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新聞

1895工藝美術大展座談會 國家大劇院舉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5-25 00:35:5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座談會現場

2014年5月24日下午,已經開幕兩周的“1895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系列大展優秀作品展”的同名座談會在國家大劇院召開。本次座談會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裝飾》雜誌主編方曉風主持,參與嘉賓有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教授,中國美術主編楊會來先生,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曉淩教授,著名藝術理論家、中央美術學院邵大箴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劉巨德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尚剛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主任林樂成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趙萌教授。

“1895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系列大展優秀作品展”由南通市人民政府、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國家大劇院主辦,南通國有置業集團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藝術史論係、陶瓷藝術設計係承辦。作為目前中國當代最具權威的工藝美術大展,此次展覽分為金屬藝術、漆藝、陶瓷藝術、玻璃藝術、纖維藝術五大系列,180件作品從不同方面反映了當代工藝美術設計的最高水準。

參加座談會的專家、教授們圍繞此次展覽,從不同的切入點對工藝美術進行多角度分析,工藝性、手藝性、藝術性的重新認識,材料的物質性與人的精神性的高度統一,結合歷史傳統與今日時代特色討論工藝美術的發展前景,各抒己見,觀點獨具。

謝維和校長首先對此次大展做了一個介紹,展覽作品都是經過層層評選,可以説是代表了中國當代工藝美術最高成就的一批作品。他強調説,不是單靠展品的展出就能達到最終目的,還要通過大家的溝通交流,特別是藝術家、藝術評論家的傳播力量,向更多的人傳遞工藝美術的價值,看到時代的進步,文化的發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今天的延續與創新。希望能通過此次座談會給大家在觀看展覽時提供新的視角,補充一些空白。

謝維和教授、劉巨德教授觀看展覽

邵大箴教授充分肯定了工藝美術的藝術價值。他講到,工藝美術因其自身的工藝性,在藝術界有時會有些模糊的認識,覺得工藝美術不如繪畫、雕塑等,這種看法不對,事實上,工藝美術是走在造型藝術之前的。世界現代藝術史上,19世紀下半期的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影響了整個歐洲,影響了造型藝術,它們是不可分割的,工藝美術顯示的美是和造型藝術相等的。

張曉淩教授看到了此次展覽的良好反應,在南通、北京甚至國際上都得到了呼應,中國的傳統藝術似乎要興起一種復興。中國現代藝術跟西方學習了很久,學觀念,做裝置,藝術不設門檻,只要觀念新奇、怪就受人關注,那種藝術有時候不是一種審美,而是“審醜”,中國藝術家也都在趨之如騖。然而,此次展覽將工藝美術中的手藝性重新推上前臺,強調審美性,藝術不僅需要觀念同時也需要技藝。

楊會來主編作為一個媒體人,對工藝美術的發展也是了然于胸的。他提到,之前工藝美術因為跟手藝相關,強調其技藝性因而不被藝術界重視,也不受關注。隨著時代的發展,藝術市場的火爆,市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為手工具有唯一性,很昂貴,被重新重視起來。現在藝術與工藝美術的界限逐漸模糊,以前工藝美術注重實用性,現在也開始趨向欣賞性、收藏性、唯一性和價值。

劉巨德教授從學院發展的角度介紹了工藝美術的一個狀況,同時他認為這次展覽的作品做到了精神性與物質性的有機統一,這兩者一個是限制性的,一個是自由的,它們代表了藝術的兩面性。這批藝術家對“物性”的挖掘很深刻,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藝術的“天工人以代之”的道理,他們對材料的性能的了解、研究、實踐很充分。

尚剛教授認為工藝美術的優秀作品必須是同時具有良好的文化背景和精湛的手工藝水準。歷史上江浙一帶的工藝美術作品都非常令人稱讚,據了解那些手工藝者很多是科舉考試落榜而轉投工藝美術界的,他們對於四書五經的熟悉不亞於任何一個讀書人。

趙萌教授十分強調“工藝美術”四個字,這是藝術與工藝的結合。他介紹了工藝美術的一個簡短髮展史,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之前的與衣食住行用緊密聯繫到後來工藝美術市場化,工業流水線的介入從而使它們分離。工藝美術發展到今天,在今天的價值,中國當代藝術是少不了工藝美術的。

林樂成教授是此次展覽的策展人之一,他表示需要感謝所有為這次活動付出努力和心血的人,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學生。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