(烏魯木齊)

喀什葛爾的情愫 (圖片來源:天山網)

7月20日,首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落下帷幕。這場以“相遇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國際性藝術展覽,在近一個月的展期內,讓觀眾盡享了來自18個國家的前沿與頂級藝術精品。不論從規模上,還是作品品質上,本次雙年展都堪稱一場藝術的至高享受。

在2012年,“首屆新疆當代藝術雙年展”的成功舉辦,就給這座城市帶來了一次不小的震撼。也使得烏魯木齊成為了繼上海、深圳、北京、成都之後,中國第5個舉辦當代藝術雙年展的城市。今年,首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升級成為國際性的藝術盛會,也成為了全國唯一由文化部主辦的雙年展。

開展當日,展館正式對外開放前,等候的觀眾就在展館門口排起了長龍。而開展後的首個週末,觀展總人數就達到1.4萬人次。此後,這樣的場景幾乎天天上演。來自新疆藝術學院的志願者沈靜説:“一些觀眾成了我熟悉的面孔。他們不只一次地來看展,並不只一次地駐足於自己喜歡的作品前。”

“這樣的展覽,只來一兩次是看不完,也是看不夠的。”7月17日,新疆藝術劇院的姚濤告訴記者。展覽已閉幕,但觀眾仍顯得意猶未盡。這場藝術盛會給新疆觀眾與新疆藝術究竟帶來什麼?

首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現場

驚喜:紛繁藝術形式的碰撞

首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通過“主展”“特別展”“專題展”“週邊展”實現了現代藝術與傳統藝術的完美對接,凸顯了地域特點,是多元文化的綜合展示,滿足著不同觀眾的需求,讓每一位前來觀展的觀眾都收穫著驚喜。

奇特的互動影像與裝置藝術、抽象的油畫與國畫作品……在本次雙年展的主展區穿行,觀眾看到的是一個又一個“意外”。“將這些多種藝術樣式綜合起來,是雙年展的特色,也是它的難點。雙年展讓最新、最前沿的藝術作品與新疆觀眾邂逅,我們應抱著學習的態度去欣賞。”新疆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孫葛説。

對於眾多新疆的觀眾而言,自己的家鄉能夠舉辦如此高規格的藝術盛會,除了欣喜,更多的是發自內心的自豪感。觀眾熱孜亞·呼加買提的漢語不太好,她用手勢與表情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激動。展覽中諸多新疆藝術家的作品,讓她看到了近年來新疆美術事業發展的成果。“現在新疆各族群眾生活越來越好,這樣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生活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專題展“新疆印象—青年藝術家畫新疆創作展”讓觀者看到了關於新疆題材作品不同的表達方式。烏魯木齊市藝術劇院的舞蹈演員木巴拉克·斯坎旦爾被《塔吉克姑娘》等作品吸引:“他們的視角很獨特,自然又很直接,讓我看到了內地人眼中的大美新疆。”

“以前只是在畫冊上看過司徒喬的畫作。原作是第一次見,感覺真是不一樣。”在“司徒喬與新疆”的展區內,新疆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王健武細細地品味著每一幅作品,“他的生活閱歷和藝術涵養都體現在了畫中。這個展覽對我們藝術家來説是珍貴的學習機會。”

首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現場

改變:激活審美與創作的新模式

在新疆舉辦這樣的國際性美術交流活動,不僅解放了人們的藝術觀看方式與理解方式,更加快新疆美術創作進入現代、面向世界的步伐。

正如本次雙年展的策展人彭鋒所説:“走入展廳的許多新疆觀眾都會驚嘆,這也是藝術!”展廳內,臉上露出孩童般好奇神情的觀眾不在少數,趙梓娜就是一位,她説,因為新疆觀眾大都習慣於欣賞架上繪畫,並多以寫實為主,這個展覽的確提升新疆觀眾的審美。

現代藝術雖然有些難懂,但卻沒有阻擋觀眾觀看的熱情。從事舞蹈編導的伊帕古麗·庫爾班不只一次地來雙年展的展廳尋找舞蹈創作的靈感。“我不會因為現代藝術難理解就拒絕欣賞,因為看多了,你的欣賞水準自然就提高了。我認為,無論哪一種藝術形式的進步與發展,都需要接受先進的理念。”

“守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如何將其轉化為文化優勢,轉化為當代文化語言,是新疆藝術家所面臨的課題,也是新疆美術發展的突破點。”新疆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亞力坤·哈孜認為,新疆畫家既要有本土的東西,也要吸收和借鑒現當代藝術的一些表現方式,才能讓創作不走老路,讓新疆的美術有一個更新更好的面貌。“雙年展,給習慣了傳統表達的藝術家們提供了一個開闊視野的機會。”

新疆知名油畫家劉建新認為,從雙年展中,新疆畫家了解了世界和國內與新疆的藝術創作的對比關係,了解新疆藝術創作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之中,讓新疆藝術家思考如何去創作,如何把現實生活和當代文化藝術緊密結合起來。

本次展覽中的現代裝置藝術作品《桑·蠶》是新疆畫家賀維理的首個裝置藝術作品,這是他藝術生涯中一次大膽的嘗試與突破。賀維理説,進行現代裝置藝術作品創作,可以讓自身的藝術思想表達的途徑更為廣泛。從雙年展中,最重要的收穫是觀念的更新。

首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現場

期待:更完善的展覽與新的藝術高度

在許多國家與城市,雙年展以其跨國界的廣泛效應成為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的窗口,是一個國家或一座城市的國際文化形象與地位的象徵和標誌。本屆雙年展為新疆打開了一個交流的窗口。通過這個窗口,古文明和現代文明相互呼應,熔鑄成一個更加廣闊的開放空間,這最終影響的則是新疆人的生活狀態,群眾的審美需求得到滿足,情操受到陶冶。

“這次展覽令人印象深刻。”第一次來新疆的義大利藝緣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瑪麗亞·伊馮娜表示,很高興中國能搭建這樣一個國際文化交流的平臺。“如果有機會,一定要讓兩地的藝術家合作創作一些作品。”她對兩地今後的藝術交流與合作充滿期待。

“新疆是一個特別適合做雙年展的地方,可能比北京、上海更適合做。”彭鋒很肯定,因為新疆有著獨特的地緣優勢。新疆將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文化科技中心,而雙年展也將會成為連接絲綢之路眾多國家的藝術交流的高端平臺。

“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如果新疆要把雙年展繼續做大,更加具有影響力,那麼就需要成立一個專業性的團隊。”彭鋒結合自己的經驗給出建議,一個專業性的策展團隊可以對雙年展的策劃、展品、宣傳等全方位進行運作。“任何一個雙年展從起步到成熟,是一個經驗與資源積累的過程。如果每一次都更換策展團隊人員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對於本屆雙年展,新疆的藝術家們與觀眾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今年的雙年展,展出的作品其國別、種類繁多,只是有些作品給人‘藝術在高處’的感覺,和觀眾的互動交流比較少,如果能配有講座、論壇等就更好了。”孫葛説。在劉建新看來,雙年展應該更好地將藝術和産業連接在一起。姚濤則認為,如果能以故事的形式來對作品與藝術家進行宣傳,相信會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展館。

在首屆中國新疆國際雙年展中,我們看到了隨著時代的變化、科技的發展、觀念的更新創造出的前沿藝術。也看到了,新疆的藝術還可以有更為多元化、更豐富的表現形態。賀維理説,雙年展使得新疆藝術家和觀眾形成一種共同的心理期待,期待一種新的藝術高度的出現。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